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设计

2019-09-10朱岩

高教学刊 2019年23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问卷调查翻转课堂

朱岩

摘  要:为响应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学改革的呼声,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及SPSS软件对高职高专层次的《公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设计了一种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三阶段“阶梯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型,以期达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翻转课堂;问卷调查;SPSS;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3-0111-04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needs of teaching reform under the present background of big data.This study analyzed the teaching status quo of Highway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course at higher vocational levels by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and SPSS software. For the analysis results, a three-stage ladder typ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 was designed.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and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 constructivist theories of learning; flipped Classroom; questionnaire survey; SPSS; teaching reform

引言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中一直遵循着一套以儒家思想为主导,道教与佛教思想为辅助的理念体系,它以知识的继承和传递为主,以道德教化为最终目的,崇尚书本,以课堂为中心,学习方法以记忆和模仿为主,教学形式封闭保守。随着时代发展,这套教育理念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教师只注重知识的讲授,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不习惯质疑和创新,学习兴趣低下,不能够实现个性化发展。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格格不入。针对这种现状,教育理念和手段的变革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我国开始进行教学手段和新课程改革的探索已经有十余年的经验[1],其中有成就也有反思,这些都成为了推进现代教育不断发展,逐渐与国际接轨并越来越全球化的动力。结合当前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背景,教育和教学的改革进一步迎合了时代的需求,再一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客观的,但学习者对于知识的理解却是主观的。即对于相同的知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理解的程度依赖于学习者的个人经验、知识积累、成长环境及认知水平等因素。所以,学习的过程实际是一个对知识重新建构的过程,学习者要结合一定的学习情境,利用自己已经获得并固化的旧有知识对新知识进行重新定义、分析、理解并且最终将新旧知识系统化、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知识的获得,这在高等教育专业课的学习中尤为重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应用在传统学校教育中时,学生和教师的角色都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学生变成了信息建构的主体,要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变成了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教师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知识的直接传递者,而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和帮助者:建立合理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去探索问题,激发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兴趣并引导其主动思考,促进学生进行信息的建构从而寻找问题的答案,最终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

(二)翻转课堂

在传统教学中,可以将教育分为信息传输和吸收内化两个步骤。其中,信息传输是教师在课堂上对于新知识讲解和传授的过程;吸收是学生对于知识接受和顿悟的过程,依靠学生在课后完成作业、阅读课外拓展资料、同伴讨论等手段实现。而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则将这两个教学步骤进行颠倒:在课前学生就要通过网络或者老师事先布置的作业等方式自行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中再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向老师提出问题或参与小组讨论完成对知识的吸收和顿悟(表1)。

翻转课堂可以克服学校班级授课中人数、时间、空间等限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鼓励学生对于知识探索和创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團队合作精神,扩展思维、提升综合素质、实现个人价值。另外,采用这种教学手段还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增进师生关系,培养师生感情。

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持续发展成为了翻转课堂普及的基础,特别是在当今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时代背景下,学生接收知识的渠道和课外学习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学习内容也较之前更为丰富。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让随时随地在线学习成为可能,大批优质网络资源的涌现让学生的学习观念正在发生改变,学习不再是单纯依赖老师课堂讲解的被动过程,而变成了一个基于个人兴趣探索和发现的过程,通过学习,最终实现的是每位学习者高度个性化的需求。

有研究认为,高等工程教育适合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2],所以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特征,本研究在高职高专层次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中选取《公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进行了教学分析。本文将以此为依据,对如何在面向高职高专层次的工科教育中应用翻转课堂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二、教学现状分析

《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由于课程特点及高职类教学周期相对较短的原因,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采用的主要是以理论为主、案例为辅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从头讲到尾,很难给学生留出练习和讨论的时间,内容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再加上高职的学生本身基础差、底子薄、学习能力弱,所以课堂教学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学生学习一直较为被动,学习效果差强人意。

(一)方法

基于以上现状,本课题采用问卷的形式对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具体因素进行了调查,并采用软件SPSS19.0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目的是确定影响课堂学习效果的主次因素并据此提出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高效课堂构建模式,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善教学效果。

(二)样本及问卷

本次调查对象为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专科),考虑到本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为提高问卷调查的可靠性,进一步将调查对象精准定位为本专业三年级和二年级的在校生,共发放并回收有效调查问卷97份,样本构成见表2。

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问卷主体,采用李克特三点量表的形式设计,由12道单项选择题组成,题目内容涉及学生的主观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及客观学习环境等五个方面。

