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2017-02-28李桂真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33期
关键词: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预防

李桂真

【摘要】 目的:评价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的104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针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经抗凝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值得临床护理人员借鉴。

【关键词】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干预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3.0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3-0077-02

下肢骨折是骨科常见一种骨折类型,绝大多数患者需行手术治疗,以改善预后,手术治疗容易导致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据报道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5%[1],临床主要表现为静脉曲张、下肢水肿、色素沉着等,影响到了患者正常的生活,严重者可并发肺栓塞、心力衰竭等,进而危及生命[2]。因此,应针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为进一步探讨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本文将做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4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男29例,女23例,平均年龄(42.7±2.5)岁;骨折类型:股骨干骨折19例,小腿骨折12例,股骨颈骨折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8例,胫骨平台骨折4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33例,坠落伤12例,跌伤7例。对照组男27例,女25例,平均年龄(43.2±2.8)岁;骨折类型:股骨干骨折18例,小腿骨折15例,股骨颈骨折12例,股骨粗隆間骨折4例,胫骨平台骨折3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36例,坠落伤11例,跌伤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常规的骨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针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给予如下护理干预。

1.2.1 术前准备 术前详细向患者介绍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机制、预防、治疗方法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以便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术前详细了解并记录患者的病史,科学评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加强对高危人群如高龄、肥胖、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吸烟、长期卧床、血液呈高凝状态的预防[3],以防止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

1.2.2 术后病情观察 术后严密观察患肢的温度、皮肤色泽、温度、肿胀、足背动脉搏动强弱、末梢血运及疼痛情况等,详细询问患者主诉,询问是否有麻木感[4]。发现异常应报告医生,并针对具体的症状进行处理,以做好预防工作。

1.2.3 术后患肢护理 术后应尽快对患肢进行有效的固定,减少搬动患者,以减少血管损伤,同时抬高患肢,保持膝关节屈曲10°~15°,将弹力绷带压于浅静脉,以保证静脉回流通畅,从而减轻患肢的肿胀程度。使用湿毛巾温热敷足部,帮助患者按摩双下肢肌肉,以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1.2.4 术后用药护理 骨折手术后给予患者应用抗凝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患肢的血液循环,对于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主要采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或口服利伐沙班进行药物干预[5-6],护理人员应严格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配伍禁忌证以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术后24 h开始应用抗凝药物,连用2周,用药期间注意复查凝血功能指标,根据检查结果决定用药时间,以保证临床疗效。

1.2.5 术后功能锻炼指导 术后循序渐进指导患者在床上做主动运动锻炼,包括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膝关节屈伸活动、踝关节背伸跖曲、双距小腿关节环转运动,30~50次[7]。术后1周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进行简单的屈伸及收缩运动,调动肌泵的功效[8],根据个人情况适当加大运动量,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1.2.6 术后健康指导 术后指导患者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多进食高蛋白、低脂、粗纤维饮食,每日摄入水量2000 ml左右,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排便用力过大,腹压增高,而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9]。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针对合并的慢性疾病进行积极的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均经抗凝治疗后痊愈出院。

3 讨论

骨科手术的创伤可引起患者血小板反应性改变,减少具有抗凝作用的蛋白质细胞,从而出现高凝状态,加之术后止血药物的应用,患者长期卧床下肢不能活动,导致血流缓慢,从而增加了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10]。

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制,术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科学评估,明确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以便针对性的给予护理干预。术后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及时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征兆,一旦出现下肢肿胀、增粗、疼痛、皮温增高和肤色加深应警惕深静脉血栓发生,同时应加强对患者的巡视,详细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症状,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做好各项记录[11]。加强对患肢的护理,在术后康复期要适当的预防性用药,对用药的时机、疗程、用法、用量要合理的掌握,保证药物疗效和用药安全。同时,及早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此外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可借助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逐级加压弹力袜、超声消融血栓等方法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12-13]。

参考文献

[1]田静.综合护理干预预防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17):153-154.

[2]邱贵兴,杨庆铭,余楠生,等.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6,26(12):819-822.

[3]黄菊,谢立红,祁方遒,等.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22-23.

[4]刘宝红.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措施探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6):1003-1004.

[5]刘新宁.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2):371-372.

[6] Jameson S S,Rymaszewska M,Hui A C,et al. Wound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rivaroxaban administration:a multicenter comparison with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s for throm boprophylaxis in lower limb arthroplasty[J].J Bone Joint Surg Am,2012,94(17):1554-1558.

[7]程錦珍,邱雪,周仲辉,等.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9):11-12.

[8]郑明香.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6):115-125.

[9]龚玲丽.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12):114-115.

[10]王梅香.间歇充气压缩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09,8(5):7-8.

[11]周莉,代虹珍.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23):3635-3636.

[12] Sachdeva A,Dalton M,Am Aragiri S V,et al.Elastic compression stockings for prevention of deep vein thrombosi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0,25(7):1484.

[13]谢洪端,郑宇韬,张时亮,等.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158-160.

猜你喜欢

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预防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探析
7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治分析
预防脊柱外伤与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探析
下肢骨折术后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药外敷配合接骨丸内服治疗下肢骨折的效果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