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4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9-09-06李春耕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新时代

李春耕

[摘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1]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由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和外交学院联合举办的“改革开放40周年”学术研讨会紧紧围绕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的历程、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的经验以及新时代如何在更高水平、更高起点上坚持走对外开放的道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并在许多问题上形成了共识。

[关键词]改革开放;新时代;学术研讨会

[中图分类号]D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9)02-0137-0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1]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由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和外交學院联合举办的“改革开放4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12月10日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举行。来自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军事科学院、海军研究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等30多所院校和有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5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的历程、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的经验及新时代改革开放展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并在许多问题上形成了共识。

一、改革开放的必然逻辑

中国改革开放有其历史的必然逻辑。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梅黎明教授在研讨会致辞中从井冈山道路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阐述了改革开放的必然性。他认为,从井冈山道路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贯穿着一根红线,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两条根本道路的实质和真谛,就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严书翰教授指出,改革是中国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根本原因。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宁教授认为,改革开放不是偶然的,而是在一个历史转折时期对前30年存在的问题和体制性缺陷寻找新的答案,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民意基础,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逻辑。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张子礼教授认为,在建国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遭遇严重挫折的情况下,党的领导人通过反思经验教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转变,随即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开始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同样,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秦龙教授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对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工作重心的把握。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工作重心关系到党领导社会主义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方向。“以阶级斗争为纲”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改革开放起步期全党全国全社会争论的焦点。

基于此,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庆林博士讲到,在学习“苏联模式”、独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遭遇挫折之后,中国共产党急于找到一条正确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看看国外有什么好东西,联系自己作为借鉴”,要求派更多的干部出去看看,学习外国经验以探索中国自己的现代化建设道路,于是“有计划地组织干部到国外学习考察”[2]P118,1978年出现的第一次出国考察高潮,被人们称为共和国即将开始的大规模改革开放的“侦察兵”。国外研究中国当代改革的学者更是把“这次出国考察和1978年11月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以及同年12月的三中全会一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三个转折点”[3]P222。

在研讨会上,有的学者还就当时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战略和“摸着石头过河”思想进行了阐述,外交学院国际关系所周永生教授认为,“韬光养晦”战略是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特殊时期提出的。韬光养晦战略,重要的是重视同美国发展关系,并搞好同其他发达国家的关系。“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是当时深入人心的一句口号。之所以能做到“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贵在专心,贵在集中精力,贵在专注于国内的事情。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战略,对于中国专心致力于搞好国内经济建设,维护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防止与减少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摩擦,快速提升中国自身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刘宏玉认为,在中国改革开放中,一个较为突出的特色是各类政策试点不断涌现,显现出中央积极的改革决心和探索精神。一般来说,中国的政策试点最为人熟知的开端是改革开放初期,“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理念的提出以及沿海开放城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的试点实践。

从改革开放初期党内政治生态状况来讲,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柳宝军认为,改革开放初期是党内政治生态从不健康、不正常状态过渡到积极健康、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状态的关键转折点,从改革开放初期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风气现实状况以及党的自身面临的实际状况来看,均迫切需要党内政治生态得到系统重塑与整体优化。

就改革开放初期领导干部的素质而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丁亚盼讲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两年时间陷入停滞,全国上下亟需改变现状,但面对如何发展经济这一问题时,党内许多人却出现了“本领恐慌”。邓小平为国家经济的发展给出了一些答案,在解决“本领恐慌”这一问题上起了重大作用,为即将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基础。

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卫东博士讲到,从近代以来看,中国道路是一条追求现代化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中国人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个互相交织的阶段。在这三个不同内涵的阶段中,中国社会形成了围绕“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为中心的各种思想和话语表达方式。“站起来”是指中国人民独立自主的走向解放的道路,这条道路后来变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国革命道路,形成了以“革命”为核心思想的话语;“富起来”主张寻求自身发展道路,追求不同于西方和前苏联的发展模式,通过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实现现代化,这一探索形成了“改革”为内容的社会全方位变革;“强起来”则是主张通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创崭新的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以“自信”为意识形态的基础,强调只要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制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一定会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二、改革开放的辉煌征程

