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的国际观及其时代价值

2019-09-06黄良奇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共同体习近平世界

[摘要]习近平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宏观视角,通过对国际社会发展与世界交往演变规律的深度洞悉、对国际社会制度变革和国际关系运动的价值判断、对国际秩序伦理正义和对外传播演化规律的准确把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型国际关系、新安全观、正确义利观、‘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理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国际观的新境界,为全方位认知国际关系的本质要求与时代特征提供了全新的解释框架和方法论体系。习近平的国际观为国际社会政治文明、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为新时代我国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和对外传播实践创新提供了思想指南,为驱动国家软实力建设赢取国际话语权塑造良好国家形象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观;世界交往;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外传播;国家形象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9)02-0015-12

习近平的国际观是習近平对国际形势、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与总体看法,也是新时代我国确立对外政策、国际交流和对外传播的基本依据。习近平指出:“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1]习近平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宏观视角,通过对国际社会发展与世界交往演变规律的深度认知、对国际社会制度变革和国际关系运动的价值判断、对国际秩序伦理正义和对外传播演化规律的准确把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型国际关系、新安全观、正确义利观、‘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理念,为全方位认知国际关系的本质要求与时代特征提供了全新的解释框架和方法论体系,为国际社会政治文明、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为新时代我国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和对外传播实践创新提供了思想指南,为驱动我国国家软实力建设赢取国际话语权塑造良好国家形象指明了方向。

一、习近平国际观的思想来源

习近平的国际观是全面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观和中国历代领导人国际观、并紧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与“和合”文化、对西方全球治理理论扬弃的基础上,观察与分析国际社会历史变迁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国际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引领我国开展大国外交、进行世界交往和对外传播的重要科学纲领。

(一)马克思的国际观

马克思1848 年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当前世界上各个民族在多个方面相互交往并在许多方面互相依赖、不可分割,代替了原来那种各个地方和民族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状态,各民族精神活动的成果已经成为共同享受的东西。马克思关于世界性的交往关系总和的论述,内涵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生产劳动以及在生产基础上的商品交换,商品贸易;二是交通运输的发展,行为体之间联系的频繁,这主要表现在交通工具的革新以及带来的人们交往方式的改变;三是精神上的交往,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文化观念的沟通。[2]马克思强调生产方式变革、社会分工发展和大工业革命等导致世界交往的“国际观”,使人类历史真正成为世界历史,是国际关系体系重大变迁的内在动力基础,建构了普遍平等交往基础上的国际关系和无产阶级解放的社会基石。[3]马克思的国际观是去西方中心主义的理论模式,以无产阶级利益和人类解放为逻辑起点和终极关怀,特别是对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东方社会和国际冲突中的中国命运的关注,反映了国家、民族、种族制度间的文化价值观冲突与界限会随着时间的发展慢慢消失,最终形成世界范围内的人类共同体,揭示了等级社会意识形态中国家或政治共同体的虚假性和抽象性,昭示了人被异化的根源。

(二)中共历代领导人的国际观

毛泽东的国际政治格局观。毛泽东历经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格局演变的时代变迁,不断洞察国际关系的变化,以维护国家权益和人民利益为基本价值取向,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武器,以建立国际反霸统一战线为基本策略,先后作出了“两大阵营”、“中间地带”、“三个世界”等关于国际政治格局的著名论断。[4]毛泽东的国际政治格局观,以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传统观念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气魄,从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出发,促进了广泛的世界反霸统一战线形成,为我国广交世界朋友、改善国际环境、提高国际威望、走向国际舞台、树立大国形象和打破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体系,推动人类正义和进步事业作出了有益探索。毛泽东的国际政治格局观,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用阶级分析法和矛盾分析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际观的理论内涵,为制衡国际政治力量提供了可行的策略方法,为当时我国制定外交战略和进行国际传播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模式。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抓住世界上最突出的矛盾、最根本的变化和最主要的特征,站在国际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国际关系新论断。[5]1985年3月,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6]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观,将“睦邻友好”作为中国的“周边政策”,以“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对外战略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了“不结盟、不干涉内政、不当头”的对外关系原则,为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安全维护创造一个良好地区环境。[7]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拥有五千年历史与文明的社会主义大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国家实力增强了,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才能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从容地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关系,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

