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句法辅助下的博物馆展陈设计探索
——以浏阳楚东村苏维埃政府旧址为例
2019-09-06许永耀刘鹏飞
苏 毅,许永耀,刘鹏飞,李 飞
(1.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北京 100044; 2.北京建筑大学北京高精尖未来城市设计创新中心, 北京 100044; 3.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 100044)
长久以来,大多数建筑师对于建筑的内在空间逻辑很少进行科学的理性解析。对于建筑内部空间营造及功能构建更多依据建筑师自身的先验经验。但是对于美术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公共建筑,了解其空间构造及参观者与公共建筑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建筑师进行建筑空间内部结构优化及功能重构。由此在建筑更新改造中,流线分配会更加科学合理,建筑空间更具有吸引力、符合人的生理习惯。随着建筑学科发展,人们对于空间的认知更加科学,特别是空间句法诞生以来,在城乡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建筑空间设计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在空间句法辅助下,建筑设计、建筑空间构造、功能布局逐渐摆脱经验主义的束缚,迈向科学的殿堂。
1 空间句法
1.1 空间句法理论简介
空间句法由比尔.希利尔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它提供了对构建空间结构模式的精确定量描述,是一种对空间进行一定尺度划分或小空间分割,在此基础上探索空间关系的方法。空间句法关注的是空间的拓扑结构及其各空间之间的关系,并非关注其大小或形状,其重点放在整个空间的可达性和相关性上。空间句法提出了一种探讨社会形态与空间组织关系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是空间形态变化与社会秩序变化的关系。Hillier和Hanson(1984年)认为建筑与社会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建筑空间变化时,人们存在的空间组织也被塑造并且随之变化。
1.2 空间句法参数
空间句法的参数中连接值、控制值、深度值是空间拓扑结构中有关空间局部结构特征的参数;整体整合度和全局深度是整体变化参数,是空间拓扑结构中有关空间整体结构特征的参数。
连接值表示空间系统中直接连接到某空间的空间数。其值愈高,与周围空间关系愈紧密,影响程度愈大。控制值表示空间系统中与之相邻的空间的连接值的倒数之和。其值愈高,控制关系愈强。设定两个相邻空间之间的拓扑距离为一步。深度值表示一个空间到达另一个空间的最短拓扑距离[1]。
整体整合度表示某节点与所有节点联系的紧密程度。整合度是空间句法分析中最重要的参数,整合度反映空间系统整体的便捷程度,当其值较大时,表明某节点在系统中更方便,可访问性越好,积累人流越容易[2]。
1.3 空间句法应用方法
空间句法主要有3种应用方法:轴线方法、凸空间方法和视域方法。轴线方法通常用于大尺度的城市交通分析和规划,强调利用运动的视角来感知空间。在道路空间移动期间视线可以到达的最远位置被划分为轴线,并且整体轴线划分的原则是道路空间覆盖具有最长和最少数量的轴线。凸空间源于数学上的凸多边形概念,从可视性的角度来理解,凸空间中所有的点之间互相可见。整个大空间需要划分为最少且最大的凸空间。在空间中的某点视线及二维平面就是视域,人们在未知空间中的活动时,总是倾向着具有大视域的方向前进[3]。对于建筑空间内部分析一般较为常用的是视域方法。
2 “锦绶堂”历史空间利用评价
2.1 历史沿革
