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平台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2019-09-02徐土根徐良亮徐晓庆

化学教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学流程教学原则微信平台

徐土根 徐良亮 徐晓庆

摘要: 微信平台不仅是信息交流的平台,还可以通过二次开发使之成为化学课堂教学的平台。探讨了微信教学平台开发的基本方法与原则,设计了基于微信平台的化学教学流程,阐述了基于微信平台的化学教学原则。

关键词: 微信平台; 教学流程; 教学原则; 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9)8-0042-05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有多种MOOC/SPOC教学平台,但基于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涉及英语、物理、化学史、教育技术等学科,研究表明微信平台能够提高翻转课堂的实施效率,因为微信丰富的功能为翻转课堂教学构建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1~3],本文探讨如何建构基于微信平台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1  微信教学平台开发的方法与原则

1.1  微信教学平台的开发方法

微信教学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平台功能模块和微信功能模块两个基本部分。这些功能模块可以有效地应用在化学教学中,实现化学教学资源的发布、管理与共享、学习者管理、交流互动、数据分析、学习评价等化学教学活动。

首先,微信公众平台功能模块需要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二次开发,而且必须申请后台服务器。只有拥有了后台服务器才能在公众平台和微信用户之间建立起信息相互传递的桥梁,才能使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相关插件,这样微信公众平台功能更加齐全,能满足化学课堂教学实施的条件和要求。

以新浪云为平台搭建微信后台服务器。完成后台服务器与微信公众平台的对接后就可以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相应的设计开发。微信公众平台为订阅号提供了平台和微信用户之间的互动功能,比如简单的自定义菜单、自动回复、关键词回复等。为了便于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施,需要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二次开发。运用计算机相关知识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软件支持,使微信公众平台功能更实用,内容更丰富,菜单更清晰,交互更简洁。还可以实现相关辅助功能,如微考试、微调研、成绩查询等。

其次,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基础上,就可以开发微考试等能满足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微信功能模块。微考试模块中既可以设置考试起止时间,也可自由测试。教师只需将考试内容上传至后台服务器中,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学生就可以进行相关测试,后台会自动对学生作答进行批改,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进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2  微信平台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微信公众平台的界面设计应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因此要遵循功能明确、菜单清晰、交互便捷这项基本原则。

1.2.1  功能明确

微信平台自身已经划分出大致的功能区,并且根据使用者的不同,微信公众平台还分管理者界面和订阅者界面两种不同界面,由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各自功能特点使这两个功能有一定的区别,但各有优势。不过部分功能在微信及公众平台存在重叠交叉现象,如交流互动及资源共享部分。总体来说,微信平台具备学习平台的潜力,因此,在进行功能设计时,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教师发布学习资源的主要平台,课前学习活动主要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微信作为师生交流答疑的辅助平台。教师必须合理利用这些功能,才能使微信及微信平台适合课堂教学。

1.2.2  菜单清晰

微信公众号为方便信息的获取及管理,提供了菜单导航功能,在开发者模式下,可以对自定义菜单进行编辑,它承担着引导学习者获取资源、与微信后台人机交互的功能。本文设计的自定义菜单包括“微课堂”和“微资源”两个一级菜单,其中与“微课堂”关联的是当次课前学习内容,没有设置二次菜单。“微资源”则包含“往期资源”和“测试题”两个子菜单,“往期资源”是以前学习内容的汇总,“测试题”则是以前课前练习的汇总。这样设计的界面简洁,包含的内容明了,学生一看就知道如何操作。因此,合理设置自定义菜单,让公众号界面简洁,减少杂乱信息干扰,方便学习者使用。

1.2.3  交互便捷

交互设计一方面要减少认知资源的使用,避免认知负荷过载,另一方面要保证效率,避免交互时间过长影响学习者的短时记忆。定义交互行为时应采用简洁直接的方式。最好能做到一学式交互(即一次交互操作完成一种交互功能),避免出现步骤较多的交互定义。根据移动设备的技术特性,可以将最常用的交互行为定义为手势交互(轻敲、双击、移动、滑动、长按、旋转等)以减少屏幕空间的占用,例如设置的自定义菜单主要通过点击即可获取关联的学习资源,推送的图文消息通过上下滑动就可阅读全文。当需要输入文本信息时,如关键字自动回复等来减少学习者思考的时间,通过文字简单介绍了公众号所提供的学习资源模块,对学习者相关操作进行引导,方便学习者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学习活动。