江泽民关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冷战结束,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江泽民以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为目标,提出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八字方针的国际新秩序观,强调“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8]P566-567江泽民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观,摈弃冷战思维,主张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是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不断深化;是对世界多样化的科学认识,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创造了各国自主选择、求同存异的和谐局面,为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是对经济全球化的准确把握,推动了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加强和扩大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胡锦涛关于建立和谐世界的国际观。2005年4月22日,胡錦涛在亚非峰会首次提出“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的新主张;同年9月,在联合国60周年首脑会议上全面阐述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国际秩序新理念;2007年10月,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和谐的国际环境,郑重申明建设和谐世界的目标和决心。[9]胡锦涛从社会主义中国选择和平发展的道路出发,深刻认知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就必须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国际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同样离不开中国,中国和世界都必须在现行的国际体制下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使世界经济增长惠及各国人民。[10]胡锦涛关于建立和谐世界的国际观,体现对内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稳定发展,反对任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不断深化国际安全合作,协商国际间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各联盟间矛盾;坚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摒弃单一的普世文化观,通过文明对话,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使多样性文化互补共融。正如亨廷顿论证“文明的冲突”所言:在多文明的世界里,建设性的道路是摒弃普世主义,接受多样性和寻求共同性,使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相互共存。[11]P369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同思想与“和合”文化

大同思想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理想没有私有制,人人为社会而不是“为己”私利;老弱病残幼得到社会照顾,劳动者都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公职人员都由群众推选;社会秩序安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对外“讲信修睦”,邻国友好往来,没有战争和国际阴谋。大同思想是引导人类走向光明的救世思想,为人类社会提出了和谐相处、相互友爱的发展目标。

“和合”思想由孔子阐述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具体内涵;子思在《礼记·中庸》中进一步提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合”思想一方面尊重世间万物之间的差异、分歧和矛盾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一方面疏解差异、分歧和矛盾,希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保持和谐状态。数千年来,“和为贵、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天下大同”,成为我国民众对待外部世界的基本态度。

2014年5月15日,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和”文化观念:“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一和四观”涵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各个层面,体现中国人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本质认识。[12]同时,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习近平举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等思想,[13]体现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追求真善美的特有方式,蕴含着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诸多难题的现实见解。

(四)对西方全球治理理论的扬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国家无能论”的论调——民族主权国家对于那些跨越国界的全球性问题失去了解决能力,美国学者詹姆斯·罗西瑙提出全球治理理论。[14]全球治理理论主张没有政府的治理,旨在构建一个由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事业来指导治理方略的规则系统。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霸权的全球肆虐,全球治理理论开始鼓吹以市场机制来进行全球治理,强行推销“市场万能”论神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便借此超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主权,推行“自由主义模式”,在全球实施“经济与社会资源的管理”,导致弱肉强食的法则畅行无阻,南北之间无公平合理可言。[15]

习近平洞察西方大国弱肉强食的本质,扬弃西方全球治理理论的糟粕,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完善全球治理理论;确立合作共赢的全球性新型国际合作关系,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为建构合作共赢、风险共担的新型国际秩序提出了中国方案;为构建共存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顶层设计的中国智慧。

二、习近平国际观的思想内涵

习近平以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新时代的责任担当深刻洞悉马克思和中国历代领导人“国际观”的丰富内涵和发展变化,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以及对西方全球治理理论的扬弃,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构建“新型国际合作关系”、“新安全观”、“正确义利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新时代国际观的具体内涵,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向新时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中国梦”的现实基础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中国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习近平国际观科学纲领的硬核。中国梦与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梦想相一致,是开放、包容、共享的梦。中国梦不同于激进的“美国梦”和保守的“欧洲梦”而具有世界意义和未来意义。美国梦是美国人自1776年以来深信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奋斗便能获得美好生活的梦想,而非依赖于特定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欧洲梦是由杰里米·里夫金所宣扬的 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即“强调生活质量、包容性、文化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社会与人权以及建设全球各民族之间的和平”等。[16]P1中国梦的目的是民族振兴,美国梦的目的是个人成功;中国梦由中国人自己来实现,美国梦可以利用其他国家的人才资源达到;中国梦是群体的和谐幸福,美国梦是个人的自由和快乐;中国梦是为了民族光荣,美国梦是为了个人荣耀。