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由涂儒玟之妻涂刘氏筹资精心构建。涂刘氏为纪念亡夫,将宅院命名为“锦绶堂”。涂刘氏去世后,锦绶堂宅院便成为涂家后裔的“公产”。1930年至1931年间,湖南省苏维埃政府两度入驻锦绶堂。湖南省苏维埃政府在此领导人民开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斗争,现建筑内外墙上仍保存有当年留下的大量红军标语和油印小报等[4]。新中国成立后,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锦绶堂被划为公产。土地改革时,锦绶堂被分配给当地徐佑南、周洪友等10多户村民居住至2008年9月底。2008年8月至9月,浏阳市文物局在大围山镇政府的通力协助下,完成了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内10多户住户房产征收补偿工作。目前,其房屋产权已收归浏阳市文物管理局,派专人进行管理,作为红色遗迹对外展陈。
浏阳楚东村苏维埃政府旧址是一座典型的清末宅邸,经历了3次大的功能转变,从大家庭的宅邸发展到具有印钞、会议、居住等复合功能于一体的苏维埃省政府大院,再到多家庭联合居住的民间居住建筑,最后成为今日以展陈红色文物为主的博物馆。
2.2 基地价值评估
2.2.1 历史价值
锦绶堂是研究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的珍贵实物资料,是当时湖南省苏维埃政府领导全省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它作为湖南省苏维埃政府现存唯一保存完整的旧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2.2.2 艺术价值
锦绶堂是清代天井院式民居建筑的上乘之作,是清代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特色。整座院落集木雕、书法、彩绘、泥塑、镶嵌等精湛技艺于一体,精美细腻,气势恢宏(图1)。
2.2.3 科学价值
锦绶堂布局巧妙、结构紧凑、工艺精美且民族特色鲜明,集中体现了建造时代的建筑科学水平,反映当时材料、力学、建筑环境等多方面学科的较高发展水平,是研究清代天井院式民居建筑的宝贵资料。建筑充分利用当地材料的特性,发挥其优势,建筑结构合理可靠。在各部位构件的选材和尺度运用上,充分考虑到了材料的性能,墙体采用抗压性能较好的砖砌体和生土墙。梁架组合采用传统木制材料,尺度恰到好处,受力均匀、合理。
2.2.4 社会价值
锦绶堂是湖南境内保存完好、罕见的工艺精湛的清代民居大宅院,得到建筑、艺术等行业专家和广大群众的推崇。此外,还因其具有全国第一个省级苏维埃政权——湖南省苏维埃政府驻地旧址的特殊身份,得到广大红色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的追捧。锦绶堂本身就是极具潜质的旅游资源,特有的客家民俗文化别具一格,周围的万亩桃林、临近的围山书院、跳石古桥、中共湘鄂赣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及大量保存较好的客家古祠堂更是与之相映生辉。锦绶堂具有促进当地旅游发展的极大的经济价值,必将成为又一处文物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典范。
锦绶堂结合了历史,文化,艺术和经济价值,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3 建筑历史空间模拟
现在作为革命展馆的锦绶堂更多展示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办公实时场景(图2)。对建筑的空间句法视域分析,开着的门是视线可通过区域,因此门的开闭至关重要,虽然锦绶堂的民居时期与红色苏维埃政府时期功能应用不同,但是门应当都是全部开放的,所以空间句法的分析底图是一样的。
建筑历史空间模拟借用depthmap软件:①建筑空间可在CAD中绘制,导出为dxf格式;②打开软件导入dxf文件;③设置分析的网格,应用默认的格网大小设置,或采用更小的格网,确保每个空间至少包含一个网格单元,包括走廊空间。不同的建筑物应采用不同的合适网格单元;④填充分析的网格,在工具条中点击填充的图标,填充其他需要分析的空间;⑤建立视线分析图,工具—可见性—制作可见性图;⑥运行视线分析图,工具—可见性—运行可见性图分析;⑦设置视线分析参数,选择计算可见性关系,选中包括全局度量半径。生成VGA分析图,其颜色根据视觉集成的空间句法参数给出(图3)。
2.4 建筑历史空间利用评价
历史空间利用模拟中,视觉整合度最高区域是东西厢房组成的东西向中轴线。建筑前厅、中央天井、中厅和后厅组成的南北中轴线及西厢房前的南北轴线视觉整合度较高。宣传、土地改革是土地革命时期的重要工作,必然会吸引大量外部人流,内部空间的会议、食堂等功能聚集内部人流,因此将这些功能分布于建筑视觉整合度较高的建筑中西部空间十分合理。