2  基于微信平台的化学教学流程

基于微信平台的化学课堂教学流程,包括教學资源开发、课前知识传递、课内拓展提升、课后评价反馈等四个环节。现以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类”为例,阐述基于微信平台化学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

2.1  教学资源开发

例如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学资源开发主要是PPT制作、视频的录制和上传习题。PPT的制作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课前学习PPT的制作,主要内容是介绍物质分类的方法与依据、氧化物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及物质间的从属关系,是为了达成课前教学目标服务的;另一部分为扩展材料,提供拓展性的阅读材料,主要内容是有机化合物介绍,提高学生区分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认知。微视频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有PPT制作、录屛软件、笔记本电脑和爱剪辑。微视频主要是对PPT内容的讲解,根据知识点将微视频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物质分类的方法与依据微视频、氧化物的定义微视频以及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微视频,每个视频时长控制在3分钟左右。

练习题的设置是为了检测学生课前学习效果,也是为了课后重测,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物质的分类”一共设置了12道练习题,限于微考试功能只能对选择题自动批卷判分,因此12道均为选择题。在微信公众平台功能界面选择微考试,然后选择新增试卷,可以进入新试卷设置,在该页面可以填写试卷标题、试卷说明,设置考试时间等内容。习题设置好后点击提交后便可进行编辑,习题的编辑是逐题进行的。在该界面可以设置题目类型、正确答案及分值等内容。

2.2  课前知识传递

学习资源设计制作完成后,便可以上传至微信公众平台。由于微信公众平台不支持PPT格式的文件上传,因此将“物质的分类”课前学习PPT处理成图片,然后上传至微信公众平台素材管理中的图片素材中,如图3所示。

录制的视频也同样上传在素材管理中,与图片上传过程不同的是,视频素材上传需要按照平台视频上传的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后才可上传,并且腾讯公司会对视频进行审核。

学习资源的上传只是课前知识传递的第一步,教师要将上传的资料整合后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消息推送功能发布出去,供学生通过微信客户端接收学习。“物质的分类”课前学习内容包含了制作的学习内容PPT、讲解视频以及拓展阅读材料。将编辑好的素材通过群发功能推送至全班和全校12名科学教师。学习内容推送后,为了便于学生查找学习资源,设计了包含微课堂、微资源两个一级菜单,往期资源和测试题两个二次菜单的自定义菜单。其中点击微课堂菜单,将会跳出当前学习内容的图文素材;点击往期资源的菜单将会跳出与往期资源相匹配的关键词回复素材,学生回复相关关键词便可接收相应的学习资源;点击测试题菜单将会跳出与测试题相匹配的关键词回复素材,学生回复相关关键词便可接收相應的测试题开始练习。

在学生完成学习内容的学习后,就可通过回复关键词“2”,开始“物质的分类”课前测试题的答题,教师通过统计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查看学生课前测试的分数及错题内容,设计课堂学习活动。

2.3  课内拓展提升

根据课前测试的结果,可以判断学生在课前学习是否基本上达成了课前学习目标,根据结果

对课堂教学时间和顺序做一微调,这样上课更具针对性,课前10分钟的主要任务是教师将共性问题进行提问,由学生来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和反馈,教师的反馈和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遇到的个性问题进行必要的辅导,并对习题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讲解。课内学习环节,全班学生分为6组,这样的分组设置有利于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汇报活动成果时每个小组也有足够的时间。“物质的分类”课内设置了物质分类的不同标准、对常见的物质进行分类这两个学生独立活动和根据分类标准不同设计分类方法、完成分类图讨论分类标准、通过实验对物质进行分类这三个小组合作活动,目的是提供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的机会,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活动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与相关知识的巩固和内化,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则做好引导作用,及时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在小组汇报活动成果时,教师要根据汇报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或更正,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参与到成果展示中来,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点的内化提升,达到本环节拓展提升的目的,达成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2.4  课后反馈评价

