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2019-09-10赵莹
赵莹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绿色信贷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实现经营稳步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我国,政府通过绿色信贷业務为商业银行提供绿色经营模式,同时为银行的运行环境及资源配置提供了保障。因此,研究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已成为商业银行绿色发展政策实施的基础。文章以绿色信贷概念为出发点,在分析绿色信贷在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中的影响的同时,指出了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措施。
[关键词]绿色信贷;商业银行;经营绩效
[中图分类号]F830.33
1 绿色信贷的概念
绿色信贷,是政府部门根据国家出台的产业政策及环境经济政策,利用经济杠杆推动环保事业发展的一种手段,其经常被称为可持续融资或环境融资。其最终目的是鼓励环保企业发展,限制污染环境企业发展速度,在资金方面真正实现绿色配置。具体表现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从事生态建设与保护、新能源建设、生态农业及绿色制造等环保企业提供低利率优惠,对生产中造成污染的企业项目启动资金、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实行高利率政策。2007年7月12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环保总局及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标志着绿色信贷政策的正式实行。
2 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机制
2.1 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2.1.1 短期成本效应
绿色信贷主要借助于对借贷企业融资成本的控制来达到政策的实现效应。商业银行在投放信贷资金时,对符合信贷条件的绿色发展企业给予降低贷款利率的优惠,对属于“两高一剩”行业的企业,在信贷调查审查时,将从严考察,通过限制信贷规模、提高贷款利率等手段,加大该类企业的融资成本。从短期效应看,商业银行要想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及资金成本,其低收益、高投入的特性,会使商业银行在一定时期内降低盈利能力。
2.1.2 潜在收益效应和声誉效应
近年来,国家对绿色企业的扶持力度正逐年加大,目前,绿色产业的主体主要是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虽然规模不大,经济效益较低,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我国“两高一剩”企业的数量正在逐年减少,绿色企业发展趋势正盛,针对国家绿色经济的规划,商业银行正逐步将贷款业务向绿色产业倾斜。从长期看,一方面,随着绿色产业链客户的增长,商业银行通过加大绿色产业信贷投放力度、提高绿色产业市场占有率等方式,降低了信贷违约风险,将为商业银行带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开展绿色信贷,限制“两高一剩”企业贷款,助推了低碳行业的发展,响应了当下的环保理念,间接降低了环境污染,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了社会影响力,带来了声誉效应。
2.2 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下行,部分传统信贷企业处于严重的产能过剩状态,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银行信贷资金风险。据银监会调查发现,商业银行发放给污染严重或产能落后企业的贷款不良率将会达到4%,对商业银行而言,如此高的不良率将对其业务经营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为防范贷款不良风险,商业银行均已严格控制“两高一剩”企业信贷规模,并逐渐将信贷资金投放方向转移到绿色企业上来。与此同时,商业银行陆续通过绿色理财产品、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等产品的创新,吸收大量社会资金,以满足绿色企业的资金需求,实现分散信贷风险的初衷。
2.3 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影响
绿色信贷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拓宽了利润来源渠道,对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为绿色企业提供信贷咨询、信贷筹划等服务,使该类企业了解绿色信贷内容及申请条件,从而逐步带来中间业务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融资租赁、财务顾问、账户管理等业务为企业提供多元化服务,拓宽了收入渠道。同时,商业银行通过与国际先进大型金融机构的交流、合作,借鉴其先进经验,并不断调整自身信贷业务,创新性地提出了绿色信贷中间业务理念,改变了其传统的经营模式,带动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提高。
3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存在的问题
3.1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制度建设缺乏统一性
近年来,国家为了推进绿色信贷的发展,陆续推出了多个政策指导意见,虽然这些政策指导意见能够从宏观层面上指导银行绿色信贷业务的开展,但从实施细节看,这些政策指导没有详细说明银行贷款风险,对于具体操作流程也没有规范的要求,这就导致商业银行很难形成统一的绿色信贷标准和制度约束。目前,国内仅有几家银行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绿色信贷制度体系,其他银行管理制度均流于形式,欠缺统一性。
3.2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规模偏小
