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研究

2019-09-10姬海

新财经 2019年23期
关键词:金融业经济增长

姬海

[摘 要]文章分别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对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梳理了“各个省区的金融机构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金融机构和经济增长及就业的关系研究”“银行业集中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经济发展对银行结构的影响”“禀赋结构、技术产业结构与银行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等相关研究成果,并对国内外不同学者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关键词]金融业;银行业结构;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832.2

1 前言

对我国金融体系来说,银行在其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一方面,国家的储蓄率以及储蓄转化成投资的效率会受到银行系统结构的影响;另一方面,国家投资领域中的资本边际效率也受到放款对象的影响,进而在国家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已经逐渐从“大一统”转化成多种类型并存的局面,银行业始终以“为实体经济服务”为宗旨进行改革。近年来,我国经济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增长速度减慢、质量提高,在该背景下,研究如何调节金融结构和银行业结构以此来推动经济增长等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2 银行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国外研究成果

以往的研究大多强调从理论角度对银行部门与贷款者的关系进行分析,也就是某些凭借個人力量无法享有的服务是由银行来提供。而对这种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出现在近期的研究中,由此发现了经济增长与金融部门的关系呈正相关。据研究证明经济增长会带动银行部门的发展,同样银行部门的发展会延续经济的增长,经过不断研究,又发现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金融市场。

在研究经济增长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的相关文献中大多数都会考虑到具有竞争性的银行系统经济。然而从实际来讲,存在于各种经济体内的银行系统是具有不同的竞争环境的。国外学者对有着不同的银行结构但又有着相同经济条件的经济进行了对比,以此来探究银行业市场结构可能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他们假设一个银行业结构,这一市场结构较为特殊,既不是竞争性的也不是垄断的,而是以一般均衡模型和局部均衡模型进行讨论。其中银行部门与贷款者的道德风险以及逆向选择之间的问题是由局部均衡模型负责解决,他们认为具有竞争性的银行最明显的问题就是贷款者相对较少,而道德风险以及逆向选择会随着信息的不相符被诱发出来,使得资源配置达不到预期功效,通过选择信贷配给、对利率和借款者以及依靠发展关系等都是垄断银行达到最低风险和实现自我选择的有效途径。在局部模型中发现垄断对经济或者是有利的,或者是有利有弊的,但与之相反的是一般模型,其同时考虑到了银行信贷行为和居民储蓄行为,在假设银行有足够资金的情况下,对局部模型中的信贷缺陷进行了弥补,并对银行存款的出处有所考量,具体分析了经济受到此特殊银行结构的影响,比如资本的积累影响经济增长,垄断银行的成本大于它所收获的利润。这表明影响结论的因素主要在于银行和经济二者关系模型建立是否完全。国外学者大多支持一般模型中的理论观点,发现银行集中度和经济的关系是呈负相关,经济增长就会受到银行集中的压制,甚至所有部门和企业都可能受到影响。由此可知,结论和预期理论是相一致的,银行集中会造成经济中较低信贷。如果未依赖外部金融,各种工业部门会受到相同的影响。如果依赖外部金融,那就说明银行集中度会给各个工业部门带来有利影响,大部分工业部门都需要提供一些方便信贷的外部金融给年轻企业,银行的集中实现了这种便利。便利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可以盖过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在银行业集中的情况下促进了良好贷款关系的建立,从而推动了企业的增长。

外国学者吉纳维夫·博伊尔-德布雷对中国各个省区的金融机构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分割地区的资本市场发现了区域信贷渠道是真正存在的。并利用GMM系统再结合我国26个省的相关数据对区域银行的发展指标以及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评估。由此得出结论:国有银行的信贷扩张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呈负相关,这也证实了地方银行部门的多元化会加快经济的增长。

外国学者多米尼克·M.格罗斯从宏观上对金融机构和经济增长、就业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利用计量结果分别从贷款和储蓄的角度对金融机构带动经济增长的结论进行了证实。公司有越高的融资能力,金融机构越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率的提高。从微观上看,某些迹象表明因市场扭曲及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金融机构活动资本的渠道受到阻碍。这种情况下,就急需政府出台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用来改变融资环境。

国外学者卢卡·迪达和法特赫引入了包含银行部门以及实际部门的增长的相关模型,由此证实了银行集中会对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银行集中有利于提高经济专业化程度,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在资本既定的情况下,银行集中可能导致银行重复投资,这就不利于经济增长。结合工业增长以及跨国企业的收入增长数据,国外学者还发现只要是收入偏低的国家,银行集中与工业增长与跨国收入增长的关系通常呈负相关。这也说明与高收入国家相比,低收入国家降低一定的银行集中度将有利于经济的增长。

