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2019-09-10徐畅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期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翻译教学大学英语

徐畅

摘 要:以往的英语翻译教学中过于重视翻译知识、方法的传授,忽视了语言社会环境和文化差异的介绍,使学生的英语应用交际能力低,专业素质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英语翻译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理论。本文就此展开了论述,以供参阅。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跨文化意识

引言

语言形成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从而改变一些词、句的本身意义,形成不同意义,可以说任何一种独特的语言均有其文化背景的影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相同的语言可能会表达出完全不同的意思,如果译者对此类文化不太了解,对于那些随时间或特定场合出现的词句,就很容易翻错。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接触到的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截然不同,所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能力是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

1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

如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因此,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当中,注重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但能够解决实际教学当中的问题,而且能为培养大量的英语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显著,具体来说,一方面,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文化交际是主要内容,注重跨文化意识培养,不但能转变传统单一式的教学模式,还能优化教师的英语知识结构,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我们都知道,要想进行有效交际,掌握语言知识是基础,没有语言就不能正常交际。但要想保证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的有效与得体,必须明确文化差异性。如今,经济全球化已经将不同国家引入了“地球村”当中,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量增加。在这种全球化发展与交流趋势下,如果不掌握英语国家背景文化知识,是无法进行正常的英语跨文化交际的。因此,必须将英语文化教育融入到整体的英语教学当中,促使学生积累足够多的跨文化英语知识,确保跨文化英语交际成功。

2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2.1培养学生文化理解意识

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意识,促使学生在进行原文翻译时,能够准确无误的将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学生的正确理解是英语翻译的重要基础。学生通过对西方文化的学习,能够意识到东西方文化的相同与差异,正确地运用西方的思维方式,进行原文的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学生针对不同的文化,对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理解认知,有效的结合西方文化进行原文的理解认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对文化的认知错误,并及时对错误进行纠正,提高学生对知识认知的印象,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促使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准确无误地将体现西方文化的因素进行翻译。

2.2重视文化差异

培养大学翻译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最主要目的还是使学生充分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如此才能更有效地进行翻译教学。此类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语言形成与其密不可分,且它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地域、政治、文学、生活等因素。例如我国写名字或是向别人介绍全名时,通常姓前名后,但西方国家却大多数先提到名字,然后是姓氏。我国对于日期的排序方式是年月日式,例如x年x月x日x时,而西方国家则是日月年式,即x日x月x年。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此类文化差异,使学生从方方面面出发,从西方英语使用国家的文化、生活等层面入手,更深地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翻译时能从其文化背景出发,逐渐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2.3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而言作用不大,甚至存在一定的反作用力。笔者通过深入高校展开调查研究,发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使用对比教学法,将能够加速本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认知与交流。对比教学法作为当前一种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常用于各类学科的教学。大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过程中,通过对比教学法,能够对中外文化进行一个系统、全面的对比分析,便于学生更加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6]。比如:中国人在写名字的时候,会将姓写在前,将名写在后,而英、美等西方国家却将名写在前,将姓写在后;在地址填写过程中,中国人通常先写大地方,再写小地方,由大到小,而西方人通常先写小地方,再写大地方,由小到大。日期排序方面,中国人的排序方法是年、月、日,而西方人的排序规则是日、月、年。这些都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能够明确二者之间的差别和区分,便于对中西文化特征的理解。另外,在对比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被激发,能够积极参与探索,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对外国文化有所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2.4提高文化移情能力

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是指在翻译活动中能自觉的转换文化立场,使自己不受本土文化的约束,领悟理解另一种文化及其情感,这种能力也是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和艺术。在日常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要注重中西文化差异的介绍。如中国人面对赞美时,会表现的谦虚,而西方人则会表现出接受和感谢。此外汉语中有的词、句子除了具有表面含义外,还有更丰富的内涵意义。这些内涵意义在特有的文化背景、汉语习惯的影响下会变成主要意义,但西方文化中并没有这种含义和用法,直接照字面翻译,可能会产生误会。可见翻译除了要考虑中西文化差异外,还要结合上下文、具体情境。

结束语

总而言之,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翻译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注意学生语言表层互译能力的培养,应将翻译教学置入跨文化交际的大背景之下,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翻译活动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学生在形成翻译能力的基础上,同时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宽容平等的文化意识,作为翻译教师,应该在传授翻译技巧、讲授翻译理论的同时,注意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在学习翻译的过程中融入跨文化的意识。唯此,方能培养出既懂得翻译技巧,又能够理解文化差异,从而能够在中英文之间传情达意的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燕平.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8(08)

[2]張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路径[J].英语广场.2018(11)

猜你喜欢

跨文化意识翻译教学大学英语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思路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