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先生”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9-09-04游海泓
游海泓
摘要:“小先生”制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广,“小先生”制的使用也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在课堂内外,教师都要充分发挥“小先生”制的作用,引导学生互相帮助,提升学习积极性,改善小学数学教学的环境和效果。
关键词:“小先生”制 小学数学 有效运用
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虽然没有形成完整的心智和心理特征,但也有了自己的思想,并在不断成熟,对于知识和事物都有了一定的认知。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小先生”制,十分符合小学教育,因为它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只有在民主、和谐的前提下运用“小先生”制,才能有针对性地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一、“小先生”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研究教学方法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因为学生与教师是一体的,且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是教学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无法发挥主体作用,甚至在很多时候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敢于表达自身的想法,提出质疑,營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二、“小先生”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堂中发挥“小先生”的作用
所谓让学生动起来,是要求学生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身的所思、所想,促使学生与同学分享心得和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进行教学,问题可以分为多个层次,鼓励每个层次的学生做其他同学的“小先生”。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先生”的作用非常明显,由“小先生”引领,教师将可以独立完成的任务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外发挥“小先生”的作用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课外学习数学知识也是学生巩固数学知识的良好渠道。但是,在课外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教师引导和指导,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在课外发挥“小先生”的作用,教师只要给予宏观的思想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让每个小组中基础能力较好的学生担任“小先生”,帮助每组的后进生或数学学困生。这样一来,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和提升,并有效提高数学综合素养。
3.教师加强指导,促进“小先生”之间互助互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小先生”制教学,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小老师”,而自己也可以是别人的老师。在课堂上,“小先生”需要给其他同学解答问题,而在课堂外,教师可以要求几个“小先生”分别掌握知识,每个学生负责一部分,当学生存在某方面的问题或疑问,就可以向负责该部分知识讲解的“小先生”询问,也可以利用微信群、QQ群等方式进行交流,教师在群内只作为旁观者。如果“小先生”的解答存在错误,教师可以与他进行单独沟通,指正其错误。这样一来,在课外时间运用“小先生”制,能促进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友谊,担任“小先生”的学生也能收获成就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长此以往,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厚,同学之间的感情也会更加亲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先生”制虽然由学习较好或率先掌握了某些知识的学生担任,但为了避免担任“小先生”的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等不良心理,教师需要从旁及时指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运用“小先生”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刘爱兰.浅谈“小先生”制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学周刊,2019,(4).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秀峰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