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历程,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教授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从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再到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伟大历程。吴宁教授认为,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的伟大实践,历经目标探索、框架构建、体制完善和全面深化等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秦龙教授认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亦是不断凝聚改革共识的过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和凝聚改革开放共识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起步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结论,促使十三大形成了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改革共识。改革目标探索期,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成功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最终十四大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共识。改革发展优化调整期,通过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題的反思,十六大后全党全国在新形势下形成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改革共识。十八大以来,我国站在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定全党全国人民的改革决心和改革信心,关系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前景和未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是新时代树起中国改革发展新航标的重要指引。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包心鉴教授在阐述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变革过程时指出,40年来,我们党在领导和确保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展的同时,十分注重政治体制改革道路的探索和规律的总结,既以史为鉴、以邻为戒,深刻吸取前苏联东欧国家在政治体制改革上先封闭僵化后改旗易帜的教训,又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探索既适应时代潮流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不断坚定政治体制改革方向,确保政治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不断推进。40年政治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7年,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启动和重点推进阶段。第二阶段,1987年至1992年,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和稳步调整阶段。第三阶段,1992年至2002年,政治体制改革渐进深化和完善体制阶段。第四阶段,2002年至2012年,政治体制改革理论创新和全面深化阶段。第五阶段,2012年至今,政治体制改革重大突破和深入推进阶段。

中国人民银行培训中心国际合作处姚翔从对外开放政策的演进角度对对外开放过程进行了阐述。按照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程度,中国的40年对外开放历史进程可大致划分为探索、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开放型经济三个阶段。从1978年到20世纪90年代初为对外开放的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外开放政策主要以明确对外开放的战略意义,进行政策性放权,构建对外开放格局为主。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期为对外开放的加速发展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21世纪初期至今为全面建设开放型经济体阶段。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吴超副研究员阐述了改革开放40年社会治理变革的历程。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治理也不断调整、完善,从传统的社会管理不断变革为现代的社会治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社会治理变革划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社会管理体制的调整与变革(1978-1992年)、从社会行政管理到社会管理的市场化(1992-2002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2002-2012年)、全面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2012年以来)。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了总体上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和独特优势的社会治理体系。

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严书翰教授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是20世纪和21世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最重大事件。它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吴宁教授认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有目共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影响深远,经济每七、八年就翻一番。中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农村、城市面貌变化都很大,各项基础设施有了显著改善,百姓收入不断提高,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权和生活状况越来越好,中国法制建设飞跃发展。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已越来越融入国际社会,在国际经济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改革开放40年的奇迹式成就,我们才能说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张子礼教授认为,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使中国的社会形态发生了局部的质变,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相对传统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转变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卓越创造,集道路、理论、制度与文化为一体,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还需要一段艰辛的旅程,我们应该更加深化改革、更加扩大开放,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做时代的领航者。

中共天津市南开区委党校宋志艳副教授认为,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的内外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迁。回望40年前,中国贫穷落后,与世界联系和交往十分有限。40年来,中国努力改变自己,深刻影响世界,与世界的交往和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广泛,已呈深度融合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周进在阐述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村发展的伟大成就时认为,中国农村历经40年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确立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三权分置”、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构建了结构多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体系;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塑造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格局;不断探索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现代化;基本构筑了中国特色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日益重视农村自然资源和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形成了中国农业对外开放格局。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朱纯辉教授阐述了40年改革开放军队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抓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狠抓部队精神文明建设和军人思想道德建设,持久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着力培育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谱写了人民军队传承红色基因、永葆政治本色的强军战歌。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王亚军副部长在谈到40年改革开放我国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时指出,回顾40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征程,中国外交在六个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第一,中国外交的时代主题实现了从“战争与和平”到“和平与发展”的转变;第二,中国外交的战略视野实现了由“内外有别”向“内外一体”的转变;第三,中国外交的内涵外延实现了从传统阵营和领域向全方位布局的转变;第四,中国外交的理念主张实现了从独树一帜到主动引领的转变;第五,中国外交的行为范式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转变;第六,中国外交的国际角色实现了从公共产品一般消费者向重要提供者的转变。

