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学区一体化管理
2019-09-01李福德
李福德
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学区一体化管理策略是指探索研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对低年级学段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中心学校进行学区一体化管理,破解制约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诸多疑点难点问题,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实践,学区制定了“四步走”发展策略,使乡村小规模学校小而优、小而美,实现学校特色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学区一体化 教育教学管理
为了实现人事、财务、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应实行学区一体化,运作模式为七个一体化: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教师一体化配备,科研一体化提升,财务一体化结算,教育资源一体化共享,学区各校一体化发展,考核管理一体化推进。
一、建章立制,实现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
学区成立工作委员会,实行学区校长负责的集体领导机制,明确成员的具体职责,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安排工作,及时研究制定相关的学区管理制度,处理一些重大事宜。制订实施年度方案,明确年度及学区的工作目标、任务和具体内容,所属学校再依据学区工作要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工作计划,开展各项活动。学区结合各校工作计划予以适时的指导、检查和评定。制定统一的作息时间表,规范学生的在校时间;健全学区工作委员会制度,学校考核管理细则,教师考核管理细则及教师结对帮扶制度,教学研讨公开制度,学区课题合作研究制度,学区教育资源共享制度,学区课程资源共享制度,学区信息互通交流制度,引领、指导和规范学校的管理行为和教师的从教行为。将寄宿制小学、中心小学成熟、规范的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推广到学区所属各小学中,达到加强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学校间管理交流、促进学校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统筹协调,实现教师一体化配备
按照民乐县教育体育局下发的教师编制,深入了解教师的知识结构、兴趣特长及专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和所属学校的教师需求情况,统一教师调配,形成老中青结合的学科间优势互补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教师团队。实施校长负责制,均衡教师的工作量,统一协调学校教师的课程安排,确保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导向引领作用,逐步形成教师的成长梯队,为每一个教师搭建适合的成长平台,为他们实现自我突破创造条件。立足长远,制定教师培训制度,彻底打破寄宿制学校、中心小学轮流培训而规模小的学校因无力承担培训经费教师得不到培训的局面,在学区层面上统筹安排,重点培养,为每一个老师都提供学习与锻炼的机会。发挥音体美及幼儿教师的专业优势,通过“集中培训,示范引领,交流提高”的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实现学科教师的顺利转型。即每月举办一次音体美教学和学前教育的专题培训,提高从事音体美教学、学前教育教师的业务水平;每周寄宿制小学和中心幼儿园定期选派音体美教师和幼儿教师到学区所属其他学校进行课堂教学,对其他学校从事音体美教学和学前教育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指导;每天利用QQ、微信信息交流平台互相学习与交流成果,建立帮扶帮教档案,年终对专业帮扶的教师进行专业测试和专业课课堂教学评定,以此作为帮扶学校及帮教教师的年终考核依据,让现在分专业的教师经过帮教成为专业化的教师。
三、科学引领,实现教研一体化提升
借助学区化管理平台,开展学区教学教研,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切入点,定期在学区内开展“薄弱学科探索课”“优势学科提高课”等教研活动,推进学区教研有效开展。成立学区中心教研组和课题组,定期开展学区教研活动,增强教研和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尝试并形成“一个思路,两层督导,三种途径”的教研模式。
一个思路,即“规范常态课堂——同步主题教研——联校结盟带动”这一工作思路。从常态教学入手,遵循教育规律及学生实际情况,规范各校课堂教学;在同步教研中强化和提高教学能力及水平;通过联校交流形成学区内教师间的互助、合作,使不同个体的知识与能力在探讨、分享中得到提升,有效促进学区内教师整体教研水平的提升。
两层督导,学区督导分为督学责任督导和学科研究中心两层督导。学区责任督学督导的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条件改善等方面的情况。学科研究中心组的督导主要针对的是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课堂教学的操作及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除了集中督导外,还提倡个体调研,即结合学科教研、骨干培训、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调查到学区学校随机自行听课。通过督导解决所属学校教学常态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并有針对性地解决学科教师的困惑进行教学改进。