建筑东部区域视觉整合度较低,极度契合有关武装斗争需要的保密要求。经过模拟分析,作为湖南省苏维埃政府用地,将下属各单位合理分配在建筑中,人流流线与空间视觉整合度结构大致重合,因此土地革命时期对于锦绶堂的利用是充分合理的。虽然博物馆设计需要考虑展陈结构与游客流线,但是对于这样一座精美的历史建筑来说,即使被改造为博物馆,依然不能破坏其完整性。
3 “锦绶堂”博物馆改造分析及设计
3.1 展陈展设的优势与劣势
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受众为零星的游客或者定点参观团,又因建筑年代又较为久远,结构脆弱,展示区域十分有限,并且不适合大规模展示设计。文物建筑本体作为传统民居,内部流线复杂混乱,不适宜对外参观展示。实体文物遗存较少,历史信息时间跨越度较短,多数集中在1930年至1931年9个多月时间内。其中部分历史信息不全。但基地具有怡人的风光,浓厚的革命文化氛围,周边有楚东山大屋、跳石桥、新田坳遗址等文物资源。相关旅游规划和保护规划已经完成,未来将会打造为红色旅游之乡。而且建筑本身具备一定的艺术价值与文物价值,现状墙上留有的革命标语能够提供一部分当时的历史信息,相关文物档案资料收集工作较为完善。
3.2 博物馆空间流线设计
博物馆应该着重进行交通流线设计,使得交通流线主次分明,能将人流合理引入各个展示空间。对于改造的锦绶堂红色博物馆与以前的民居、政府的空间流线必然是不同的,将建筑历史空间中的流线进行整合,使其空间结构适合作为展陈展设的场地。将前厅、中央天井、中厅和后厅作为南北向的主要交通流线;东西厢房、过厅和中央天井形成东西向的主要交通流线,由此形成的“十”字形交通骨架作为交通主流线。交通分支流线通往南北两侧8个独立分布天井,再由独立的天井进入每个展示房间(图4)。交通流线主次分明,同时也不会相互交叉串通[5]。
3.3 空间句法模拟
为了实现建筑空间视觉整合度结构与博物馆交通流线设计相统一,必须关闭相应东西附院的门,将人流集中于中央天井,历史空间中西厢房前的南北轴线视觉整合过高,通过关闭一些门降低其通过性。多封闭竖向门,使得主要东西向流线发生在东西厢房、过厅和中央天井上。天井周边门多数保持开放,有利于实现人流从天井疏散至周边各展厅。最后封闭外层门,保证安全及减少安全保障费用,使得人流在建筑空间内部流动(图5)。
在建筑空间中,只有开着的门是视线可通过区域,墙与窗均为视线不可通过区域。那么对不同开关门方式进行组合,即可实现对空间重组、对交通流线的引导。通过开闭门—模拟—修改开闭门位置—模拟,如此反复循环,建筑空间可完成多种功能模式的转换,或称之为实现了“空间的变奏”(图6)。
最终通过不断调整,达到了博物馆整体视觉整合度呈现“十”字结构,与博物馆交通流线设计相合。南北两侧8个独立分布天井区域视觉整合度相对较高,可以起到分散引导人流进入周边各展厅的作用。
3.4 展陈设计
展陈设计为两条脉络:①主脉为展示苏维埃红色政权文化及历史,包括时局状况、苏维埃临时政府组织机构、苏维埃临时政府主要政策、苏维埃临时政府的变迁和发展、主要历史人物;②辅脉为锦绶堂建筑空间及建筑艺术,包括建筑空间、建筑构造技艺、木雕艺术、彩绘艺术。
结合锦绶堂建筑空间,将上述两条展示脉络分布在不同的功能区。在主要轴线上的功能区块中展示苏维埃红色政权文化及历史,具备明显的展示空间指示性。锦绶堂建筑空间及建筑艺术作为另外一条展示脉络穿插在主要展示脉络上。
4 结束语
锦绶堂是一座典型的清末宅邸,它经历了3次大的功能变奏,从大家庭的宅邸发展到具有印钞、会议、居住等复合功能于一体的苏维埃省政府大院,再到多家庭联合居住的民间居住建筑,最后发展为今日以展陈红色文物为主的博物馆。通过改变开门方式,即可完成多种生活功能模式的转换。传统建筑这种功能上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是值得现代建筑吸取学习的。
通过空间句法模拟,可以看出土地革命时期,对锦绶堂院的利用充分尊重了建筑空间拓扑结构,功能布局特别合理。锦绶堂改造成博物馆,运用空间句法对不同的开门方式进行了循环模拟,最终确定改造方式。使得展陈既符合历史的真实场景,又符合参观者的游览习惯。对传统民居院落建筑遗产的改造,既保存其空间的规则感与仪式感,又没有对建筑造成损毁,为以后建筑遗产重利用改造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