四、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

外交学院研究生部谭继军教授把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中国经验”概括为十个方面:一是在政治方向上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在思想上、实践上不动摇、不改变,但自始至终反对照搬别人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二是不以政治民主先行作为转型的先决条件,但又适时地、循序渐进地推进民主进程,逐步建立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目标和运行机制。三是不以党的派别、不以政治倒推进行体制改革,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四是不搞多党制,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五是不以“休克疗法”“大爆炸”的方式建构市场经济的框架和运行机制,而以渐进方式推进符合国情的市场经济框架和运行机制。六是不搞经济全盘自由化,而注重实现稳定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七是不搞私有化,但又积极推进产权改革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八是不搞金融、外贸、基础设施建设的垄断和管控,但又积极推进相关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九是不输出自己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尊重转型国家的道路选择、制度选择和体制选择,同时又坚持“四个自信”。十是不赞同文化、宗教、信仰的整齐划一,主張世界多元文化并存,同时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吴宁教授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既有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成份,也有值得借鉴的西方思潮的因素,但主要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作用。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探索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版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新实践,是对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版本的再升级。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最重要的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动摇,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动摇,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员会段资睿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就其本质来说,主要是根据生产力的发展系统性地改革与之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就要求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推动更深层次的制度改革,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而制度改革的核心又是政治改革,邓小平曾指出,“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4]P17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项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坚持和完善及多党合作事业的探索和推进就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从改革开放40年来看,在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机遇期,多党合作事业也转到重点为实现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轨道中来,亲密、和谐、团结、稳定、清廉的新型政党制度因此逐渐建立和完善,对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保障了我国经济和各项事业的进步及社会稳定。

包心鉴教授指出,40年政治体制改革非同寻常的历史进程,犹如一部政治百科全书,积累了丰富经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如何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提供了深刻启示。第一,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在政治体制改革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作用。第二,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第三,必须坚持渐进式改革方略,注重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宏观调控,有领导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第四,必须坚持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相配套、相适应,为政治体制改革创造坚实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社会条件。第五,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牢抓住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根本,与广大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柳宝军认为,党内政治生态治理蕴涵着管党治党的丰富思想和宝贵经验,主要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让群众满意的价值取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思路,树立破立并举、扶正祛邪的科学理念,健全制度化、法治化治理载体,抓住主要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等方面。

华东交通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余绪鹏、徐艳在阐述改革开放40年来干部制度改革的经验时认为,我国废除了领导职务终身制,实行了干部分类管理,建立起公务员制度,探索了竞争性选拔实践,完善了考核与监督机制,并探索推行干部“能上能下”制度。这都源于干部制度改革坚持了以下做法: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大局;着眼于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体现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总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并不断改进管理方式;不断抓好年轻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认真总结并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领导并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卫灵教授在概述40年来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时认为,文化认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一个民族国家富有凝聚力的保障。增强中华文化认同要注意几对关系的辩证统一,即坚定文化自信与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中华文化与保护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兼顾中华文化的特色传统与文化传播的时代性。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刁敏总结了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经验,认为明晰问题指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前提;满足人民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旨;坚持绿色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健全法规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保障。

周进在阐述中国农村改革的经验时认为,坚持党的领导是重要法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将顶层设计与试点探索相结合是重要路径,坚持把三农放在优先位置是重要基础,坚持市场化改革是重要方向,坚持城乡统筹是重要目标,坚持农村法治建设是重要保证。

五、新时代改革开放未来展望

习近平指出:“当前,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国情的异想天开,也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想象,更不是毫无章法的莽撞蛮干。”[1]这次研讨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未来展望也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匡胜教授认为,今年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释放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强烈信号,没有任何困难会打乱中国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步伐。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

吴宁教授认为,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形势今非昔比:第一,从改革范畴看,已经从经济领域全面扩展到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党的建设、国防军队等各个领域;第二,从改革进程看,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第三,从改革面临的阻力看,过去强调放权、授权的阶段已经过去,接下来是要从体制机制上理顺、约束权力,让伸得过长的权力之手断自己的腕。继往开来的历史关口,亟待揭开破旧立新的改革开放新篇。

中共海南省委党校李斌教授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高举改革大旗,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开创性的历史性改革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地回答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什么样的实践观,怎样在新时代沿着正确方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一要坚持问题导向,二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三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四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五要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张子礼教授认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把握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拿捏中国未来新时代的“脉搏”并分析中国社会形态的发展趋向是一项基础性的理论工作。从总体来说,在当今的国内与国际环境之下,中国的未来依然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极端乐观与悲观都不是应该持有的态度,我们应该保持谨慎乐观,为应对一切困难做准备。党的十九大郑重宣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5]P16总体说来,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应该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秉承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内继续深化各项改革以推动社会进步,对外进一步扩大开放以融入全球化的浪潮,在发展中寻找并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同时,我们也不能孤立地看待中国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共产主义事业的贡献。