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是一个面向世界开放的话语体系,具有强烈而宽广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中国梦向世界传达和展示了中国的责任担当,对增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共识发出了强烈的呼唤,体现了中国自主意识与国际视野的有机统一。[17]中国梦是中国和世界各国主体间性互动关系在新时代运动的逻辑,“中国都始终坚持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帮助和带动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发展,与世界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在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实现各国和全世界的梦想。”中国梦是历史与现实、当下与未来、个人与民族、中国与世界的辩证统一。[18]因此,中国梦不仅能造福中国人民而且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不仅造福当下更造福未来。

(二)“一带一路”倡议

2013年,习近平访问中亚、东南亚时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东连亚太经济圈,西进欧洲经济圈,是旨在借用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充分依靠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多边机制,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与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构建包容性的发展平台,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网络化的大联通,拉近各国在地理空间、物理空间和制度空间上的距离,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一带一路”倡议以“合作”为前提基础,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互利方式同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引导、协调和组织政治力量、智库媒体、工商企业、民间组织等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各领域交流合作,营造良好的政治、舆论、商业、民意氛围,[19]有助于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的互联互通,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是生机勃勃、群策群力的开放系统;“一带一路”是连接亚欧非的广阔“朋友圈”,既欢迎沿线国家积极参与,也张开臂膀欢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举;“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齊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设立丝路基金、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建设等,目的是给沿线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超越马歇尔计划的“西方中心论”和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和地区发展不平衡,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而不是谋求政治势力范围。

(三)新型国际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全球谋篇布局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认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政治上,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通则共进,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维护自由、开放、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引导全球发展资本合理流动;文化上,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文明交流互鉴不应独尊或贬损某一种文明,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安全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无论人与人还是国与国之间,尊重他人权利才能带来和平。[20]

在大国关系上,为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以开放互利为战略、以超越零和博弈为新思维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一是不冲突、不对抗,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做伙伴不做对手,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二是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三是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利益交融格局。[21]在周边关系上,坚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中巴经济走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一系列与周边地区国家重大合作倡议开花结果。[22]在中非关系上,“真、实、亲、诚”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真诚交往,增进中非人民天然的友情。习近平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坚持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说话,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习近平关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新思想,突出中国外交的顶层设计、战略谋划和底线思维,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思想:一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超越了“国强必霸”的定律,夯实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二是实现差异与整体利益的有机结合,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三是主张以合作代替对抗,以共赢代替独占,共同发展与繁荣,造福人类社会;四是发挥全球治理体系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作用,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变革发展;五是贯通国内发展与对外关系,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新架构;六是深化拓展中国外交战略布局,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多边外交等层面彰显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23]

(四)新安全观

2014年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习近平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亚洲新安全观。新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24]

习近平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25]习近平亚洲新安全观,与邻为善、亲望亲好,以邻为伴、邻望邻好,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摒弃了霸权、强权和武力威胁等元素,以共同安全为前提、综合安全为方向、合作安全为手段、可持续安全为内推力,追求平等、正义和公平,[26]实现亚洲国家的长治久安。

习近平的新安全观充分估计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的复杂性,看到世界多极化向前推进的态势,超越冷战思维,摒弃以对抗求安全的思想,以平等合作而不是实力对抗解决问题。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区逐渐形成,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发展。[27]P272新安全观的核心内容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实质是“超越单方面安全范畴、以互利合作寻求共同安全”,通过全球共同关心的安全问题展开广泛深入的合作与协作,构建多边安全机制、多边安全对话、双边安全磋商,非官方安全对话等渠道,超越单纯的国与国安全关系,真正形成一种涵盖国家与人民综合安全利益的新安全观,回应当下错综复杂的各类安全挑战。[28]

(五)正确义利观

2013年3月,习近平访非期间,首次提出正确义利观;同年10月,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召开,习近平强调坚持正确义利观,找到利益的共同点和交汇点,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2014年7月,习近平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演讲时提出,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同年8月,在蒙古国演讲时再次提出坚持正确义利观,不搞我赢你输、我多你少,在一些具体项目上将照顾对方利益。此后,不论会晤国际友人还是面对中国外交工作人员,习近平都经常提及坚持正确义利观,义利并举、以义为先,做到义利兼顾,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29]

