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科技创新服务菏泽新旧动能转换战略研究

2019-09-10赵汝坤董秀娟徐慧丽李建奇李兆防

高教学刊 2019年23期
关键词:新旧动能转换菏泽科技创新

赵汝坤 董秀娟 徐慧丽 李建奇 李兆防

摘  要:科技创新是新旧动能转换的根本动力。通过总结近年来职业院校科技创新的成效,分析科技创新存在的科技管理体制有待完善,缺乏高层次人才和科研平台,科研经费短缺、保障条件差,服务菏泽产业转型升级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科研管理体系,加强人才、创新团队建设,增加科技经费投入,创新学科平台发展,实施科研绩效考核激励,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促进学术交流,增进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实现科研资源共享等发展战略。

关键词:职业院校;科技创新;菏泽;新旧动能转换;战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3-0033-03

Abstrac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the basic motive force leading development. In this study, the achievement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recent years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problems were analyzed such as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eds to be improved, the lack of high-level talents and research platform, shortage of fund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guarantee conditions, insufficient capacity of servicing Heze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n the basis above, nine aspects of developing strategy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s and innovative teams,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ing innovative discipline platform, implementing incentive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performance appraisal,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promoting academic communications,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cooperative innovation, realizing the shar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 resources.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eze; new and old kinetic energy conversion; strategies

創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新旧动能转换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化,是加快菏泽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革经济体制的重要措施;其核心是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关键是发展实体经济、优化经济结构。菏泽确立了以“十大工程”为引领,“七大主导产业”为支撑的发展思路,必须抢抓新产业、高科技、大市场融合发展的产业创新和国家、山东省相关的优惠政策机遇,促进菏泽经济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增长转变,为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菏泽突破、鲁西崛起”战略决策注入强大动能。菏泽市委、市政府于2019年4月23日出台了《关于科技创新引领新旧动能转换的10条意见》,对全面落实有关科技政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支持突破菏泽具有重要作用。科技创新是职业院校教师丰富充实教学内容、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举措,学校科技创新水平的强弱是衡量其办学能力、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职业院校应紧密围绕菏泽生物医药、机电设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现代农副产品加工、现代商贸物流、电子商务“七大主导产业”,瞄准菏泽经济发展、产业需求,拓展多样化的社会服务方式,促进菏泽产业结构优化、产教融合发展,对促进职业院校科技创新服务菏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具有指导作用。

一、职业院校近年来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

职业院校承载着教育、科研、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职能,学术界关于职业院校“要不要搞科研”进行过激烈争论。以王旭明、熊丙奇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职业院校“唯一功能是培养人才”,而不是“开展科研”,不应承担科学研究工作[1]。多数学者认为,科研是职业院校的基本职能、深化校企合作的载体、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动力、提高教师素质的抓手、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保障[2],是畅通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纽带”,是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升教学质量、拓展社会服务的关键环节。职业院校搞好科技创新有利于提升教师讲课内容的前瞻性、先进性,有利于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支撑菏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升级产业结构,提升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能力[1]。近年来,菏泽职业院校贯彻执行相关科技、人才政策,出台、修订有关课题、经费、成果与奖励方面的管理文件,科技管理体系逐步健全;不断强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科技管理、绩效评价、考核验收模式。先后出台多项人才引培措施,加强科技人才绩效评价,考核机制逐步完善;加大对学科创新团队、优秀科技成果的奖励力度,科研激励机制逐步完善;设立专项科研基金,组织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研究课题,强化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促进学术交流,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积极搭建科技交流平台;根据菏泽主导产业发展需要调整科技创新方向,建立产学研融合创新平台,服务菏泽新旧动能转换的能力逐步提升[3]。

二、职业院校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定位模糊、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目前职业院校科研管理力量薄弱,管理、奖惩机制不太完善[4];有些院校对科研工作重视不够,尚未设立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科研管理队伍理念落后、服务意识不强;对科研立项、申报程序、组织实施、考核验收的培训不足。科研管理机制单一、定位模糊,存在重立项、轻过程问题,科技成果少、质量低,制约了职业院校的快速发展[5]。

(二)缺乏高层次人才,学科创新平台薄弱

职业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缺少高水平领军人物[6]。教师的科研基础薄弱,创新意识不强,功利化倾向明显,研究方法不当,科技水平偏低;科研培训、业界锻炼少。学校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科技创新团队;团队管理缺少核心和有效的管理机制,跨学科跨专业科研团队数量不足,产教融合创新团队奇缺[4]。

(三)科研经费短缺,硬件设施不足

科技资源未能优化整合,科研立项困难,经费来源渠道较窄[5],主要是各级各类纵向科研经费,企业委托的横向研究课题少。学校缺乏长远的科研发展规划,缺少教师开展相关科研工作的国内外科研资料、数据库;高层次科研成果少,主要以学术论文和科研项目为主,科技发明、创新能力不强[6]。

(四)科研保障条件较差,科技思维狭窄

职业院校学科方向分散、科技力量薄弱、设备仪器不足,科研保障体制、激励机制不健全;科研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网络化服务平台建设落后。办学理念存在重技能轻人文现象,教师的科研自信不足、定位不准、功利性较强、特色发展不明显。

(五)服务菏泽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不足

职业院校教师的科技培训成果转化成为科技创新成果的效率较低,尚未形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学科研究方向,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率不高;科研项目、科技创新平台、国内发明专利授权等所占菏泽市相关总量的比例很低,促进菏泽产业发展的科技成果少,服务菏泽新旧动能转换的能力不强[3]。

