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探究

2019-09-10费菲

高教学刊 2019年23期
关键词:互联网

费菲

摘  要:人类文明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和互联网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高校思政工作更是离不开互联网。红色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大学生的红色教育工作意义重大。文章旨在分析红色文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探究传统红色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分析如何基于互联网+思维,运用互联网工具,面向大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工作,以期在互联网+大学生红色教育融合过程中做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互联网+;大學生;红色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3-0161-04

Abstract: Human civilization has entered the Internet era.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Internet have an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Internet. Red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in China, while Red Cultur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o a good job in red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value and role of Red Culture Educ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Red Education, and finally analyze how to develop Red Culture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Internet + thinking and Internet tools, with a view to making beneficial explo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et + college students' Red Education integration.

Keywords: Internet+; college students; Red Culture Education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征程中所积累的文化资源,表现为物质形态、信息形态、精神形态的历史文化遗存,[1]属于中国独特的文化资源之一。

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开发和利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了文化自信对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文化自信事关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更是事关全民思想道德建设。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和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石;建立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靠的是对我们党和国家红色历史的挖掘与传承。

红色文化隶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教育事关文化自信,也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教育都做出了重要指示;也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上明确对高校提出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要求,在红色文化教育上一定要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目前,对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已由最初的“扶贫开发”[2]逐渐转变成一项涵盖了经济、社会、人文等多个方面的交叉研究新领域。而对于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实践的探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一、红色文化内涵界定

关于“红色文化”一词,学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经过数十年的研究,研究者对红色文化的定义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一部分学者认为,红色文化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体。红色资源主要是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核心精神与实践的统一。此类学者多以红色资源来代指红色文化。这种代指凸显了红色文化的资源性和效用性,但是忽略了红色文化本身丰富的精神内涵。

其次,有部分学者认为红色文化等同于我国的革命文化。持有此类观点的学者认为红色文化就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以及相关的革命历史遗存。完全的将红色文化与革命文化画上了等号。这种观点强调了红色文化的起源,但是没有看到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

再次,有部分学者认为红色文化是一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持有此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带领广大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创造的文化,认为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属于先进文化,更是一种社会主义性质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起源于革命年代,也确实是同马克主义中国和中国革命实践密切相关,但是仅凭这些就将红色文化等同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则将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范围缩小了,也将红色文化的内涵缩小了。

最后,还有部分学者持有这样的观点: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造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应当属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红色文化的特殊性,但是却将红色文化看成是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创造出来的文化,忽略了红色文化中包含的革命性、实践性等特征。

综上,笔者认为红色文化发端于我国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各阶层先进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斗争和社会主義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红色文化是一种包含了理论和实践两种形态的重要资源。

二、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与作用

从笔者上述对红色文化的定义出发,我们可以引申出红色文化教育的概念:红色文化教育主要是指教育者运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所积累的素材,形成的理论,升华的精神对受教育者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红色文化教育的主要价值体现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

一方面,近些年来由政府主导的红色文化教育在社会上蔚然成风。借助红色文化教育之风,使许多革命老区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借力红色旅游和红色教育基地,这些往日的老少边穷地区,将自身的红色文化基因变现,改变了地区的落后面貌,改善了老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激发人们自身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使人们能够以更加积极的面貌去学习、工作、生活,间接的刺激了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红色文化的经济开发价值和红色文化教育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刺激作用共同构成了红色文化教育的物质价值。

另一方面,红色文化的产生与中国共产党密不可分,对夯实党的执政地位有着重要作用。红色文化教育在传播政治意识、造就和谐政治关系、促进政治发展等方面都取到了很好的作用。[3]同时,红色文化本身是一种先进的文化。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西方社会不良思潮不断冲击主流文化、传统文化,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借助于红色文化教育等手段,可以达到对人们进行价值观引导和行为规范塑造的目的,让传统文化得到创新发展,让社会主流文化得到丰富。红色文化也包含了文化自身的诸多特性,渗透性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渗透,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中,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既可以促进各种文化冲突的协调,形成包容共进的文化氛围,也有利于文化融合,去粗取精为社会主流文化发展提供基础。红色文化在政治和社会的两方面作用构成了其精神价值。

三、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作用

第一,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青年兴则国强。大学生是时代的佼佼者,是青年一代的排头兵,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人才保证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支撑。然而,大学生所处的年纪也决定了其本身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群体,是一个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的群体,是一个容易受蛊惑、受不良文化、思潮,或者错误观点、言论影响的群体。加强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不单纯是为了在青年一代中传播红色文化,还希望借力于红色文化教育对广大高校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引导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抵御不良思潮影响的自觉性和能力。同时,红色文化本身是一种涉及文、史、哲等多学科的交叉文化领域,加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也是增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为健全学生人格提供助力。

第二,红色文化教育能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塑造。当前一个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势力暗中角逐,各类思潮不断对青年进行冲击。大学生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更加追求个性,对个人利益极端推崇,并且有很强的个体意识。而红色文化的诞生和发展都伴随着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深深烙印。加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用革命时期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榜样示例,帮助大学生认识红色文化,并逐步转化为认同红色文化教育中所体现的价值观,从而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和塑造。

第三,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明确政治方向。当代大学生已经进入95后,乃至00后群体。他们对苦难的理解并不深刻,对英雄人物和事迹感受相对片面。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是希望能用祖国壮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来激发大学生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由衷热爱,发自内心自觉的关心、关注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自发的肩负起青年一代振兴中华的使命。因此加强红色文化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另一方面,红色文化无论起源、发展都与中国共产党密不可分。通过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广大高校学子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从而坚定个人的社会主义理想,明确自身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四、红色文化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当前,针对大学生开展的红色文化教育也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校的教育主要注重了理论灌输和单向宣传,在红色文化教育方面这个问题更为突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红色文化的内涵也在不断更新,已有的红色文化也出现了新的解读和更深层次的挖掘。然而,我们的部分教育者对于红色文化的认识还停留在昨天,还在讲授陈旧的理论知识,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只能为了考试、考核,去背、去记。这样既违背了红色文化教育的初衷也不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更有甚者将红色文化推到了学生的对立面,让学生产生了一提到“红色文化教育”就反感的错觉。

