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理念下中职心理抑郁个案的分析与处理

2019-09-10吴文杰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4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案例笔者

吴文杰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心理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4-196-01

一、案例背景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修订)》明确“养成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人格健全,乐观向上”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倡导强体魄,保健康,树自信,勇担当。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拥有一个完美幸福和谐的家庭,孩子必然快乐健康成长。反之,孩子必然身心受到摧残。新学年伊始,笔者担任高一班主任,迎接新的挑战。对于新班情况和学生特点虽然不太熟悉,但是笔者仍充满信心。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调查学生的家庭状况,将单亲家庭和父母离异家庭的学生重点了解一番。正如著名教育学家郝滨所言“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给予孩子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不和谐甚至充满暴力的家庭环境必然导致孩子产生很多负面的情绪甚至性格缺点。

二、案例过程

新班第一个月感觉良好,但是国庆节刚过就发生了一起至今想起都后怕的事情。上课期间,某生突然跑出教室,她表情凝重脸色惨白身体微颤,左手紧紧捂在右手背上。问她有什么事情,她说自己特别难过想自残。当她放下左手,笔者看到她右手背上许多通红的抓痕。担任班主任后第一次遇到這么极端的情况,笔者焦虑万分,迅速找到学生与其聊天,从军训到国庆到美食,慢慢地学生平静了。通过聊天才知道她父母离异,从小在农村被爷爷抚养,对父亲没有好感,对事业有成的母亲很依赖而又失望。笔者明白了这个学生有个不幸的家庭,但她又心怀感恩孝顺之情。谈话结束以后学生的情绪平复了很多,笔者告诉她:“你是个很听话孝顺的女孩,只是刚到顺德读书有些不习惯,家长陪伴的少,以后会慢慢适应的。如果你再出现不能自控,有自残念头时,你可以马上来找老师,不管何时何地,老师都会陪在你身边。”学生点了点头,然后就默默地回了教室。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此时此刻,笔者心情焦急而又紧张。事关生命、刻不容缓,笔者向学校领导汇报此事后就紧急行动起来。

首先,联系本班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和驻校社工,尽快的让心理老师介入到该案例中,通过专业的方法去测量评估学生的心理状态,解除生命危机为第一要务,充分运用好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资源。

其次,联系家长向其如实反映了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内心想法,督促家长立即低调到达学校,同时叮嘱家长不要去责怪学生,家长和学校根据心理老师的评估结果一起商量解决办法,充分发挥家校合作优势、班主任的联系纽带作用,后期加强对家长的面访工作。

然后,笔者召集科任老师和宿管老师介绍了学生相关情况,请求大家近期关心关注学生精神心理状态,随时联系。同时,笔者还悄悄安排了平时表现很好、宿舍好友在生活上多留意和帮助她,充分调动一切可用的积极因素。

在班集体活动设计和组织、学校各项比赛活动、社工志愿服务等方面多多的带动学生参与,通过丰富的课堂和课外活动,让她尽快融入班级,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最后,笔者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法和学生沟通交流,尊重她的想法和兴趣爱好,通过对她优点的发掘和鼓励,慢慢引导到她也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家庭观,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很快她就放弃了自残的念头,直到学期结束,她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多次参加班级活动还获得个人荣誉。心理老师评估显示其心理抑郁症状正在逐渐消失。

三、案例反思

担任班主任工作难免会遇到极端的心理学生案例,要运用比较安全且稳妥的方法去处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要相结合,课堂教学要与丰富的课外活动相结合,教书与育人要相结合,知识、情感、技能、目标要相结合,老师和家长都要系统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方法才能面对学生和孩子。在本案例中,笔者成功运用了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去剖析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点出发,挖掘其潜力,联合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弥补了学校教育的短板,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优良品质。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危机问题,有的甚至出现自残等行为危机。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家庭问题所致,家庭生活的不幸会造成其成长时期尤其在叛逆时期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甚至出现极端行为,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沉着冷静、运用智慧去帮助这类学生,比较好的教育方式就是采用家庭学校社区互联+积极心理干预的方法,班主任要合理的运用学校心理资源,充分认识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和需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选择,保持耐心付出真心,既关心有加又不一味放纵,把德育工作做好做实,让学生获得良好的生长学习环境,真正感受到被关心和需要,勇敢地正面解决自身困难,消除由于家庭因素给孩子带来的心灵创伤,让他们快乐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田卫卫.东莞市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浅析.广东教育(职教)[J].2018(8):62-63.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案例笔者
样板案例
老师,别走……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