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延续护理模式在小儿脑性瘫痪临床治疗中的价值体会

2019-09-05洪黎尚清吴英英葛雪娇王亚楠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脑瘫出院家属

洪黎, 尚清, 吴英英, 葛雪娇, 王亚楠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儿童人群常见的神经系统病变,患儿神经功能受损,其平衡功能、步态受到影响,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十分不利[1-2],故临床上需对脑瘫患儿采取积极治疗。脑瘫患儿的预后与其康复状态有关,常规护理对其康复阶段的指导效果不够理想,而个性化延续护理是个性化护理与延续护理相结合得到的新型护理模式,可用于脑瘫患儿康复阶段,本研究为探讨个性化延续护理模式在小儿脑瘫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针对60例脑瘫患儿开展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瘫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6岁,平均(4.57±1.04)岁;病程6个月至4年,平均(2.67±1.37)年。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6岁,平均(4.50±1.06)岁;病程4个月至5年,平均(3.05±1.49)年。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中脑瘫的诊断标准[3]。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脑瘫的诊断标准;(2)年龄3~6岁;(3)患儿家属知情同意,且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4 排除标准 (1)患儿家属未能配合研究;(2)合并其他器质性病变;(3)研究中途失访或脱落研究。

1.5 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在患儿出院当天,为患儿及其家属讲解出院后饮食注意事项,强调定期复诊的重要性,并告知其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施行个性化延续护理,组建延续护理小组,创建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在患儿出院当天,让患儿家属关注公众号,加入微信群及QQ群,出院后每个月对患儿进行1次上门随访,每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在随访时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实施以下康复训练指导:(1)任务导向性训练:以提高患儿平衡性为目标,制定训练计划,包括:①坐位平衡训练:让患儿坐在平衡板上,伸手够物,对其坐位姿势进行调整;②跪立位平衡训练:将患儿摆放为双膝立位,将患儿躯干旋转,让患儿找物,指导患儿在不同平面进行练习;③站立位平衡训练:让患儿站在镜子面前,让患儿根据镜子中的标志物调整姿势,再让患儿站立于基底面上进行站立训练,站立时,播放背景音乐,通过感知刺激患儿,让患儿伸手取物、弯腰取物,基底物从大到小。(2)减重步行训练:每次上门随访时对患儿开展,采用步态减重康复器材,初始训练重量为患儿髋关节最大限度伸展、双下肢最大支持的重量,平板运行速度初始为患儿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每日1次,初始训练时间为每次10 min,随着患儿步态功能逐渐恢复,延长至每次30 min,以患儿感到疲劳为宜,在训练过程中,对患儿步态予以实时纠正。(3)对年龄<1.5岁的患儿实施Vojta疗法,包括拉起反射(将患儿摆放为仰卧位,头部保持正中位置,由医生将双手拇指经患儿掌侧伸入患儿掌中,其余四指轻握住患儿腕部,将患儿缓慢拉起,使其躯干与床面呈45°)、立位悬垂反射(医生双手扶持于患儿腋下,垂直将患儿提起)、斜位悬垂反射(将患儿摆放为俯卧位,医生双手握住患儿胸腹部,将其水平上提,再迅速将患儿向一侧倾斜)、俯卧位悬垂反射(将患儿摆放为俯卧位,医生双手扶持于患儿腋下,将其呈水平状提起)、倒位悬垂反射(<5个月患儿采取仰卧位,≥5个月的患儿采取俯卧位,医生站于患儿足部方向,双手分别握住患儿双侧大腿,迅速将患儿提起,使其呈垂直倒立姿势)、Collis水平反射(将患儿摆放为仰卧位或侧卧位,医生站于患儿身后或一侧,双手分别握住患儿上臂、同侧大腿根部,将患儿水平状提起)、Collis垂直反射(将患儿摆放为仰卧位,医生站于患儿头部方向,双手握住患儿一侧大腿,待患儿肌肉自然紧张后,迅速将患儿提起,使其呈垂直倒立姿势),每次持续30 min左右,每日2次。(4)对年龄≥1.5岁的患儿采取Bobath疗法,即对患儿异常姿势和运动反射进行抑制,先对患儿头部、躯干、四肢等关键部位姿势和运动反射进行控制,再指导患儿进行进行体位转换练习,从大支持基底逐渐过渡到小支持基底,循序渐进。

