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

2019-09-10朱江滔

高考·中 2019年2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议论文写作教学

朱江滔

摘 要:作文是高中语文科目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作文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议论文是高中作文的重要体裁,如何写好议论文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写好议论文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要提高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的思辨性,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视为议论文写作的重要技巧,围绕学生思辨性的提升开展写作教学。综合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学生思辨性的提升带动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议论文;思辨能力;写作教学

随着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高中语文的课堂结构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从单纯注重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向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向转变。反映在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的提升。而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提升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思辨性,使学生能够通过逻辑、推理及证明来完成具有较强说服力的作文。纵观当前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学生普遍存在着无法准确提炼材料观点、缺乏信息库存储量、论证无力等问题,阻碍着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立足课堂,创设思辨情境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综合体现,在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在立足阅读教学的基础上,以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带动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从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流程可知,通过对文本材料的分析,提炼出文本的论点,进而再进行论证和反驳完成写作。论点是议论文写作的线索和框架,由此可见论点的确立对议论文的写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注重在议论文写作中学生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围绕选定的观点进行论证或反驳,以总—分—总或其他形式开始议论文的写作,在思辨情境中实现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明确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开展对本课内容的阅读。本课的知识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文本所表现的内容,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初步了解传统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是懂得传统的重要作用,要继承传统并能在继承中创新。而能力目标是了解破立结合的写作方法,掌握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的使用和作用,并能够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整散结合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解析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三个特征:解说、定义、特性,围绕三个方面进行思辨情境的创设,以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带动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由浅入深,提升思维品质

在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中,议论文写作是其中重要的体裁。通常情况下,很多学生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不是没有思路,也不是找不到论点,而是缺少思维的深度,这是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的通病。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思维的深度是对思维品质的重要体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对材料或问题的提炼中,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就妄下结论,没有分析事物内部的因果联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就导致学生的写作立意仅仅停留在观点的表象,论点内包含的深度有限,从而很难真正发掘论点的深度,难以实现思维品质的提升。

例如,通过“拿来主义”一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如何从日常现象中进行深入挖掘,透过表面现象,探究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提炼出论点,以丰富的论据完成对论点的论证。通过对本文的阅读,掌握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及几种论证方法:因果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学习作者如何用以小见大的方式,通过对日常事物或现象的解析,体会作者幽默犀利的语言特色以及讽刺、反语手法的运用。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对本课的学习,题目“拿来主义”,想想“拿来”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还要在后面加上一个“主义”呢?对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鱼翅”)应取什么态度?对文化遗产中精华、糟粕互见的部分(“鸦片”)应采取什么态度?对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煙枪和烟灯”)应取什么态度?对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姨太太”)应采取什么态度?以问题的逐步深入带动学生思维的深入,进而实现思维品质的提升。引导学生将在阅读中掌握的方法应用到议论文的写作中,实现由阅读思维到写作思维的转化和提升。

三、由此及彼,强化思维黏性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当学生拿到一个题目或一段材料后,需要学生能够运用自身的阅读能力,对题目或材料中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解和把握。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联想,迅速调动自身的积累,在自身的知识储备中发现和找到与材料或题目论点相关的材料或事例。也可以将题目或材料中论点进行拆解,分成多个小的论点,将自身的知识储备与不同的分论点之间进行呼应,实现多角度的联想,扩充材料的涵盖面,为揭示问题实质做好量的准备。

例如,在“六国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本课中有关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将全文进行解构,分为几个部分,并提炼出各个部分的论点。第一部分:(第一、二段):提出论点,并作理性分析,从“不赂者”和“赂者”两方面进行论证。第二部分:(第三、四段):以历史事实论证中心论点,分别从“赂者”和“不赂者”两方面进行论述。第三部分:(第五、六段):总结历史教训,点明写作目的。从中不难发现,各个部分的论点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第一部分中可以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作者以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即“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两个分论点为,“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以中心论点总领全文,以两个分论点,引发全文的议论和思考。学生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了通过联想的方式连接各个论点之间的重要性,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写作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推陈出新,拓展思维广度

在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中,议论文之所以占有如此重要的比重,与其中多样的思辨性是分不开的。一般情况下,同一话题能够衍生出多种多样的思辨关系,正是因此才使得议论文教学焕发着不一样的光彩。注重思辨的逆向性,既看到思维的正面,又能够看到思维的反面,从正面两个方面对同一话题进行探索。逐步摆脱思维定势,另辟蹊径,从更多新颖的角度实现对话题的思考和论述,将作品打上鲜明的个人烙印,逐步形成灵活个性的写作风格。

例如,生活中常见的塑料花,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既可以讽刺它艳而不香,徒有其美。也可以采用逆向思维,歌颂它的朴实、廉价,虽不能和牡丹等名花媲美,但由于自身鲜艳走进了千家万户,装点了人们的生活。又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似乎成为了生活的必需品,我们既可以赞扬它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也可以讽刺由于不加限制地滥用手机,造成的时间浪费、视力减退、环境污染等。将思维进行拓展,会涌现更多不同的写作角度。

综上所述,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做起,在学习经典议论文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创设思辨情境带动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提升。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议论文写作技巧的基础上,不局限于某一固定的模式和技巧,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从思维表象出发,挖掘思维的内在因果关系,提升思维的品质。善于运用联想,强化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思维间的黏性。学会视角之间的转换,发掘同一视角下不同的观察角度,实现思维广度的拓展,进而全面提升学生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思辨性。

参考文献

[1]徐兵.浅谈高中作文中议论文的写作技巧[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7(04):48.

[2]戴平平.浅析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技巧[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08):70.

[3]胥照方.思想决定作文的境界[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12):62.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议论文写作教学
议论文阅读专练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