习近平的正确义利观,以道义和公平正义为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强调求利的过程必须符合义。对那些长期对华友好而自身发展任务艰巨的周边和发展中国家,要更多考虑对方利益,不要损人利己、以邻为壑。[30]习近平的正确义利观不承认丛林法则、霸权主义,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以富压贫,是对西方国家“利益至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等理念的超越。[31]习近平的正确义利观,明确中国是国际社会负责任成员的身份定位,“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32]

习近平的正确义利观以马克思主义义利观和社会主义义利观为价值主体,以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为价值视角,以尚正义、讲情义、重道义与尊当利、求大利、贵公利的有机结合為价值特征,主张人与人、国与国以及己群之间摒弃非此即彼的零和思维,努力寻求一种互利共赢的价值观,来实现新的更高阶段和更高层次的义利并重与义利统一。[33]在世界各国利益交织愈来愈密切、各种全球性利益问题日显突出、世界越来越成为命运相连的“地球村”当下,正确义利观强调人类共同利益的重要性,主张以此来引领国际社会协调发展,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当今世界形势的深刻洞悉和科学判断,凸显了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大国担当精神。

(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2年12月5日,习近平与在华外国专家代表座谈时第一次提出“命运共同体”概念。此后,习近平在国内国际多个重要场合多次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指出人类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4月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呼吁“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10月出访东南亚提议“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2014年11月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2015年3月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倡导“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9月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提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6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要“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2017年5月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议“携手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7月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汉堡峰会上号召各国“不断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迈进”。[34]习近平在双边和多边外交活动中,先后提出打造“中俄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阿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等,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不断丰富与拓展,旨在致力建立一种新型的国际关系,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化的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国际共同体的利益基础即共同体利益,无论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保护人权、保护环境领域,还是在消除贫困、发展、军备控制、疾病控制、外交与领事关系等领域都可以发现这种共同体利益。习近平精准把握世界跳动的脉搏,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理解、认同和支持,成为广泛的全球性共识。2017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阿富汗问题的第2344号决议,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安理会决议;3月23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4次会议通过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粮食权”两个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35]

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发展观念上,倡导共赢共享,统筹兼顾本国利益和他国利益,反对以邻为壑和损人利己行为;在发展方式上,倡导包容性发展,在充分考虑地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追求发展的全面性和可持续性,反对竭泽而渔式的发展;在文化交流交融交汇中,提倡求同存异、包容借鉴,反对文明冲突,反对将本国价值和制度模式强加于人;在应对全球性问题上,号召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直面挑战、化解危机,反对单边主义和各自为战。[36]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指导中国进行国际交往、处理国际事务、建构国际新秩序的基本主张:“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要努力建设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37]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改变了世界普遍交往的“零和博弈”范式,开创了互利、共赢的交往新格局;打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不合理世界格局,开创各国各族人民平等、共商的世界交往新格局;打破了以往只顾短期、局部利益的世界发展观,开创了全人类携手和平发展的新路向。[38]在各国经济低迷、治理乏术的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世界共赢发展,让世界人民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明确了行动。

三、习近平国际观的时代价值

世界的全面发展需要解决国家内部的阶级(阶层)冲突、国家之间的民族国家冲突、东西方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南北之间的发展利益冲突、世界文明体系之间的文明冲突等问题。[39]为此,习近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带一路”倡议、构建“新型国际合作关系”、“新安全观”、“正确义利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新时代国际观的思想内涵,为全球治理格局再平衡、全球经济运行再平衡、国际利益格局再平衡提供了一种“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下的新型全球化模式,对国际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对我国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指导、对我国对外传播能力建设的引领,作出了马克思主义国际观在新时代发展的原创性贡献。

