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球囊扩张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临床观察
2019-09-03陈楚义黄星华李冠奕李剑军周建华
陈楚义,黄星华,李冠奕,李剑军,周建华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广东 深圳 518000)
输尿管狭窄(ureteral stricture,US)是泌尿外科常见病,为多种因素造成的输尿管管腔狭小,管腔连续性未出现中断,可引发不同程度的尿路梗阻、肾积水等[1]。本病发病与先天发育、手术瘢痕、炎症等因素有关,临床症状表现为腰痛、腰胀等,并发感染时可出现发热、脓尿等。US可引发尿路积水、肾功能受损等,严重者甚至出现不可逆肾功能衰竭,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需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既往主要采用开放手术治疗,但手术创伤较大,可导致术后恢复缓慢、复发等[2]。近年来微创技术日趋成熟,输尿管镜下腔内手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US,效果理想,球囊扩张术已成为临床治疗良性US的首选方式[3]。本院应用腔内球囊扩张术治疗US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US患者44例。纳入标准:经CT、B超等确诊为US,有腰痛、腰胀症状;年龄>18岁;均为单发良性US;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近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者;泌尿系统肿瘤引发US者;合并其他系统肿瘤者;精神疾病者;临床资料丢失者;有麻醉或手术禁忌症者。
所有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n=22)与对照组(n=22)。研究组男18例、女4例;年龄24~87岁,平均(53.65±1.89)岁;左侧12例、右侧10例。对照组男16例、女6例;年龄25~86岁,平均(53.67±1.85)岁;左侧11例、右侧11例。两组上述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B超、CT、尿路造影等检查,明确狭窄位置、程度。
1.2.1对照组行开放手术治疗 本组17例输尿管上、中或下段狭窄,均实施狭窄段切除+断端吻合术。5例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其中2例行非离断式肾盂成形术;1例迷走血管压迫实施离断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术中后置迷走血管;剩余2例肾外肾盂,行螺旋肾盂瓣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医师完成。
1.2.2研究组行腔内球囊扩张术治疗 对于严重肾积水并发感染者,需行肾造瘘,控制感染2周后手术。本组22例患者均行逆行腔内球囊扩张术,具体手术步骤如下: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行黏膜麻醉,于膀胱镜引导下逆行置入18~22F球囊扩张导管(美国巴德)并经过狭窄部位,注入造影剂,掌握狭窄程度、长度;置入加长加硬置换导丝,随后将球囊经导丝置入至狭窄部位。根据狭窄段情况选择适当的球囊,球囊直径为6~10 mm。置入导管后用造影剂对球囊进行充胀1~2 min,可反复充胀3~4次直至“细腰征”消失,扩张后采用同轴导管技术置入2根双J输尿管导管,6~8周后拔除双J管,拔管前及拔管后3~6个月行B超、尿路造影复查。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及住院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两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情况。拔出双J管后3~6个月后进行复查,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狭窄直径变化并评价疗效。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尿路感染、血尿、输尿管穿孔等。
疗效评价标准:(1)治愈:狭窄征象消失,尿路造影、B超显示肾积水、US情况显著改善;(2)有效:狭窄征象基本消失或显著改善,尿路造影、B超显示肾积水、US有所改善,或随访未发现症状加重;(3)无效:狭窄征象无明显变化或重新出现,尿路造影、B超显示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计算治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手术及住院情况
研究组手术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狭窄直径、VAS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狭窄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狭窄直径较对照组增加,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2.3 手术效果
疗效分析显示,研究组治愈14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5%(21/22);对照组治愈8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7.3%(17/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29,P<0.05)。
表1 两组手术及住院情况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狭窄直径、VAS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2.4 并发症
并发症比较显示,研究组血尿1例,未出现尿路感染及输尿管穿孔,并发症发生率4.55%(1/22);对照组血尿2例、尿路感染1例、输尿管穿孔1例,并发症发生率18.18%(4/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21,P<0.05)。
3 讨 论
US为泌尿外科较难处理的一种疾病,为多种因素造成的输尿管管腔狭窄,其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可见于任何年龄段,导致US的常见原因包括先天发育不良、结石、炎症、医源性损伤等,可引发尿路梗阻、尿路感染、肾积水、肾功能不全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目前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US,目的为解除梗阻,最大程度恢复输尿管畅通,有效保护肾功能。
既往临床治疗US的传统方法为开放手术,可一定程度解除输尿管梗阻,但具有创伤大、并发症多、术后复发风险高等缺点,可增加后期处理难度。近年来微创技术日趋成熟,微创理念逐渐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符合外科快速康复、形态美观的要求,在多种疾病治疗中取得满意效果。腔内泌尿外科技术也不断进步发展,为临床治疗US提供新的思路及多种可行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球囊扩张术、腹腔镜狭窄段切除术等[4]。
腔内球囊扩张术为目前治疗US的主流手术方式,其原理为促使狭窄位置肌纤维及瘢痕断裂,有效增加狭窄管腔直径,促使输尿管再通,缓解肾积水和尿路梗阻症状。王志超等[5]认为,腔内球囊扩张术用于US治疗效果显著,可减轻创伤,减少输尿管穿孔、黏膜撕脱等并发症,促进术后快速恢复,可作为治疗US的首选方法。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腔内球囊扩张术虽然费用较高,但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感染风险,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术后康复及住院时间[6]。球囊扩张术包括逆行、顺行两种方式,重度肾积水伴感染的患者通常需行肾造瘘引流术,积极控制感染症状后,再实施逆行球囊扩张术。顺行球囊扩张术相对于逆行创伤更大,术后出现血尿、尿漏等并发症较多见,因此临床上US多首选逆行球囊扩张术治疗,可减轻肾实质损伤,减少并发症,提升手术安全性[7]。张翼等[8]认为,术前应严格筛选病例,结核性US、狭窄段>2.5 cm、肿瘤性US等病例行球囊扩张术效果不理想。逆行球囊扩张术后,通常需留置双J管进行内支撑与引流,促进输尿管内壁黏膜快速增生及修复。既往临床通常留置1根双J管,林满华等[9]报道,留置单根双J管不利于发挥支撑作用,而留置2根双J管利于对局部水肿的输尿管管壁进行支撑扩张,进而起到较好的引流效果,可有效保护肾功能。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术后狭窄直径、VAS评分显著改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且术后并发症减少,提示球囊扩张术应用于US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较高。
综上述,腔内球囊扩张术治疗US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