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对下肢骨折患者康复状况的影响调查分析

2019-09-10张超峰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4期
关键词:下肢骨折

张超峰

摘 要:目的 探讨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对下肢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94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康复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47)以及对照组(n=47)。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以及下床行走时间。结果 研究组关节活动度要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要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活动关节度,延长下床行走时间,有利于促进患肢康复。

关键词:早期运动康复治疗;下肢骨折;关节活动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所选入患者均符合下肢骨折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已知晓此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骨质疏松症者;存在神经肌肉病变者;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缺损者。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康复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47)以及对照组(n=47)。研究组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为32~68岁,平均年龄为(55.12±6.78)岁,包括根骨骨折7例、股骨骨折17例、踝关节骨折10例、髌骨骨折13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为33~70岁,平均年龄为(55.51±6.92)岁,包括根骨骨折6例、股骨骨折18例、踝关节骨折12例、髌骨骨折11例。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基础资料方面如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式

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运用了常规治疗,即为常规康复治疗,手术结束2星期后实施康复,在此期间应叮嘱病例卧床休息,同时还要对病例实施健康教育,提升病例治疗依从性,并且要根据病例饮食偏好,调整饮食结构,禁止食用任何辛辣刺激的食物。观察组在本次调查中运用了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在手术 3天后根据医嘱实施康复治疗,具体实施情况如下:(1)運动锻炼治疗:当病例肢体、关节被固定时候应指导病例实施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拉伸收缩练习;对于没有固定下肢时应根据病例肌肉耐受程度实施抗阻力锻炼;(2)关节活动训练:采用平衡牵引方式实施下肢关节训练,每个关节要做 20 次运动训练,在康复当中训练程度要轻柔,降低关节损伤程度;(3)坐立练习: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为其讲述长期卧床而带来的危害,降低患者卧床程度,并叮嘱病例应主动实施坐立联系,同时要在康复当中实施全面保护,如果病例出现差错和失误,应及时进行治疗和纠正;(4)负重训练:应评估病例肢体承受称帝,在此范围能实施负重训练,前期可采取下肢抬高、下肢伸直训练,逐步的引导病例进行自主行走,每日练习时间以15分钟为佳。

患者在康复训练中,医师要叮嘱患者适度锻炼,切不可操之过急,造成再次损伤的发生,增加病情。 医师告知患者不可长期卧床休息,并告知患者长期卧床休息可带来的不良反应,给患者进行简单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到健康教育的好处,并最大程度上配合医护人员的康复指导。 医师需要对患者的运动康复情况进行观察,鼓励患者坐立训练,并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减少康复训练中的意外事件,若是康复训练存在差错或者失误,需要及时给予纠正与有效治疗。 若是下肢康复锻炼可进行负重训练,给患者适当增加负重练习。 早期运动康复治疗中,医师首先给患者进行适当的患肢抬高训练、 下肢伸直训练,直至患者可独立行走,要求锻炼时间为 15 min/d。(5)心理教育: 医护人员在康复治疗之前给患者进行心理辅导,若患者为轻度骨折,告知患者病情状况,康复治疗时间以及效果,使患者放松心情,积极接受康复治疗,若患者为重度骨折,告知患者恢复时间较长,康复时间以及康复效果,并给患者进行简单的康复运动动作示范,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工作,进而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医护人员指导家属与患者的沟通技巧,避开患者的敏感话题,给患者鼓励与支持,使患者的康复运动信心增强。

1.3评价指标

观察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以及肢体功能康复情况,记录患者并发症的情况。 生活质量的评价量表是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涉及社会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情感功能、心理状态以及运动功能等,总分为 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肢体功能康复采用自制的康复调查表进行评价,包括下肢行走能力、行走时间、行走次数等,总分为 50 分,平凡越高表示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越好。

1.4观察指标

干预8周后,对比两组关节活动度以及下床行走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9.0软件包完成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以均数(x±s)标准差表示,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关节活动度水平要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下床行走时间要长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下肢骨折在临床治疗中属于比较常见的疾病,本病具有多发性,给患者肢体功能带来严重的影响。根据笔者研究收集的资料证实,机体关节活动程度以及下肢肌理的唯一条件就是站立,下肢一旦发生骨折而引发的损伤,将破坏关节周围组织。下肢骨折在临床治疗中应以内固定、外固定来治疗疾病,但病例长时间的受到钢板挤压,将致使骨折断面的损伤情况越为严重,逐步的降低关节活动程度,因此应配合康复护理。在以往康复护理中,常规康复治疗是在手术结束2周后开始进行康复,而且此康复治疗中以卧床休息为主,根据有关结果证实,骨折后患者不宜长期卧床休息,长时期卧床休息会引起骨质疏松等疾病,同时还会增加病例疼痛感,给术后康复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笔者在本文中采用了早期康复运动训练方式,此方式可有效的改啥术后骨质疏松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早期的运动锻炼治疗、关节活动训练、坐立练习、负重训练,可提升恢复效果。为了调查此方式实施效果,在本文中进行了分析,发现护理后两组病例关节活动度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关节活动度小于观察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且P值小于0.05;对照组下床行走时间长于观察组,经对比结果证实两组之间差异明显,且 P 值小于 0.05,可见此护理方式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岳增华,王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和并发症的预防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6):216+218.

猜你喜欢

下肢骨折
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研究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探析
下肢骨折术后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药外敷配合接骨丸内服治疗下肢骨折的效果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综合护理对下肢骨折卧床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复杂下肢骨折的护理体会
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