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文化理论框架下教师书面反馈与写作的互动模式研究

2019-09-01冷琳

文教资料 2019年17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

冷琳

摘    要: 本研究以社会文化理论为框架,分析以书面反馈为中介的二语写作教学过程。研究显示:良好的写作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成果。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发挥调控作用,正确引导;学生要发挥能动性,积极参与劳动分工,内化中介内容形成自我调控,才能不断拓展最近发展区。并提出反馈促学效用受到教师对反馈策略的使用和学生能动性发挥程度的影响,不能急功近利。

关键词: 社会文化理论    教师书面反馈    大学英语写作

一、引言

写作是一个反复修改、不断提高语言能力的过程。在我国以往的学习环境下,教师书面反馈是学生获得建议,提高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然而大学英语作文评改耗时低效,“中国大班上课的方式使批改作文成为教师沉重的工作负担”[1]。尽管目前写作反馈方式多样,但是教师书面反馈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到底如何批阅作文提供反馈,不仅困扰着大学英语教师,而且关乎着反馈促学效用的展示。教师书面反馈与学生写作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认知中的中介作用。本文以社会文化理论为框架,厘清“教师—反馈—学生”的关系,以提高反馈效率,使学生获益。

二、书面反馈的现状

写作反馈指的是读者给作者提供的输入,目的是为作者修改自己的文章提供信息[2]。自20世纪90年代,Truscott与Ferris之间的纠错论辩促使人们正视这一习以为常的反馈现象并深入研究。多年来的实证研究表明,有效的书面纠错能提高写作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目前国内教师书面反馈的研究内容有反馈现状、反馈来源、习得效果等。

把握现状及特点是书面反馈研究的基础。王俊菊[3]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多数受试教师的书面反馈属于纠正型;纠错种类主要是语法问题;教师对待学生作文的总体态度是否定性的。这一研究发现在现今教学中依然存在。如在受访教师中“只有3.7%的教师认为使学生有很大进步”[4]“着眼于语法和拼写的错误”[5]。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反馈来源随之多样化。目前二语写作反馈呈现教师反馈、同伴反馈和网络反馈共存的局面。但是,杨苗[1]、周一书[6]、杨丽娟[7]的反馈研究发现,尽管反馈源越来越丰富,但教师反馈的主体地位不容置疑。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对促学效果的考察。王颖[8]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研究表明,接受教师反馈并及时进行修改的实验组同学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姜琳[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元语言反馈相比其他反馈类型在语言形式的习得方面更具有促学优势。曾冬梅[10]考察了间接反馈、直接反馈和元语反馈对语法形式学习的作用,结果三种书面反馈的促学效果相当。

三、社会文化理论简介

社会文化理论是苏联学者维果茨基提出,并和团队成员共同发展完善的。根据社会文化理论,人类认知的最重要形式都是在与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的互动中发展而来的[11]。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中介(mediation)、内化、最近发展区和活动理论。

中介是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调控是其重要概念。人类与世界的聯系是以工具为中介调节的,既包括物质工具,又有符号工具[12],“语言是最基本的调节工具”[13]。调控包括它物调控、他人调控和自我调控三个阶段。

通过工具将人类对外界的认知转化为自身能力的一部分就是内化的过程。Lantolf & Throne[14]认为,内化机制通过模仿实现,模仿又通过社会文化调节而实现内化。只有当模仿成为有意识、有目的认知行为,内化才会发生。人类获得的能力都是文化工具调节并内化的结果[11]。值得注意的是,“内化并非一次性的和线性发展的,它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也会有波动与反复”[15]。

人类认知能力的可变性引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指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程度与在成人指导或更有能力的同伴协助下能够解决问题的潜在能力之间的差距[16]。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学生个人无法达到或完成,但是在老师的帮助,也就是书面反馈工具的调节下,通过内化作用能够完成的任务或实现的目标。

活动术语首先由维果茨基提出,指的是心理发展得以实现的社会实践。活动理论将社会文化理论的各分支统一在实践活动的框架下,并以此分析各自在活动中起到的作用。目前普遍以Engestr?魻m[17]提出的三角模型为代表,如图一所示。

图一    活动理论三角模型

该模型展示了“主体在自身动机和目标客体的驱动下,采用一定的中介工具,作用于客体并将其转化为成果的过程”[18]。这一过程还受到规则、共同体和劳动分工等构成要素的影响。

四、反馈与写作:社会文化视角的阐释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以学生写、教师改为主要模式,书面反馈是师生间联系的唯一途径。活动理论清晰完整地阐释了教师书面反馈的作用过程。这一模式反映在活动理论三角模型下,可分解为活动(1)、(2)、(3)和(4)。

活动(1)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布置的作文题目和要求是客体,活动的成果是学生借助已掌握内化的语言形式为中介进行自我调控,完成作文的初稿。在活动(1)中,模型的下半部分是空的,因为此时的活动是单一型的,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并未参与。活动(2)中,教师是活动的主体,学生作文是客体,活动成果由学生的初稿转变为带有教师书面反馈内容的作文。教师以书面反馈为中介工具,传递作文修改目标,在实施这一行为的同时,教师主体受到多方规则的影响。如教师对学生语言能力、接受程度的认知,对学生作文的接受程度,教师对第二语言掌握的熟练程度、对语篇结构的认知程度和信念、对反馈的认识及书面反馈采用的形式和聚焦点。与此同时,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劳动分工,即作文的评改活动。学生阅读、思考并接受反馈内容;教师完成了自己扮演读者,进行书面反馈的劳动分工。很显然,教师与学生一起构成活动(2)中的共同体,成为一个重要的调节要素。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写作
基于AES系统的大学英语作文反馈研究
基于iTEST测试系统和句酷批改网的大学英语写作混合式学习模式
改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对策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革探索
母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写作课程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给大学英语写作课带来的新思考
大学英语写作评改刍议
浅谈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英汉思维差异及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