其次,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手段和形式还非常单一。截止到2018年6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显示,我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8亿多人,学生群体站到了网民总量的四分之一。[4]在硬件设施完善的高校,可以说网民比例更高,也就是说我们的高等教育的对象已经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然而我们的红色文化教育手段还停留在上课、看纪录片、参观纪念馆等原始方式;没有创造出适应当下“短、平、快”节奏的红色文化教育形式。

再次,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维度还有待丰富。红色文化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和更新,红色文化教育的维度也应不停地开拓疆土。然而现实是我们高校针对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维度单一,并没有与时俱进。多数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还停留在课堂上、参观中,并没有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更没有被设计到学校教育、宣传的各个方位中,使得红色文化教育的力量显得薄弱,不能形成合力。

造成目前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以上弊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本身原因也有教育者的责任。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意识形态多元化的社会,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方式较原先的大学生群体发生了巨大改变。他们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们更多的接受的是快餐文化带来的信息,不愿对包括红色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同时,高校的教育者对红色文化的挖掘的不够深刻,对红色文化的与时俱进的学习不够深入,也直接导致了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缺乏魅力和生命力。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启,为了解决红色文化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我们应该从互联网的思维出发,探索互联网+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用全新的理论指导教育实践,以期得到更好的效果。

五、互联网+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

如何让互联网+与传统教育行业相结合,让红色文化教育焕发新的生机,则要从平台建设,队伍建设、模式建设等方面共同考虑。

首先,建设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平台是基础。这个平台既可以是网站也可以是基于移动互联终端的客户端。该教育平台可面向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为学习者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机会。平台建设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平台中内容的完善。针对红色文化教育,应具体设立如:时代楷模、红色故事、革命精神、先进理论、红色诗词、红色旅游等具体的内容。[7]时代楷模部分既可以介绍我国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事迹,也可以讲述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中先进代表生平。红色故事部分可以讲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解放事业所做的斗争,也可以讲述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艰苦创业的模范事例。红色精神部分主要介绍我国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时期各种精神的涵义、由来、实质、代表人物、具体内容和重要作用。红色理论部分主要内容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先进理论,这其中也包括了理论的来源、发展、实践等理论形成的全过程。红色旅游部分则主要推荐国内红色旅游景点,包括相关的遗址、故居、纪念碑、博物馆、纪念馆等,还可以穿插介绍国外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一些红色文化遗址。红色艺术部分可以进行国内外红色电影展播、推荐,分享红色歌曲等内容。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系统的红色文化学习平台和全面的红色资源共享平台,使他们能够在线上一站式搜索所需的红色文化资源,对他们多方位了解红色文化,全面掌握红色文化提供便捷条件,也促进了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效度。除此之外,“红色文化”线上平台同时兼具教育性和娱乐性,打破了“你说我听,你打我通”的传统教育模式,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对广大高校学子来说,这样的平台更生动更富于时代气息,将学习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变成了一件“时髦”的事,让他们“乐学”,通过学习帮助他们进一步坚定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教育本身来讲,线上平台的建立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广泛开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其次,是要建立一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教育队伍。当代大学生是互联网一代,为了适应学生的特性,互联网+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更需要一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教育队伍。这就要求红色文化教育者首先拥有运用互联网+进行教育活动的自觉性。互联网大潮风起云涌,但还有一部分高校教师认识不到“互联网+”对红色文化教育的推动作用,把互联网单纯认为是一个资源获取渠道;也有部分教师受限于互联网软硬件技术不完备。因此,高校必须重视提高教师对互联网的教学环境、采取信息化的教学方式的熟悉程度,提升教师的“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意识,将教育教学的前沿信息、技术应用准确快速地传递给教育者,帮助广大教育者将“互联网+”意识内化于心,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

再次,我们要培养具有网络话语权的教师队伍。一方面,当网络中出现与红色文化教育理念和内容相悖的舆情时,我们的教师队伍能够引导发声,端正大学生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在网络中我们的教师可以发布红色文化教育的相关议题,弘扬我们的主旋律和主流价值观。

最后,在互联网+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探索中还应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互联网+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需构建一种师生互动化、混合式的教学模式。一方面,互动化学习资源,开放教学资源的制作、上传渠道,让学生和老师达到教学相长。另一方面,混合式学习环境将一些学习环节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弥补了课堂教学時间和广度上的缺憾,提高了教育的有效性。最后一方面,学习方式的混合。红色文化教育作为一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部分,需要大学生内化于心更需要外化于行。大学生通过线上学习,线下与老师交流与探讨、实践;通过学习方式的混合化,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学习,认同红色文化及其精神内涵。

互联网+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可以有效的解决现行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方式、维度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打造一个高效、互动、实时的学习教育平台。互联网+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在学习方式、内容、素材上都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和接受度,可以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

参考文献:

[1]王炳林,张泰城.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发展报告2016[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李霞.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黄天华.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路径研究——以南昌大学为例[D].江西:南昌大学,2012.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8.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Z].2015.

[6]姜晨.2015《政府工作报告》缩略词注释[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03/11/content_2832629.htm,2015.

[7]陈虹颖.“互联网+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8.

猜你喜欢

互联网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基于“互联网+”的京东自营物流配送效率分析
互联网+医疗保健网的设计
试论网络大环境下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