(一)对国际社会的贡献

习近平的国际观站在人类道义的制高点上,超越国家、党派和制度的差异,触动世人对世界政治格局进行重新思考。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政治格局由美苏两极争霸转向一超独霸,美国主导着世界体系的整体运行和发展走势;进入21世纪后,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全球治理从“西方治理”一统天下转向“东西方共同治理”,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世人对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洞察,焦点集中到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等问题的新走势上,并开始关注变局中的中国之路和战略选择。习近平在把握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的大势下,深知列宁所言“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40]P183的哲理内涵,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41]的世界,引起了世界多国的普遍反响,反应了他们的普遍期待。习近平国际观以共同体的政治命运为关切,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秩序的建设,推动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挑战,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世界经济秩序改革的理念与实践,普惠大多数国家。中国不附加任何条件减免50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债务380笔,承诺对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5%的输华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42]体现中国扶贫济困、无私援助的博大胸怀;设计和实践“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倡导建立亚投行、金砖国家会议及金砖银行,设立为期10年总额10亿美元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支持联合国工作,促进多边合作事业,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向非盟提供总额为1亿美元的无偿军事援助和20亿美元的“非洲共同增长基金”,帮助非洲落后国家免费培训生产技术人员;建立2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许多国家(地区)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IMF正式决定将人民币纳入SDR,成为SDR篮子中第五种货币,不断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43]未来五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商品,吸收6000亿美元外来投资,对外投资总额将达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将达7亿人次,将继续为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更多机遇。[44]习近平国际观所倡导的对世界经济秩序改革的理念与实践,绘就了中国与世界多数国家共商共建、共治共担、共赢共享、融合发展的经济利益和光明前景。

在文化交流上,中国自古秉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文化交流互鉴没有国界的理念,用文明的力量拉近与世界各国的距离。殷亡后箕子入朝鲜,张骞、班超出使西域,魏晋法显到印度、朱应与康泰到扶南,唐玄奘和义净到印度,明郑和七次下“西洋”,清医生、画家们东渡日本;与此同时,黎轩的杂技魔术在汉武帝朝堂上表演,鸠摩罗什、真谛等来华译出诸多经典,日本晁衡、新罗崔致远出仕唐朝廷,马可·波罗游历中国、利玛窦传授西方科学知识等,中外文化交流在历史上绽放璀璨的光芒。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担当文化交流的使者,瀛台夜话让奥巴马感叹“这辈子最全面、深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执政理念”,宝蕴楼话文明让特朗普对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深表赞叹。[45]青年群体同样活跃在国际文化交流的舞台,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60.84万人,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6.61万人,超过整体出国留学人员增速,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外国留学人员48.92万在31个省区市的935所高等院校学习,其中自费生达43.06万人,占总数的88%。[46]其他各类政府、NGO、企业、民间组织和社团协会及个人以习近平国际观为指导,“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特别是利用“互联网+”开展中外文化交流,使中华文化不断融入国际社会的主流话语体系,在交流互鉴中共同推进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建设和繁荣。

(二)对中国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指导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经历过四次重大调整: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政策,联苏反美;50~60年代,出现以“反对帝修反”为特征的“革命外交”;70年代后,依靠第三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美、日、西欧遏制苏联扩张;80年代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与任何大国结盟或结成战略关系。[47]每一次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相应的外交理论与实践也进行了不断创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深刻洞悉当今世界真正的冲突并不在于政治体制的差异,而是先进、有实力、快速发展的国家和落后、被剥削、被压迫的国家之间的不平衡,在自我定位一直是“发展中国家”“东亚的地区大国”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外交工作总体目标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明确指出了中国的世界大国定位,也指出了中国外交必须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8]

习近平国际观确立的中国外交工作总体目标,体现了中国外交由“有所作为”向“奋发有为”转型的时代特征。中国想要成为全球领导者,仅靠经济和军事实力是不够的,还需要道德层面的支撑,忠诚、友善、正义、美德与公平和利益同等重要。[49]传统通过侵略扩张、划分势力范围来争夺国家利益和强权政治已成为历史记忆;后冷战时期的国际规则和国际事务,正逐步向各国以制度建设和规则协调关系的趋向演进;全球事务和地区治理需要各个国家沟通协商,谋求国际正义与世界和平已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和目标。[50]习近平观大局,顺大势,谋大事,秉承“和平、和睦、和而不同与合作、志同道合”等传统文化“和合”思想的核心理念,通过杭州G20峰会、北京APEC峰会与“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厦门金砖国家峰会、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等主场外交和出国访问等客场外交,并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海洋权益工作领导小组、国家高端智库建设领导小组”等一整套组织机构作为制度保障,使中俄关系进入历史最高水平、中欧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中非、中拉关系进入黄金发展期、与美、日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博弈由战略被动转为战略相持,驱动中国正实现由区域性大国向全球性强国转型。[5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以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为主线,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以共生、共存、共治、共享、共建为内容的五大外交理念,以共同价值、共同发展、共同安全、共同利益为内容的外交价值,以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多边外交、新型周边关系、新型发展中国家关系为内容的外交实践。[52]尤其是提出“两个构建”理念,既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也是中国外交实践的理论来源;既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中国胸襟、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又将长期指导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创新;特别是更加积极有为地维护世界和平、更加积极有为地参与国际事务、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发展三个“更加积极有为”在国际社会反恐、经济、金融、气候、环境等各个全球性问题突出的领域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32]