3 银行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国内研究

国家在改革开放开始之前奉行的金融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一切风险是由国家管理和承担,因为中国在1979年之前的银行数量很少,所以没有必要花费过多时间去分析银行业结构。进入1980年后,随着银行业的改革,银行和财政被分离,双轨体制开始实行,但银行在金融行业中仍占据控制地位。到了1986年,尽管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部门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某些“特权”还是只有国有银行能享有,与国有银行相比,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竞争力太弱。直到最近几年,随着外资银行逐渐涌入,再加上国有银行开始改革,民营银行的出现及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由此呼唤合适的银行结构,有些学者开始研究银行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关系。

3.1 银行业集中不利于经济增长

我国学者张谊浩认为,与垄断性银行业结构相比,竞争性银行业结构带来的贷款利率更低,而贷款利率较低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投资水平,当企业面临破产时也能降低由此造成的信贷风险。

周军民、蒋振生和赵旭三位学者发现,我国银行业结构所产生的绩效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传统体制的影响,使国有银行和市场集中度的规模较大,而不是效率所产生的结果,同样不能确保效率的提高。而事实证明,效率的提高将有利于改善银行绩效,因此在银行绩效考核体制中应重点强调效率,再是银行规模及市场份额。

3.2 银行集中有利于经济增长

经济单位或者实体必须拥有较大的经营规模才可能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这是现代经济学理论中存在的一个基本观点。因此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国家有较少的银行数量、较高的银行集中率,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程度也不会很低,也可以说国家的银行业对国家的经济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有些学者认为银行集中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有利影响。

刘金凤学者提出,国家银行体系的完善主要表现在拥有不同规模的银行,以此实现了银行体系的多元化和层次化,但银行要想达到混合经营,银行自身要具备相应的规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全能银行逐渐面世,以此适应了国际银行发展的需求。并从国际银行业的历史发展中得知,某些金融体制相对完善、经济较为发达并且银行会对本国经济产生有利影响的国家,它们一直有着较高的银行集中度。

熊季霞和黄旭平两位学者认为,我国的金融体制是以银行业为主导的,我国资源配置的效率、经济的长期增长以及银行资源配置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商业银行所发挥的作用,而商业银行的作用又是受银行集中度的影响,同时金融环境又会制约银行的效率关系和银行集中度,银行集中引起的反作用会产生专业化经济与规模经济这两种效应,其中规模经济会随着银行集中度的提高而上升,由此带动银行效率的提升。反之,如果银行效率因为专业化经济的下降而受到损害。

刘建军和李琼两位学者从国外学者的研究方向獲得可借鉴信息,并以此建立了回归方程,对我国长期资金市场是分割的这一结论进行了证实,又根据2000年前后的跨省数据对实证进行分析,深入探究了各地区银行业市场结构和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因为资金在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流动上会有所限制,一旦银行业发展不平衡将会极大地影响区域经济的增长。

3.3 经济发展对银行结构的影响

国外学者莱文发现,无论是银行系统规模,还是金融市场规模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增大并且更有效率、更加活跃,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系统。杨德勇学者认为,金融效率要想提高,就需要提高一定的经济效率,而产权改革有利于微观金融主体的运行效率的提高。

3.4 禀赋结构、技术产业结构与银行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

刘明兴、章奇和林毅夫三位学者通过对银行结构国际比较和局部均衡模型、一般均衡模型进行对比,重点强调了银行分工的作用,他们觉得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禀赋结构与技术产业结构以及银行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从实际情况来看,要想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对技术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的选择一定要是正确的。要全面考虑到政府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阶段可能造成的影响,才能明确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国际之间的差异。实践证明,国家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加上整个信贷结构都会受到处于发展阶段国家的发展战略的影响。同时银行业市场结构还受到市场规模和范围、国家金融管制力度以及国家奉行的法律传统的影响。

4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分析国内外学者的实践研究来说明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知银行集中度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产生较大影响,有较少的银行且银行集中度较高的国家,一般经济程度也不会很低。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国家的银行业对该国的经济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晓.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8):105-107.

[2]王璐.银行业规模和集中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时代金融,2014(11):104-105,107.

[3]杨鹏飞.产业转移中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求索,2013(9):47-49.

[4]黄解宇,孙维峰.银行业区域结构、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差距[J].运城学院学报,2013,31(4):1-5,13.

[5]卢芹.我国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特区经济,2013(2):48-51.

[6]林瑛,林高德.长三角地区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华北金融,2012(9):46-48,61.

[7]徐喆.上海市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35):48-49.

猜你喜欢

金融业经济增长
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关系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北京金融业享营改增红利
PYRAMID PAINS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