三、职业院校科技创新服务菏泽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对策

(一)建立健全科技管理体系,强化科技体制建设

职业院校应重视科技创新工作,设立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负责科研工作的组织协调[2];要围绕学校学科布局,以创新团队建设为支撑,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科研目标为导向,认真开展科学研究的组织工作;建立健全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绩效考核评价,改革、创新激励机制,为科研工作提供经费预算、考核评价、验收监督的制度保障;要以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为核心,以创新团队提升科研成果产出质量;强化科研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简化办事流程,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5]。

(二)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创新人才管理模式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改革、完善职业院校体制机制,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围绕菏泽七大主导产业,形成完整的引才计划、育才计划和养才计划,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建立人才考核制度,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创新人才管理模式,支持交叉学科发展,建立跨领域、跨行业的科技转化联盟,激励人才发展;引导优秀人才到企业创新创业,推进人才资源整合,营造宽容人才、服务人才的良好环境,为菏澤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高端人才、智力保障[6]。

(三)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强化经费使用监管

在争取菏泽地方各级政府政策支持、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增加的同时,职业院校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设立校级科研专项基金,争取企业技术创新的横向研究经费。制定严格的经费使用报销制度,强化经费的监管,提升科研经费的使用效能[7]。

(四)加快学科平台建设,提升团队创新能力

职业院校要以菏泽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学科未来发展趋势,注重突出特色优势,形成稳定的、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坚持准确定位、扬长避短,凝炼研究方向,注重特色内涵发展,支持菏泽主导产业关键技术突破,摆脱目前职业院校的“强位弱势”地位[1]。职业院校应依托自身科技优势,以中青年学术骨干、创新团队为重点,优化学科专业资源配置,促进学科渗透融合,加强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一批能够立足菏泽、结构合理、优势集中、特色鲜明的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团队,提高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率[6]。

(五)实施科研绩效考核,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职业院校应出台、完善“科研考核评价管理办法”,建立教师科研绩效考核和弹性累计机制,把科研工作纳入教师工作量计算、职称评聘系统。组织优秀科研成果评选、奖励,建立健全科研激励机制。从观念、制度、管理、服务等方面明确职业院校科研定位,加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率,推动菏泽主导产业创新水平的提升[5]。

(六)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服务菏泽产业升级发展

职业院校坚持“教育没有科研作底蕴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理念[1],明确学校的科研定位、目标、功能,采取差异化策略,突出“应用性”、“地方性”,凝练学校优势特色;以培育菏泽七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发挥学校的科技资源优势,积极对接菏泽七大主导产业需求,创新产教融合的协同发展机制,切实促进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提升服务菏泽新旧动能转换的能力[8]。

(七)加强学术交流,严格学术道德规范

加强科研经验交流、教师技能培训,开展科技实践、业界锻炼,不断提高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学校邀请高水平杂志主编、知名学者教授举办专题讲座,建立博士、教授学术交流制度,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科方向的前沿动态,提高课题申报材料的撰写水平[4]。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八)实施产教融合,建立协同创新机制

职业院校通过专业设置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常年选派教师到企业、行业进行业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科研水平;聘请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首席技师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案教材编写,培养适应新产业、新技术需求,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较高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9]。职业院校依托优势特色,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整合内部科技资源,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业、行业的深度合作交流,联合申报省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合作平台,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菏泽产业发展的能力[8]。

(九)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科技资源共享

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突破数据壁垒,实行互联互通,力争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实现菏泽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突破。树立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引进先进的科研管理系统,建立科研微信(QQ)工作群信息共享机制,探索搭建“互联网+科研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产学研用资源共享,全方位服务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菏泽产业结构升级发展[7]。

四、结束语

职业院校应密切围绕菏泽产业发展需求,抓住“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提升专业设置与菏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契合度,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菏泽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源源不断的高技能“智造”人才[7];树立大数据思维,积极整合校内外科技资源,通过高层次人才带动、产学研融合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8]。2019年初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制度设计和政策举措。2019年5月9日,菏泽市职业教育产教联盟成立,积极构建“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合作模式,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校企“双赢”,将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有力促进菏泽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对实现菏泽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推菏泽经济社会发展,打造菏泽职业教育新品牌具有积极意义[10]。

参考文献:

[1]歐阳新,黄超.职业院校科研地位与优化路径新论[J].中国教育学刊,2016(12):153-155.

[2]李晓菲.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策略[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69-71.

[3]李建奇,董秀娟,李兆防.新时期职业院校科研创新能力研究[J].职业,2018(21):57-58.

[4]闻健萍.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和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3):87-89+96.

[5]王东霞,赵龙祥.略论高职院校加强科研创新的路径[J].当代职业教育,2014(11):11-13.

[6]张珍珍.产学研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建设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7(20):6-7+26.

[7]尚会妍,叶宏权.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机制创新路径[J].经营与管理,2017(9):154-156.

[8]李建奇,董秀娟,李兆防.强化学科平台建设,加快地方高校发展[J].高教学刊,2019(11):71-73.

[9]常中华,白杭,修娜.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校企合作新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海信学院为例[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16-19.

[10]中国山东网.菏泽举行职业教育产教联盟成立大会[EB/OL].http://fashion.eastday.com/a/190509191758484.html.2019-05-09.

猜你喜欢

新旧动能转换菏泽科技创新
西部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挑战与应对
新旧动能转换下证券业发展研究
聚焦新旧动能转换 打造优质法治环境
淄博市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践与思考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快递时代谈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