同样,姚翔认为,经过40年来的改革开放,坚持走对外开放的道路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在新形势下,如何在高起点上高水平地建设开放型经济成为了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40年的对外开放,中国先后经历了以吸收外资、出口商品阶段;商品和资金的“引进来”和“走出去”阶段,最主要的成果是发展了外向型经济,实现了商品的跨境流动、资金的有条件跨境流动。新的开放型经济则不仅仅需要实现商品和服务的流动,而需要在积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上,主动开放,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包括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乃至制度在内的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动。同时建设新的开放型经济不能继续扩大发展的不平衡,而需要实现内外联动,不断改革,补上短板,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区域、收入分配的平衡发展。作为大型开放经济,同时还需要积极利用大国综合影响力塑造对中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有利的国际经济贸易新格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世界经济共同发展和社会共同进步。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贾江华副教授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复杂的世界形势,为探尋如何解决诸多全球性问题而提出的新理念。这一新理念是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并发展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天下观”,孙中山的“世界潮流观”、毛泽东的“环球同此凉热”气概,并结合了当今世界局势对传统“天下观”做出的最新发展。它实现了中国传统“天下观”的创造性应用和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天下情怀”,也是中国共产党面向当代全球治理新难题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反映出在新时代人类共同命运面前,中国共产党人做出的理性思考。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黄先禄研究员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是一个新概念,但与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特别是西方的供给学派绝对“不是一码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遵循的是“人民逻辑”,强调改善供给,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正如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提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6]

包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中心曹海荣从政务信息共享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中央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工作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重要体现,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政治体制改革进程。要想进一步提升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破题应从“政务信息共享”和“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开始做起,只有将目前散落在政府各部门的政务信息数据整合、共享后,才能使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数量逐步减少,部门环节进一步整合,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让“智慧政务”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外交部領事司赵海涵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公民和企业走出去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政府的领事保护与协助工作机制在摸索和实践中逐渐成型。进入新时代,领事保护与协助工作呈现出应急处置效果显著、预防与处置并重、“五位一体”机制不断完善等特点,但同时也面临着任务更重、责任更大和内在矛盾更加突出等挑战。今后,应从法律支撑、机制建设、风险评估、安全预警、预防宣传和应急处置六大支柱入手,加大投入,积极打造海外中国平安体系。

外交学院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张历历教授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应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该思想主要内容有: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正确的义利观、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倡议、全球治理、新安全观等。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外交在双边外交、多边外交、首脑外交、主场外交、周边外交、领域外交等方面均创出新局面。中国外交在维护中国周边和平与世界和平、引领世界未来发展方向、拉动世界经济再增长上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另外,此次研讨会对一些具体领域、特殊群体也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如习仲勋同志在广东工作时期对改革开放事业的探索、中巴经济走廊的地缘经济、革命精神在引动社会革命中的价值意蕴、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式扶贫减贫的世界意义、冷战后中国和非洲的安全合作、改革开放40年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与变迁等。总之,这此研讨会立意深远,内容丰富,讨论热烈,取得了圆满成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413/c1024-29925651.html.

[2]房维中.在风浪中前进:中国发展与改革编年纪事(1977-1989):1977-1978卷[Z].内部资料,2004.

[3]〔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M].冯克利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1/26/c_1117904083.htm.

A Summary of the Academic Seminar on

“the Fortieth Anniversary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LI Chun-gen

(Department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Jinggangshan,Jinggangshan,Jiangxi 343600,China)

Abstract: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is a critical choice deciding the fate of contemporary China,the source of vitality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contemporary China,an important magic weap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he undertaking of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and the inevitable path for persisting in and develo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To celebrate the fortieth anniversary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Jinggangshan,jointly with 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 and Academy of Foreign Affairs,held a academic seminar in which were discussed the issues such a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process,great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s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as well as how to persist in the opening-up at a higher level and from a higher starting point in the new era and were reached common understandings on many issues.

Key words:reform and opening-up;new era;academic seminar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新时代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大事记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将改革进行到底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