1.6 观察指标 (1)随访6个月观察康复疗效;(2)步态指标:步行检测10 m最快步行速度、跨步步长、患-健侧步长差值;(3)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定,总分为0~264分,得分越高,肢体运动功能越好[4];(4)平衡功能评分:采用Berg平衡测试量表评定,总分为0~50分,得分越高,平衡性越好[5];(5)评估患儿家属负性情绪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总分均0~100分,得分随着家属负性情绪的减轻而降低[6];(6)护理满意度:应用自制护理调查问卷对患儿家属开展调查,最高分为100分,<60分不满意,60~80分一般满意,81~100分很满意。

1.7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肢体运动功能显著改善;(2)有效:临床症状、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可独立跛行;(3)无效:临床症状、肢体运动功能无改善[3]。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康复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康复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4.320,P<0.05。

表1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康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步态指标比较 两组护理后10 m最快步行速度、跨步步长均高于护理前,患-健侧步长差值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后10 m最快步行速度、跨步步长均大于对照组,患-健侧步长差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步态指标比较

注:与护理前比较,at=4.239,3.914,3.524,7.818,7.621,7.131,P<0.05;与对照组比较,bt=3.415,4.125,4.239,P<0.05。

2.3 两组患儿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at=4.399,4.489,8.798,8.405,P<0.05;与对照组比较,bt=3.835,4.111,P<0.05。

表3结果表明,两组护理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均较护理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儿家属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家属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at=6.299,8.316,11.000,13.847,P<0.05;与对照组比较,bt=4.936,5.650,P<0.05。

2.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4.043,P<0.05。

表5结果表明,观察组家属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瘫是儿童人群中常见的神经系统病变,其发病率随着近年来出生人口的增多而出现增高趋势,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如平衡障碍、运动障碍、认知障碍,导致患儿的体格发育和神经行为发育受到影响,出现发育迟缓情况[7],为促进脑瘫患儿生长发育,有必要对脑瘫患儿实施积极治疗。

脑瘫的发病机制在临床上尚未明确,其治疗缺乏特效药物,多以康复治疗为主,而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阶段漫长,跨越医院和家庭,常规护理主要是针对脑瘫患儿进行出院指导,出院后缺乏护理干预,导致患儿康复效果欠佳。针对这一问题,临床护理提出“延续护理”理念,延续护理是在出院指导基础上延伸后形成的护理模式,是院内护理在空间、时间双重维度上进行延伸的体现,可解决患儿出院后的护理问题,加强其出院后健康管理,还可加强对患儿的康复训练指导,使患儿得到更加科学的康复治疗[8-10]。而个性化延续护理是在延续护理基础上加入“个性化”理念形成的新型护理模式,以“尊重个体化差异”为原则,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来制定护理方案,旨在实现护理方案的个性化,其护理方案更加具有针对性,可更好地满足患儿出院后的个体化需求,对其护理问题予以解决[11]。

本研究中观察组实施个性化延续护理,在出院后对患儿进行定期随访,指导患儿进行科学康复训练,如任务导向性训练、减重步行训练、Vojta疗法、Bobath疗法,研究结果显示:(1)康复总有效率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更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10 m最快步行速度、跨步步长均大于对照组(P<0.05),其患-健侧步长差值小于对照组(P<0.05),其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主要是因为个性化延续护理为脑瘫患儿提供了更加科学和连续性的出院后康复指导,可更好地改善患儿的神经功能障碍,促使其步态、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逐渐恢复;(2)护理后,观察组家属的SAS评分、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其护理总满意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这主要是因为个性化延续护理实施后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得到提高,患儿病情明显好转,症状明显减轻,患儿家属对其担忧也相应减轻。

综上所述,个性化延续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改善其步态、肢体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还可减轻其家属的负性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脑瘫出院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第五回 痊愈出院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