(三)数据统计

调查数据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9.0量化分析。以问卷主体部分的12道题目做为自变量进行了参数设置。

1. 信度分析

表征结果内部一致性信度的α系数大于0.7,信度较好,调查结果是可信的(表3)。

2. 效度分析

表4可见结果高度显著,进一步因子分析表明自变量与题目内容对应关系良好,符合专业预期,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水平,因此本问卷调查是有意义的。

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基于问卷调查结果,为进一步寻求各变量间的关系,确定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对数据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若将因变量记作y,12个自变量分别记作x1、x2、x3……x12,可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y=β0+β1x1+β2x2+β3x3+……+β12x12+ε

逐步线性回归(SWLR)分析共建立12个线性逐步回归模型,R方逐渐增大,标准误差逐渐减小。模型12的拟合程度最优,调整判定系数R方值0.994,DW值1.950,残差独立(表5)。

F(12,84)=1123.228,显著性概率小于0.001,回归模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

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各变量间不存在共线性;常量的sig值>0.1,没有显著性,故剔除,因此可以用标准系数β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合t检验结果可知:自变量x3、x4、x5及x2、x6对因变量y的线性变化解释能力较强(表6)。

4. 结论

分析显示,几乎所有的调查对象都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期待。其中绝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外的学习资源较感兴趣,希望《公路工程项目管理》能够增加在线学习渠道,并且认为在上课前如果通过在线或其它方式对课程加以预习,明显会增强课堂听课效果;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示,很喜欢和老师在课堂上互动,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以及和同学之间的讨论对于理解课程中的疑难问题很有帮助;同时也希望课程和专业、就业岗位之间的联系更紧密。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构建

为满足学生以上学习需求、改善教学效果,本文特提出了一种优化的“阶梯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其特点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认为某一课程的学习是一个知识体系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建构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了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并且这个建构的过程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经历了初步、二次、三次甚至更多的建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会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新的了解和感悟,因此知识的内化和储备也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通过几个阶段递进式的反复建构,学生知识体系经历了“建构-修正-完善”的过程,最终实现增进课堂学习效果的目的。

如图1所示,第一阶段先由教师细化并分解学习目标,创建学习情境并准备相应学习资源,如录制在线课程、分享网络公开课、编制纸质或电子版资料、利用微信等即时通讯手段开展微课堂等。其中,教师要制定任务并督促学生学习,而学生则要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自行学习或参与活动,并将自己的经历、积累等代入情境,对知识体系进行初步建构,发现并记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自学形成的初步建构体系往往是不确定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辅助其进行修正。在课堂上,教师会根据上一阶段创建的学习情境提出目标要求,而学生则要融入情境并展示课下学习成果,例如可以采用PPT演示、案例分析、情境论证等灵活多变的形式。教师要在学生的展示中寻找典型问题并开展分组讨论。由于认知水平存在个体化差异,所以每个学生对于同一个知识点都会形成不同的建构。学生急于求证建构的正确性,所以往往会对提出的问题展开较为热烈的讨论。最后由教师对讨论结果做出点评并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在第三次建构阶段教师会以期末考核为目标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课程设置情况可采取课外作业、实习实训等手段。学生除了完成作业外,还可以根据兴趣对课程内容进行拓展,渠道有图书馆、互联网、微课、在线视频,还可以实时寻求教师的帮助。本阶段学生的目标是巩固所学内容、通过期末考核、拓展兴趣、提升自我,以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解决后续工作岗位中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

初步实践表明,本教学模型基本能满足研究前期反映出的需求,对于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为以后的就业奠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动态的过程,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等级的教育,其培养目标和基本规律应有所区别。高职高专层次的工科教育旨在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其后续职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学校教育中应该更加注重如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等个人素质的培养。而本研究提出的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模型则侧重了这一方面,对学生的多种能力进行了有计划的提升训练,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实现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也给学生传递了积极学习、终身学习的“正能量”,以期使学校教育真正融入学生的人生。

关于教学改革,本研究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尚有很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希望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能逐步完善,为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陈晓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48-151.

[3]陈怡.基于混合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4]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17-22.

[5]刘艳斐,乜勇.“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61-66.

[6]张辉,马俊.MOOC背景下翻转课堂的构建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3-60.

[7]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8]孫峰,龙宝新.翻转课堂的理性反思与本土化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15(9):83-88.

[9]吴洪艳.个性化学习理念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融合[J].现代教育技术,2015(8):46-52.

[10]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术,2014(4):27-32.

[11]吕晓娟.基于学生学习力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5(12):98-102.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问卷调查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在高校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互动模式的构思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线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