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德同城化背景下的德阳特色小镇产业融合研究※

2019-08-31罗小军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德阳文旅小镇

罗小军 白 鑫 于 浣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德阳 618000)

特色小镇建设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美发达国家。因为工业转型、资源枯竭等原因,其依托小镇转向特色化发展道路,进而发展形成新的特色小镇,比如法国维特雷、德国沃尔夫斯堡等。另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围绕这些新兴产业,又形成了新的产业集群特色小镇,比如法国普罗旺斯、美国格林威治等[1]。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我国传统小城镇建设重点是围绕产业发展和居民美好生活两个方面形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我国产业发展也面临转型升级,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诉求也越来越高,比如更好的美食、更好的环境、特色的文化等。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特色小镇的核心功能,包括传统小城镇的生产、生活功能,新需求的文化、旅游、生态功能等。而特色小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生产聚集与消费聚集,生产聚集空间形成了产业集群,消费聚集空间形成了生活、生态、文化、旅游等消费集群[2]。并且随着大城市的都市扩散效应,围绕大城市周边形成了诸多疏解城市功能的特色小镇。

1 德阳特色小镇建设现状

1.1 特色小镇形成机理

德阳特色小镇的形成机理就是小城镇的形成机理。首先,德阳属于工业城市,第一批自然形成的规模化小镇就是工业特色小镇,不少工业小镇是在成德同城化模式下形成,承接了成都的部分产业转移功能,这些属于生产聚集的产业特色小镇。生产聚集小镇很明显的特点都是围绕交通干道形成,方便工业产品生产、物流运输,所以围绕“成—德—绵”“成—什—绵”“成—中—南”的高速交通网路聚集了大量小城镇。包括金山镇军民融合小镇、师古镇雪茄风情小镇、仓山镇中国音乐小镇等特色小镇,主要以工业和商贸产业为主形成的特色小镇。其次,城镇化、工业化小城镇形成之后,就开始向特色化发展,形成了消费聚集生活小镇,其中最多的就是旅游与文化消费形成的小镇。这些小镇可以满足广大城市居民的休闲、旅游、度假等多方面需求,所以得到快速发展,在这些小镇内都聚集了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进而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链,比如孝德镇年画年俗小镇、孝泉镇德孝文创小镇等旅游型特色小镇。最后,还有部分小城镇是围绕城区建设,这些小镇是为了疏解城市功能而形成,比如工业产业转移形成的黄许镇、小汉镇等。

1.2 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有序推进

2017年3月,德阳首批规划建设的14个特色小镇培育被提上日程。一是特色小镇机制保障有序开展。2017年6月成立特色小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目前已创建1个国家级特色小镇(金山镇军民融合小镇),2个省级特色小镇(仓山镇中国音乐小镇、师古镇雪茄风情小镇)。二是培育梯度格局形成。按照目前的培育梯度,从地域分布、地形区域、特色小镇类型来看,已经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培育特色小镇,如表1所示。三是产业发展特色明显。从14个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状况来看,每个特色小镇都具有代表性。

表1 德阳市特色小镇情况一览表

注:根据《德阳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7-2022年)》整理。

1.3 特色小镇“产文旅”资源融合初步形成

根据全国特色小镇创建经验,特色小镇的“产业+文化+旅游”的“三位一体”必须突出,其中产业是特色小镇的创建基础,文化是特色小镇的灵魂,旅游是特色小镇的重要辐射功能[3]。如表2所示,德阳首批14个特色小镇中,从旅游的功能和定位视角分析,可以分为两个类别。第一类是旅游从属型特色小镇。以金山镇、师古镇、仓山镇、黄许镇4个特色小镇为代表,这4个小镇的产业突出,但是旅游资源缺乏,旅游资源的功能只是补充功能。第二类是旅游主导型小镇。其中有旅游特色小镇10个,都是旅游主导型特色小镇,这些特色小镇旅游资源比较突出,以旅游产业为核心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旅游产品业态在不断丰富。归纳起来,德阳的旅游特色小镇核心文旅资源包括:乡村旅游资源、三国文化旅游资源、三星堆文化旅游资源、名人文化旅游资源(孝文化和马祖文化)4个类别。

