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机理”的教学设计

2019-09-10陈学大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2期

陈学大

【关键词】  钠泵 漏通道 电压门 控通道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2-137-02

一、教学设计的背景

在多年的高三教学中,当复习到《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这一节时,同学们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不甚清楚,以及“钾离子外流和钠离子内流的跨膜运输方式”和“钾离子内流和钠离子外流的跨膜运输方式”不清楚。如果到教材中去找答案,人教版教材P18小字部分的介绍也简略。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还是有困难。为此,我对原教材内容进行了丰富,增加了“钠钾泵”、“渗漏性通道和电压门控通道”等内容,形成了此课题的教学设计,希望对高三教师同仁有所裨益。

二、教学目标

1.神经细胞膜内外钠、钾离子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钠——钾泵的作用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理

教学难点

1.钠——钾泵的作用

2.静息电位时,膜内、外的钾离子浓度高低以及钾离子跨膜方式

3.动作电位时,膜内、外的钠离子浓度高低以及钠离子跨膜方式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早在1791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发现兴奋传导实际上是一种生物电现象。但是神经纤维很细,做实验困难。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发现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是实验的理想材料,它粗大的轴突直径可达1毫米,使测量电位差的微电极易于插入,为开展实验提供了方便。取两个微电极,一个插入神经纤维内,一个接到神经纤维膜表面,用微伏计测出膜内外的电位差。结果显示,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为什么会出现电位差呢?这与神经纤维内外存在着离子浓度的差异有关。科学家对膜内外、外几种离子成分进行精细的测定,结果如表所示。

教师提问:为什么膜内、外能维持如此大的离子浓度差呢?(激起学生求知欲)

1.教师展示“钠泵”模式图

(1)老师引导: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图,说一说膜外和膜內离子分布情况?钠泵有何特点?

学生思考:膜外的钠离子多,膜内的钾离子多。钠泵上分别有结合Na+和K+的位点,能向外泵出Na+同时向内摄入K+,需要消耗ATP,其过程是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且需载体和能量)。

老师讲述:它是镶嵌在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具有ATP酶活性的一种特异蛋白质,在Mg2+存在的条件下,可被膜外的K+或膜内的Na+所激活,因此又称为钠-钾依赖ATP酶。钠泵被激活后分解ATP并释放能量,用于转运Na+和K+。一般认为,钠泵每分解一个ATP分子,即可排出3个Na+和摄入2个K+,钠泵普遍存在于动物的各种细胞膜上。

(2)教师总结:由于钠泵的作用,造成神经细胞膜两侧Na+、K+的不均匀分布。

2.静息电位产生机理

(1)神经细胞膜上存在2种漏通道,一种是漏K+通道,还有一种是漏Na+通道,但由于漏Na+通道极少,因此Na+的扩散速率很低。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原因。

(2)老师设问:K+外流是何种运输方式?能无限制的外流吗?

学生判断:协助扩散(因为是顺浓度梯度和需要载体);不能无限制外流,当膜内和膜外K+浓度一样时,K+跨膜的净流动速率为零。

老师指出:同学们对K+的跨膜运输方式判断正确。但K+跨膜的净流动速率为零时,膜内和膜外K+浓度会一样吗?

老师引导:当膜内和膜外K+浓度一样时,此时膜内外的电位如何?

学生判断:膜外为正,膜内为负。

老师继续引导:如果是这样,膜外的K+又会回流至膜内啊!为何?

学生思考讨论:因膜外为正,膜内为负,这种电势梯度会驱动膜外的K+进入膜内,从而使膜内外K+浓度不等。故K+跨膜的净流动速率为零时,膜内和膜外K+浓度不一样。而且膜外K+浓度低于膜内K+浓度。(学生恍然大悟)

(3)老师总结:在静息状态下,膜的通透性主要表现为通过漏K+通道的K+外流,当K+扩散造成膜两侧的电位梯度足以对抗由于浓度梯度所引起的K+进一步扩散时,离子的移动就达到平衡状态,这时跨膜的K+净通量为零。这种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动物生理学上常把膜外的电位定义为0,则静息电位为-70mV

(4)进一步提问:如果细胞外K+浓度降低时,静息电位值如何变化?膜外K+浓度增高呢?改变Na+浓度,影不影响静息电位值?

学生思考:静息电位增大、减小、不影响。

3.动作电位产生机理

(1)神经细胞膜上还存在2种通道,即(电压门控)Na+通道和(电压门控)K+通道。这两种电压门控通道与上述的漏通道相比,漏通道平时比较稳定,对外界的刺激不是很感冒,所以漏通道一直开放着;而电压门控通道只在刺激发生时打开。在受刺激时,Na+通道打开,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迅速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的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2)老师设问:Na+通道打开,Na+内流,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什么?Na+内流的驱动力有哪两种?

学生讨论:协助扩散(因为是顺浓度梯度和需要载体);驱动力有浓度梯度和由外向内的电势梯度。

老师进一步提问:Na+能无限制内流吗?为什么?什么时候净通量为零?此时膜外Na+浓度与膜内相比,大小如何?

学生讨论:不能,因为当膜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时,这时的电位梯度是阻止Na+内流的。当浓度梯度驱动Na+向细胞内扩散与电位梯度阻止Na+向内扩散的两种力量达到平衡时,Na+净通量为零。但此时膜外Na+浓度仍然能高于膜内Na+浓度。

有的同学可能会进一步提问:动作电位期间内流的钠离子在恢复为静息电位的过程中,肯定要跨膜出去,会以什么方式跨膜呢?其载体会是什么?

这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想想,结果不难得出:主动运输(因是逆浓度梯度),载体是钠泵。(至此,学生终于明白:离子进出细胞什么情况是主动转运,什么情况又是协助扩散。)

(3)老师总结: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基础是(电压门控)Na+通道打开,Na+内流。当兴奋部位的Na+净通量为零时,这时的电位差值即是动作电位的峰值。通常为+30mV.

动作电位如图所示:

(4)老师提问:如果把神经浸浴于无Na+的溶液时,有动作电位出现吗?如果浸浴于高浓度的Na+溶液时,动作电位的峰值有何变化?

学生讨论:无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大,因膜内外的Na+浓度差增加,Na+内流变大,使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加。

五、课堂巩固练习

1. (2016全国卷Ⅰ第2题)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答案】C

2.(2009山东卷第8题)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兩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答案】C

3.2010全国卷Ⅰ第5题)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答案】D

4.2011浙江卷第3题)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答案】C

六、课后反思

1.(1)本课对教材所述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补充了“钠泵”,使学生明白导致神经细胞膜两侧Na+、K+分布不均匀的原因;(2)明晰了“漏通道”和“(电压门控)Na+通道和K+通道”,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了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3)根据学生的学情设置了一系列问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生命观念;(4)通过课堂练习,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5)通过本课学习,也使学生明白分析问题时要看事物的主要方面,考虑主要矛盾,如分析静息电位的成因时,我们主要考虑了漏K+通道。漏Na+通道因为极少不是要考虑的重点。

2.结合人教版的教材内容和往年的高考试题的考情,我认为对于湖南的高三学子来说,“静息电位恢复”的离子基础(动作电位达到峰值后,此时Na+通道关闭和K+通道打开以及在超极化之后钠泵的作用)是不做要求,故在本节设计中基本没体现。

3.正是由于对教材内容加工的精准处理,又结合学情设置了问题与选好习题,使课堂顺畅,学生对本节内容掌握很好。

[ 参  考  文  献 ]

[1]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1版和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稳态与环境》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