三种途径:一是教研活动同步。学区依据教学实际及教师实际需求,每学期设置三次主题教研活动,学校依据学区确立的主题同步开展相应的教研活动,不断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反思成果,以便在学区组织的专题研讨中畅谈成效与困惑,拓宽研讨的广度与深度,从而提高活动信度、效度和影响力,提高学区内教师的教研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教师联校研修。学区采取学科组联校结盟、学科教师联校结对、同学科教师联校听课等形式,让学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与青年教师牵起手来,解决校本研修中缺少典型经验、专业引领不够等问题。实行“一师双徒”模式即由一位学区名师(包括市县级名师)带领学区所属小学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两个层面的徒弟,形成联校教研团队或研究小组。目前,学区师徒结对共17组68人。三是建立信息平台。学区成立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两个年龄段语数外及艺体教育、幼儿教育8个学区中心教研组,借助张掖市教育信息网教育空间的技术支撑,建立学区互动教研平台,同时建立多个学科QQ教研互动交流群,开展专题研讨,实现信息即时交流、资源随时共享,促进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更新教学观念。
四、精打细算,实现财务一体化结算
针对学区各校资源配置的差异及规模小的学校无力更新教学设施无力承担教师培训经费使教师得不到适时培训的现状,学区确立“保运行,促提高”的发展思路,在学年初学区会计会同学校校长对学校的开支情况进行细致的预算,在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的情况下,统筹出一部分资金分别用于改善薄弱学校教学设施和教师培训工作。对所属各校硬件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充分发挥硬件资源的使用效益,高效共享。学区每学期统筹15%的公用经费用于改善各校尤其是薄弱学校电化教学设施。
五、因校制宜,实现教学资源一体化共享
学区根据学校规模的大小、所设教学班级的多少,统一调配教育硬件设施,做到不盲目购置多余的物件,避免因财力有限购不起大型教学设施的尴尬,尽可能做到能买就买,物尽其用。让优势资源集中到寄宿制小学和中心小学,形成强大的资源优势,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在规模较小的学校配置最基本的教学设施,避免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同时实施图书流通制度,学区统一购置图书,然后根据学校情况下发到所属各校,进过一段时间确保学生都读过后,进行二次、三次调配,交流更新到其他学校供学生阅读,让图书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六、连片结对,实现学区各校一体化发展
学区采取连片与结对并举的方式,带动学校向纵深发展。依据学校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让近邻的学校之间便于交流,学区将所属各校分成上、中、下三片,分别由中心校和寄宿制小学牵头,组成片区,成立片区委员会,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指导本片区内各校的具体工作,让课堂教学、少先队活动、德育教育、专题教育活动等在相互交流与碰撞中引起教师的感悟与反思,并在各自的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高,从而形成片区内的综合实力,支撑本片区内的学校走上新的高度。让教育资源多、师资力量强、富有教研成果的学校结对帮扶一所薄弱学校,分别从以上三个方面对帮扶学校进行对口支援、教师培训、专业引领,让薄弱学校在保证基础设施运转的基础上,向精品学校管理迈进,从而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保证每一所学校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七、區校并举,实现考核管理一体化推进
学区本着激励、客观、全面、导向的原则,成立考核工作委员会,分别从联片学校、结对帮扶、帮教成效及教师个人工作成效四个方面,严格依据学校考核细则、教师考核细则的内容要求,对学校、教师进行综合评定。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教师平时工作情况由学校记载,学区根据日常管理情况,定期对所属小学的教师工作情况予以检查指导,年终对其进行综合考核,实行量化打分,作为评先晋优的依据。通过奖先罚劣,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推进学区工作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敏.村小规模学校如何走向“小而美”[EB/OL].新浪网,2015.12.
[2]张学成.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困境与出路[EB/OL].中国社会科学网,2015.10.
[3]顾顺海.农村小规模学校困境:教师称等下课等工资等退休[EB/OL].新华网,2015.02.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学区一体化管理探索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编号:GS【2018】GHB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