绿色信贷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规模不大,所占比例偏低,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提高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绿色信贷业务在银行业务中的占比偏低,基本为个位数,如果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不能有效实施,“两高一剩”企业贷款额度及利率将得不到有效控制,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成效也会受到影响。从现有商业银行信贷客户群体看,除了铁公基客户外,“高碳型”制造业客户在商业银行信贷客户中依然占据着重要位置,如果强行按照绿色信贷标准对该类企业进行贷款资金控制,将对银行经营绩效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针对绿色信贷风险补偿的相关政策还未全面制定,这就使绿色信贷在商业银行中的实施受到阻碍。
3.3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产品品种偏少,产品创新力度不足
节能环保企业的发展在资金上需要依靠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而连接两者的纽带即为信贷产品,信贷产品不仅能够帮扶绿色产业,同时也能为商业银行带来可观的利润。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产品均依托于传统信贷产品,产品形式单一,缺乏创新,造成绿色资金借贷需求的不平衡,缺乏针对性。
3.4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信息披露缺乏强制性机制
按照我国现行绿色信贷政策要求,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需对绿色信贷的内容、发展情况等相关信息进行披露,然而,从实际执行情况看,极少数商业银行按照上述要求执行。即使有部分商业银行在每年的报告中披露绿色信贷情况,仍存在详细程度的差异,商业银行间没有形成统一的要求,披露机制不健全,缺乏强制性机制,同时,监督部门及媒体对信息披露的约束性较弱。
4 提高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经营绩效的措施
4.1 尝试加入赤道原则
赤道原则是由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的政策和指南建立的,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一个金融行业基准,是各国银行业普遍认可的可持续金融行动指南。在银行从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型过程中,赤道原则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找出融资项目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规范商业银行的管理流程,使银行资本向优质项目集中,进而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品质,提升资源配置,达到增加产出的目的。赤道原则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和转型起到推动作用,在国家大力扶持绿色发展的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应紧跟国家步伐,加强社会责任感,充分利用赤道原则,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将环保项目的信贷审批标准用于规范绿色信贷业务,达到兼顾社会责任和企业盈利的目的。
4.2 完善绿色信贷风险管理机制
从国际上看,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瑞穗实业银行已将社会风险与环境管理运用到信贷管理中,他们在进行信贷管理时,严格要求客户对社会风险与环境制定行动方案,并进行严格审查。从国内上,兴业银行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对环境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有针对性的设定、在贷款前制订风险预警机制、重点项目进行贷后监督等方式对风险进行防范。商业银行要积极借鉴国外已成型的风险管理机制,并根据本行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将其转型为适合本行的绿色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同时在贷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风险管理机制进行审查和控制。
4.3 成立绿色信贷专职管理机构
从国内外来看,瑞穗实业银行、兴业银行均成立了针对绿色信贷业务的专职管理机构,由专人负责对客户环境风险进行评估。绿色信贷业务涵盖领域广,业务信息更新速度快,商业银行要借鉴以上两家银行的实践经验,设置专职机构,对客户环境风险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估、分类和管理,同时,制定专职机构内人才培训及业务培训计划,使绿色信贷业务趋向于专业化发展。
4.4 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
商業银行要抓紧国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有利时机,积极借鉴国外系统化的绿色信贷产品及服务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及行内经营实际,研制出符合绿色产业企业及项目的信贷产品,如排污权融资、能效融资、碳排放权融资等信贷业务。同时,商业银行要时刻关注国家相关政策,不断加宽业务范围,提高产品创新率。
参考文献:
[1]熊学萍.传统金融向绿色金融转变的若干思考[J].生态经济,2014(11).
[2]李卢霞,黄旭.中国银行业绿色信贷发展的同业比较[J].金融论坛,2010(2):42-50.
[3]王帅.国内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政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5(26):64-72.
[4]王倩.商业银行实施绿色金融的比较研究[J].海南金融,2012(3):73-75.
[5]何德旭,张雪兰.对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若干问题思考[J].上海金融,2017(12).
[6]张雳.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实践、难点及对策研究[J].商业现代化,2012(7).
[7]刘传岩.中国绿色信贷发展问题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2(1):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