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学逻辑的情境创设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2019-09-10何丽华

高考·中 2019年2期
关键词:西南地区逻辑区域

何丽华

摘 要: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根据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本文以高三一轮区域地理复习的案例《中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教学设计为例,探讨新课改的地理课堂如何基于教学逻辑的情境创设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提出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贴近现实的情境,设置问题链,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地理问题。问题链的设置要体现学科逻辑与学生的认知逻辑,调动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教与学的有效互动中实现教学三维目标整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情境创设、学科逻辑、认知基础、三维目标整合

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学习地理学科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品格和必备能力,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地理的核心素养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组成。其中人地协调观是核心,区域认知是研究视角,综合思维是思维方法和思维特点,地理实践力是学科与现实生产生活联系的基本活动能力和经验。新课改的地理课堂围绕着如何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展开教学设计研究,那么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目标下如何选取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才能有效达成目标呢?传统的教学设计关注教的过程忽视学的过程,关注学科逻辑体系忽视学生的认知逻辑,关注教学评估的整体性忽视个体差异性。因此,新的教学设计要从真实生活出发,挖掘生活现象的地理内涵,为学生设置直接指向问题的学习情境,把无序的信息通过思维框架的设计实现结构化,通过问题的解决指向提升生活体验和提升学科素养。结构化的思维框架设计要体现学科逻辑与学生的认知逻辑,调动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教学设计的逻辑主线常常遵循创设学习情境—提出符合地理学科逻辑的问题—作出分析假设—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表达分享-评价反馈。下面以《中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的教学设计谈基于教学逻辑的情境创设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一、课标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整体性和人地协调。

二、核心素养

1、区域的含义和区域尺度;区域的自然和人文要素之间的联系;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差异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从区域划分上体验与感悟区域认知的视角与策略。

3、认识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动态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较全面观察、分析不同尺度的区域地理环境特点,辩证地看待人地关系。

三、学情分析

高三一轮区域地理复习时学生已具有初中地理区域学习的基础,在高一系统地理的学习上也具备有探究区域内各要素之间关系的能力,但由于初中的区域地理知识薄弱,区域认知的方法和研究的思路没有形成,所以本节课是以《中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为例体验区域学习的方法及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理论依据

认知和发展心理学家发现,学生最好的学习效果是将所学的知识与他们所知道的或所经历的知识相联系。当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最贴近现实生活的情境中时,学习就会更进一步得到强化。因此,建构主义教学观提出教学不再是一种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再创造、再理解和再加工转换。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讨论和反思,主动地构建,将会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教师应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指导学生通过情景问题进行研讨与交流,鼓励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尊重学生不同的经验、见解、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因材而施教。

五、学习策略与学习资料

设计学习情境及相关问题通过导学案分发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开展组内的分享交流,然后小组内记录的交流成果,师生点评各小组的成果,以思维导图形式总结课堂的成果,形成板书。提供不同尺度、不同要素的地理图表,如中国地形图、西南地区等高线图、西南地区水系图、云贵高原农业分布示意图及相关要素的示意图等

六、情境创设及结构化的问题链设计

情境一:西南地区,包括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重庆直辖市等五个省(区、市)。省区行政区划代码均以数字"5"开头,主要包括巴蜀盆地、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南部、两广丘陵西部等地形单元。(提供学习资料:中国地图、西南地区地形图、西南等高线图等)

问题:

1、西南地区的位置与范围?(Where)西南主要的地形区有哪些?(What)

2、云贵高原的地形、地貌有何特征?(What)请解释其形成原因?(why)

设计目的:认识区域的尺度大小,并从不同的尺度来观察西南地区的地形特征,大尺度侧重于归纳大的地形单元的总体特征;小尺度则更多地体现区域内部的差异性。培养区域认知的视角。

情境二:哈尼族的梯田图片和视频(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紅河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5处世界遗产)云南的土质以红土为主,大大小小的红土山山峦叠嶂,中间的石林喀斯特地貌坑坑洼洼得触目惊心。

问题:

3、云贵高原的农业和聚落布局的特点?(What)当地的地形地貌给农业生产带来怎样的影响?(How)

4、当地流传“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两银”的原因是什么?(Why)

设计目的:从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要素探讨对当地农业活动带来的影响,体现要素联系的综合思维。从当地农业及聚落分布看人地关系,体现人地和谐。

情境三:2013年11月,习近平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云贵高原贫困人口较多,同时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历史上,西南地区的贸易路线高度依靠马帮驮运。其中最有名的物资是茶,从云南南部的产茶区向北运送茶叶的马帮,让这条贸易路线有了茶马古道的名字。现在,西南地区交通得到了很大改善。在高速公里路上行进,一路上逢山开隧,逢谷架桥,就连陡坡上也有类似栈桥高架桥。如果闭上眼睛不看车窗外的景色,可能会以为一路都在平地上行进。南昆铁路线是一条现代化铁路,铁路线穿过的地形区主要是云贵高原,地质条件复杂,多地质灾害。南昆线建成后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有巨大的效益。

问题:

5、云贵高原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分析从古到今影响当地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发生哪些变化?

6、云贵高原贫困人口较多,请你从区域发展上提出帮助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的几点建议?

设计目的:从时空的视角分析区域交通条件的变化原因,结合当下的精准扶贫政策,从云南贫困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探讨云贵高原的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

七、课后检测

通过小测,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福建省2013届高三毕业班质检卷第37题】下图示意H市及其周边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拥有百万人口的H市为我国西南地区较富庶的重工业城市。该市及其周边地区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水果和冬季蔬菜生产基地,也是我国立体农业的典型区。

表2 H市某河谷蒸发量与降水量统计数据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蒸发量(mm) 130.4 182.4 271.O 298.7 314.3 233.2 190.2 174.9 137.9 129.2 103.8 97.7

降水量(mm) 3.O 2.1 4.4 14.6 51.6 143.5 191.4 77.0 137.6 49.1 15.2 3.4

(1)该地区发展立体农业的有利地形条件?分析该河谷可种植优质热带水果的有利气候条件?

(2)从交通运输来分析该地蔬菜远销北方市场成本高的原因?

设计目的:试题从云贵高原的地形对人口、聚落、交通的影响上考查学生的地理素养。只有清晰的教学目标和有效的教学评估,才能检测是否实现了科学的、高质量的地理教学。

八、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实施中课堂活跃,师生平等交流,從学生的眼神中可以读出智慧和快乐,得到了听课专家和老师的赞许,教学设计是比较成功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让求知者置身于问题情境中,置于挑战性任务中;重视高层次思考、记忆和理解层面的认知功能;通过调整学习活动和材料,适应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的方式,为所有学生提供获取成功的机会。但是,本节课设计还要进一步思考如何让学生能身如其境地感受到云贵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的特点,对区域的要素间联系和空间的差异性有更直观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朱慕菊,刘兼,康长运,余文森,沈白榆.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朱德全,张家琼.论教学逻辑[J].教育研究,2007,(11)

[3]朱楠.中美地理教材逻辑结构对比研究[J].地理教学,2015,(02):18-19

[4]张聪慧.四川省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5]胥丹.基于多媒体技术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学研究及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03)

猜你喜欢

西南地区逻辑区域
西部大开发20年:西南地区内部比较
逻辑
分割区域
我们还能有逻辑地聊天吗
夜郎自大
擦桌子
女生买买买时的神逻辑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区域发展篇
西南地区气象资料测试、预处理和加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