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选考的有效复习策略研究
2019-09-10石宣苗
石宣苗
摘 要: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选课模式为七选三,为了保证高中阶段学生在信息技术考试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优异的成绩。老师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根本上做好信息技术选考的有效复习工作,为学生考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选考;有效复习;策略研究
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学科,在考试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信息技术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着重做好新课程的教学准备工作和基础、重点知识的复习工作。在实施教学时,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以此来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高中阶段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高中阶段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一、深入了解考核纲要,明确重、难点知识的学习
随着教育改革的实施和深入,高考也变得越来越完善,浙江省高中在开展考试活动时,已经实行了全科开考制度,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其考核的内容之一。因此其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已成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业水平测试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并将其列为7选3考核科目中。在信息技术课程考核标准中,明确了高中阶段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中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信息技术实践操作等内容的考核。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引导高中阶段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时,能够更加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及相关内容,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对信息技术的熟练运用【1】。
当下,浙江省高中学校只要能够实现与高考政策的相互结合,在教学模式的运用方面,全面贯彻并落实了走班机制,备考信息技术学科的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时,不仅需要做好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复习,而且还要进行深入拓展练习。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程中的VB程序设计内容,在考核测试中,其所占的内容会相对比较大,其知识也可被有效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其纯技术操作可能会存在相应的欠缺,因此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做好此部分知识的复习工作,让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这部分知识[2]。因此这就需要老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课程考试大纲,对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重难点知识加以明确,此来使高中阶段学生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
二、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练习之间的联系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在选考测试中,其考核内容着重侧重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的掌握。开展教学活动时,其教学内容基本以高中接待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需求为主,此来提高高中阶段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开展相应的复习活动时,是需要充分保证高中阶段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引导高中阶段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除此之外,还应该通过习题来巩固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类似信息技术习题的理解。
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中选考的主要内容是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为了充分保证高中阶段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所学内容,老师在开展复习数学活动室,应该加强锻炼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操作能力,让他们上机进行实践操作联系。在日常的复习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开展相应的复习活动,为学生们演示信息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让学生们解答信息技术练习题时,和按照练习题的难易程度,将其划分成不同的层次,之后再根据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让学生们展开相应信息技术练习题的作答,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对于一些需要上机进行实践操作的练习题,老师可以采用发放学习任务单的形式,让学生们展开实践练习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方便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以此来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拓展自我的學习思路【3】。与此同时,我市在开展复习时,还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中,使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时能充分互帮互助的学习理念,提高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团队合作意。以此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主动性的同时,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够不断的取得进步,是高中阶段学生能够顺利的通过学业水平测试。开展复习学习活动时,还应该定期的开展考核活动,以此来加强高中阶段学生对错题的认知,提高学生们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和重点知识的理解。
结语:综上所述,针对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而言,做好选考的复习工作至关重要,提升高中阶段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熟练度,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让高中阶段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熟练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以此来实现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金海,张伟.高中化学复习课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析[J/OL].中国教育技术装备:1-2[2018-11-28].
[2]宋德平.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有效复习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4(12):9+11.
[3]范晶.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与复习策略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3):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