(三)对中国对外传播的引领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取得了为世人所瞩目的成就,也引来了少数国家在国际社会上别有用心地诟病中国。如何引领中国的对外传播,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积极协调与世界各国的关系,把更多的中国元素纳入到国际规则中,获得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习近平指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强宣传报道,以利于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53]

新时代对外传播以习近平国际观为引领,全面加强信息内容建设、传播渠道建设,外宣阵地建设、技术手段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在内容建设上,坚持文化自信,确保信息安全,合理设置好中国故事议题,既要讲好中国故事,又要讲好外国故事,更要讲好全人类故事,有效塑造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的国家形象,正确引导国际社会舆论走势;在渠道建设上,充分发挥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交使领馆人员、中国企业家、留学人员、出国旅游人士、维和人员、医疗卫生及其他援建人员与国外在中国生活、工作、学习、商旅与交流人员等多元行为主体,以及各类国际峰会、文化节、论坛等拓展线下对外传播的活跃渠道,充分利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海外华文报刊等多种媒体尤其是新媒体搭建线上对外传播互联互通渠道;[54]在阵地建设上,继续发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黄河电视台等国家和地方媒体方阵的作用,挖掘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青在线、凤凰网、雅虎中国、腾讯、搜狐、网易等网络新媒体的潜能,打造外宣旗舰媒体;在技术手段建设上,以人为本强化媒体融合的创新性,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建设,构建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平台与桥梁纽带,以“一国一策(一区一策、一事一策)和一国多策”等方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与实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国际话语权;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深化新闻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

中国对外传播立足“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政策、“真、实、亲、诚”的对非合作和“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等全新的国际发展理念与和谐交往方式,以習近平国际观为引领,政治站位高、理论准备足、国际视野宽,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把立足于中国经验的“中国梦”中精准提炼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向全世界传播;把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的“一带一路”的价值观落实到中国经验上来,加快“中国梦”和“一带一路”倡议步伐作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时代成果为全球共享,[55]不断使国际社会承认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客观性,深化国际社会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合理性的理解,并逐步实现让国际社会吸纳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人类性,[56]引领我国文化有效走出去,驱动软力量建设与提升,有效塑造良好国家形象。

四、结语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习近平的国际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马克思主义国际观一脉相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连,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一帆相随。习近平国际观坚持不忘本来,立足新时代中国实际情况辩证思考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吸收外来,深刻借鉴各国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来不断强大自己;敢于面向未来,前瞻性思考“人类向何处去”这一重大课题,为人类对美好社会制度向往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22]习近平国际观是全面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观和中国历代领导人国际观、并紧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与“和合”文化、对西方全球治理理论扬弃的基础上,观察与分析国际社会历史变迁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立场、观点与方法集大成的马克思主义国际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那些既希望快速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为国际社会政治文明、经济发展、文化交流贡献了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为新时代我国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和对外传播实践创新提供了思想指南,为驱动我国国家软力量建设赢取国际话语权塑造良好国家形象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讲话确立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系列理念[EB/OL].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6/0219/c1002-28135391-2.html,2016-02-19.

[2]郭树勇,花勇.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社会观[J].国际观察,2011(5).

[3]姜安.马克思的国际观及其当代价值[J].中国社会科学,2017(11).

[4]刘洋,孙宝坤.毛泽东的国际政治格局论及其当代价值[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

[5]吴静波,周正艳.邓小平的国际观及其当代价值[J].党史纵览,2004(7).

[6]姜廷玉.邓小平对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4/0813/c69113-25459367.html,2014-08-13.

[7]李文,沈予加.论邓小平外交思想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指导意义[J].政治学研究,2015(2).

[8]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胡长青.胡锦涛同志建设和谐世界主张的国际视野[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3).

[10]胡锦涛.在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7-06-09.

[11]〔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12]吕辛福.试论习近平“和”文化观的形成及理论渊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13]陈玮,张俊.习近平15个传统思想背后的答案[N].齐鲁晚报,2014-09-28.

