APP下载

渗透核心素养,建构高中历史有效课堂

2019-09-10庄俊华

高考·中 2019年2期
关键词:课堂学习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庄俊华

摘 要:应课改要求,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指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为学生的一生做出正确积极的引导,要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为学生适应社会提供帮助,同时,教师应该一改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方式,渗透核心素养,建立高效课堂。本文将主要分析高中历史教学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发展,建构高中历史有效课堂,并对当前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课堂学习

引言:新课程改革提出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改变传统教师一味灌输知识、一切按照教材教学的模式,而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個人品格的发展,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的发展做正确的指导工作。核心素养体系被认为是深化新课程改革、达到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突出培养学生个人素养、自主发展和创新实践的能力,高中历史教学在核心素养的渗透下也将有着巨大的变化。

一、高中历史课程的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某一学科的具体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提高个人能力。高中历史学科素养主要涉及五个方面:一是唯物史观,主要是指人类对历史的总体认识,建立科学合理的历史观和方法,在认识历史的过程中要由外到里、由浅至深,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对历史有足够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二是具有时空观念,主要指学生需要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具体的空间想象来对事物进行观察和分析,掌握时空观念,建立一定的观察思维方式。在具体的历史学习中,时空观念应用较多,例如夏商周的建立时间分别是前2070年,前1600年以及1046年,建立者分别是禹、汤、武王,城池地点分别建于阳城、毫至殷和镐京,只有在一个明确的时间框架内了解历史事件,才能对这些史事有个准确的理解。三是史料实证,通过现有的史料对真实的历史事件发展进行准确的辨析,合理运用可信的历史资料,辩证这些资料的真实性。四是历史解释,针对现有的真实可信的历史资料,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评价。需要具备较强的刨根问底的精神,对史料进行层层分析解剖,合理利用想象,不断接近真实史事。五是家国情怀,学习和探究的过程要有家国情怀,分析历史事件的同时需要总结出其现实意义,关注国家发展和人文价值。

二、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目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育者主要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全程授课为主,课堂上没有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亦是如此,教师在课堂上过于注重教材知识的灌输,没有正在针对每位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样会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思维固化,从而达不到教学目的。

另一方面,教育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由于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部分教育者,特别是年级稍长的教师,很容易错误引导学生在还没有仔细讲解某一章节的时候要求短时间内背诵这一节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具体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只会为了完成任务而机械式地记忆,而不能全然领会该节课程,更谈不上学生能对此有自己的见解了。历史课堂中学生若没有在课堂中有效的吸收知识,只一味地背诵,整个教学质量将达不到要求,学生也会逐渐对历史学科失去兴趣。

三、渗透核心素养,建构高中历史有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核心素养

教育者要求学生一味地背诵,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对学科产生消极情绪。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最有力的方式即是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从新的教学体系入手,核心素养体系是最佳选择。例如在学习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第一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的第二节“商朝政治制度”时,需要结合第一课的主题,内服外服分别是针对王畿和附属国管辖地区,商王朝的职官有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于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别,内服官中又分为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最高的政务官是协助商王决策的“相”,又称“阿”、“保”,王朝高级官吏统称卿士,内廷事务官是专为王室服务的官员,还有掌祈鬼神的祝、掌占卜的卜等,外服官主要有方国首领的侯、伯,商王会在一定程度上支配内服外服的实际权力。教师在讲解这一节内容是如果只按照书本上直接传输知识,学生可能会对这一节课感到乏味,所以在讲书本上的内容的同时可以适当课外延伸,讲讲当时的神权色彩,统治者通过垄断神权来达到强化权力的目的,还可以结合多个方面的知识(如哲学)来巩固知识点。如此一来,教育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渗透核心素养,建构历史课堂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所包含的五个方面的内容要渗透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去。例如“时空观念”可以通过教学来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内容中去,具体做法就是,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查阅现有的资料,制作历史时间表,表内需包含某一时间段的历史事件阐述,如约公元前2070年前属于原始社会实行禅让制,然后是夏商时期约公元前1046年前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时期也就是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0年实行宗法制、礼乐制、分封制以及世官制,之后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实行县制和军功爵制,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朝时期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以及郡县制度……依次记录时间点和主要制度或事件,学生可以在这个整理的过程中学习到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学生还可以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和解释,例如在学习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学》的第一课“孔子与老子”,通过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学生可以对此提出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关于如何做到“仁”,如何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问题都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更能激发其探索、研究精神。这些也映射到现在社会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这使得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这让人们形成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等。我国现在各个行业以及各个产业,有许多大小各异的公司以及企业,比如淘宝以及京东是我国目前较大的两家网购企业,正是经济体系的形成,他们从各个方面开始竞争,谁所拥有的商品种类更多,让我们的选择更多,各种打折优惠活动力度,并且谁能让我们得到更好的权益保护等方面,这使得更好的一方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效应。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当前所倡导的核心素养体系教学,教育者也不必墨守成规,接受多元教学,学生本是一张白纸,需要教育者为其引导,教他们书写自己的人生,最后一张白纸就会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应该多利用好的教学平台或设备,多方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核心素养,只有在核心素养领域下优化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才能够更有效的达到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凤娥.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初探[J].高考,2017(33):127-127.

[2]张华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要素设计探析——例谈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18(2):44-49.

猜你喜欢

课堂学习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