通过课前和课内环节的实施,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相关知识点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感知和理解,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相关知识点的巩固和应用,也为了了解学生的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需要通过微信平台进行课前练习的第二次测试,通过两次测试能够更好地检验课堂学习效果,分析学生有效学习的程度。课后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重测成绩对每位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对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进行课后单独辅导。

学生反馈的情况是,学习资源方面,学生主要反映课前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流程不够清晰、课前练习关键词不明确。针对以上情况,学习资源和课堂教学活动做了相应调整,针对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这一问题,将学习目标做成图片,放在图文消息最前页,使学生学习前能够一目了然;针对学习流程不够明确这一问题,在每个学习模块的末尾增加操作提示,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流程;针对课前练习关键词不明确这一问题,笔者将课前练习相应关键词直接做成学习资源的一个内容模块,标题即“‘物资的分类练习”,做到了简洁明了,意义明确。

3  基于微信平台的化学教学原则

基于微信平台的教学设计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以外,还要贯彻以下教学原则。

3.1  探究性与个性化相结合

在基于微信平台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应注意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连同家长做好监督管理工作,虽然是学生自主学习,也要教师做好引导。课内环节是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的有机融合,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解决问题,教师可适当个性化辅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内学习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解决疑问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协作学习,以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学习资源的难度和种类应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到资源的多样性,“物质的分类”课前学习内容包括图片、视频、文字、测试题等多种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在课前学习过程中通过微信平台解答学生的疑惑,满足每位学生课前学习的需求。在课内教学时采用教师答疑、小老师辅导,小组合作等形式做到个性化辅导,帮助每一位学生掌握知识点,达到教学目标。

3.2  “碎片化”与系统性相结合

基于微信平台的课前学习,具备碎片化学习的特点,但学科教学非常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若只重视碎片化学习,学生不知道知识间的联系,一门学科的知识就会支离破碎,不利于学生的掌握。如何使系统化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相得益彰是基于微信平台的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资源设计时应做到,教学目标单一明确,学习内容精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将知识内容模块化处理,要以问题为导向,以教学重难点为聚焦,以教学重难点有效突破为目的,展开主题式学习。“物质的分类”课前学习内容包括PPT和讲解视频,其中PPT是完整的学习内容,而讲解视频将PPT的内容根据知识点分为4部分,录制了4段视频,每段视频只讲解一个知识点,然后将4段视频同时呈现在学习资源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需求去观看视频,通过这种方式,将“碎片化”的知识串在一起,使其具备系统性。

另外,要发挥翻转课堂教学的特点,利用好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课堂学习,将课前碎片化的知识连接成一个整体。

3.3  适量性与及时性相结合

适量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课前学习资源的适量。由于课前是学生通过微信平台对新知识的自主学习,为使学习者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学习资源呈现形式应简洁,内容应有一定的概括性。其次是课内活动要适量。通过课内丰富的活动促进学习者进一步内化知识,但是并不意味着课堂变成活动的堆砌,教师应根据课前了解的学习效果和教学内容特点合理设计课内活动,做到学习活动为知识学习而设置,在精不在多。最后是练习设置的适量。不论是课前自主学习后的微测试,还是课后的作业量,教师都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做到作业量适中,作业难度适中。

教师的及时反馈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有直接影响。以此,在课前自学时,教师要留意微信后台学生发送的消息,及时反馈,让学生知道即使在自学,教师也一直陪伴左右,给予他们信心;通过微信平台的微测试功能在学生做完课前练习后给出分数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学掌握程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表现,鼓励良好的学习行为,遏制与学习无关行为,多表扬、多鼓励。课后,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作业,有必要的话对个别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对学生做出总结性评价。

参考文献:

[1]田爱丽. 借助慕课改善人才培养模式[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4, (2): 13~15.

[2]王红, 赵蔚, 孙立会, 刘红霞. 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经典案例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 2013, (8): 5~9.

[3]吴忠良, 赵磊.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 中国电化教育, 2014, (4): 121~126.

猜你喜欢

教学流程教学原则微信平台
语文倡导“低碳课堂”策略浅析
评课寻其理返璞为求真
低年级聋生数学课堂流程探究
浅谈现代中职英语教学方法
新媒体时代微信舆情的监控策略研究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小步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初探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