[14]刘志明.国际关系三大思潮的西方反思[J].人民论坛,2012(17).

[15]周言.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治理论”[EB/OL].http://www.people.com.cn/GB/guoji/24/20010227/404172.html,2001-02-27.

[16]〔美〕杰里米·里夫金.欧洲梦∶21 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17]双传学.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国际视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有关论述[J].南京社会科学,2014(7).

[18]汪宗田,王雷灵茜.中国梦的内涵及其辩证特征[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19]侯丽军.“一带一路”正逐步收获早期成果[EB/OL].http://www.sohu.com/a/35905412_117503,2015-10-16.

[20]习近平的国际合作观[J].当代社科视野,2014(8).

[21]习近平概括中美新型大国关系[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6/10/c_116107914.html,2013-06-10.

[22]马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视野[J].甘肃社会科学,2018(1).

[23]宫力.习近平国际战略思想探析[J].科学社会主义,2017(3).

[24]习近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4/15/c_1110253910.htm?prolongation=1.2014-04-15.

[25]习近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N].人民日报,2014-04-16.

[26]吴士存.新时代新亚洲新理念[N].人民日报,2014-06-27.

[27]習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8]叶自成.习近平总体安全观的中国意蕴[J].人民论坛,2014(15).

[29]柴逸扉.正确义利观:中国外交的一面旗帜[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8-11.

[30]佟晓露.坚持正确义利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新疆日报,2017-11-12.

[31]肖晞.正确义利观展现中国影响力[N].人民日报,2018-02-26.

[32]秦亞青.正确义利观∶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原则[J].求是,2014(12).

[33]王泽应.正确义利观∶当代伦理生活的价值基础和行为指南[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

[34]胡鞍钢,李萍.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国方案[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

[35]陈须隆.人类命运共同体成全球共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12-28.

[36]张希中.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维度、内涵及价值意蕴探析[J].行政与法,2016(2).

[37]张志洲.政党责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J].时事报告,2018(1).

[38]李包庚.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格局变革的贡献[J].国外社会科学,2018(1).

[39]陈相光.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的世界历史意义[J].社科纵横,2018(1).

[40]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4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42]俞懿春.“一带一路”展现巨大机遇[N].人民日报,2016-08-17.

[43]周淼.习近平国际战略思想研究[J].理论月刊,2017(8).

[44]苏格.中国外交的伟大历史征程[J].国际问题研究,2017(5).

[45]关航.文化交流,也是文明对话[N].人民日报,2017-11-09.

[46]张烁.中国去年出国留学人数首破60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3-31.

[47]陈启懋.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和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J].国际展望,1989(6).

[48]金灿荣.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J].当代世界,2017(10).

[49]董俊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困惑与破解[J].时事报告,2017(2).

[50]杨鲁慧.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观[J].理论探讨,2018(2).

[51]袁鹏.新时期中国国际战略思想与布局[J].时事报告,2017(10).

[52]胡键.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J].社会科学,2017(8).

[53]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3/0821/c64094-22636876.html,2013-08-21.

[54]黄良奇.习近平“讲好中国故事”思想探析[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8(2).

[55]王海锋.直面全球共同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时代逻辑——“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周”高端论坛综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11-24.

[56]项久雨.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三大目标[J].人民论坛,2017(19).

Xi Jinpings International View and Its Value of the Times

HUANG Liang-qi

(Research Center on Public Opinion and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Wenzhou University,Wenzhou,Zhejiang 325035,China)

Abstract:From the macro perspective that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a new era,Xi Jinping,based on his deep insight into the laws of international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volvement of world communication,value judgment on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and the motion of inter-subjectivity relationship,and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ethical justice of international order and the evolution laws of external communication,has brought forward the new ideas of “realizing the China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new-typ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the new safety view,the correct view on righteousness and justice,the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and constructing the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kind”,thus creating a new vision of Marxist international view and providing a brand-new explanatory framework and methodological system for identifying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s and contemporary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Xi Jinpings international view contributes Chinese wisdom and Chinese strength to the political civilization,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exchange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providing an ideological guide for our country to innovate in foreign affairs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and to innovate in external communication practically,and pointing out the direction for push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oft power,striving for a bigger global voice and building up a good country image.

Key words: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international view;world communication;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external communication;country image

猜你喜欢

共同体习近平世界
爱的共同体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