表2 德阳市特色小镇“产文旅”资源现状表

1.4 特色小镇产业融合模式特色凸显

从全国特色小镇的产业融合要素来看,以“产业+文旅”融合、“产业+城镇”融合、“文旅+城镇”融合3个类型为代表,最终实现“产业+文旅+城镇”融合的路径[4]。从表3可知,德阳特色小镇产业融合模式以“文旅+城镇”融合模式为主,有9个特色小镇,这些特色小镇以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础,不断丰富旅游产业形态,形成生态、环保、宜居的文旅生活小镇。第二是“产业+文旅”融合模式的师古镇、冰川镇、仓山镇,这种模式是以产业为基础,突出文旅产业的吸引功能,力争形成产业和文旅的双核驱动模式。第三是“产业+城镇”融合模式,以金山镇、黄许镇为代表,这种模式是完全以产业建设为核心,以完善小城镇的生活宜居功能为补充,文旅功能是在小城镇建设基础上又一次补充和完善。

表3 德阳市特色小镇产业融合模式表

2 产业融合视角下德阳特色小镇存在问题

2.1 资源融合形式单一

从产业角度来看,德阳特色小镇的主要产业资源包括农业、工业、旅游业、文化业、城镇建设产业等方面,这些资源的融合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表现为融合形式单一,要素配置不完善,资源融合力度不够深入。一是产业资源融合刚刚起步。比如金山镇以军工产业为核心的融合还在起步阶段。二是产业资源融合的产品单一。比如德阳的“文化+旅游”特色小镇资源融合,形成的产品都是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产品形式是一日游的旅游文化产品,缺乏层次丰富的产品业态。三是产业资源融合的集约化程度不够。当下德阳特色小镇的产业、文化、旅游、城镇建设等都还处于相互分割状态,要素的融合集约并没有形成。

2.2 技术融合创新不足

产业技术融合是指在产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下形成的不同产业价值链之间的相互渗透[5]。比如特色小镇的信息化技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特色小镇的运营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模式创新等管理创新。目前,德阳特色小镇建设还在起步阶段,比如特色小镇并没有建立单独的运营管理主体,还延续的是园区、乡镇、村委会等主体管理模式,政府既要参与建设,又要负责运营,从特色小镇的投入运营角度来看,还延续着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并没有体现出特色小镇的模式创新性。

2.3 市场融合竞争不足

市场融合是指通过产业融合能够形成适应市场的各种产品,比如一二产业融合形成的农业加工产品,二三产业融合形成的工业旅游产品,一三产业融合形成的乡村旅游产品等。从德阳特色小镇的市场融合角度来看,每个特色小镇都形成了市场融合产品,但是这些产品只有个别影响力和品牌力很高,更多市场产品在区域内的市场竞争力并不突出。一二产业融合方面,师古镇形成了雪茄制造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但是二三产业融合、一三产业融合就没有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二三产业融合方面,金山镇的军民融合也还没有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产品。一三产业融合方面的德阳乡村旅游产品,以乡村观光产品、乡村文化产品比较突出,比如土门镇、九龙镇的乡村旅游产品,孝德镇的年画乡村旅游产品等,这些乡村旅游产品已经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但是在成德地区范围内而言,这样的竞争力并不突出,从实际的调研情况发现,不少游客反映德阳市乡村旅游产品的“单调”“无聊”“体验性差”等特点,这些都成为限制德阳乡村旅游进一步提升的巨大瓶颈。

2.4 功能融合叠加不足

特色小镇的功能很多,比较突出的是产业、社区、文化、旅游、乡村等功能。从德阳市的特色小镇建设来看,功能融合的叠加效果并不明显。一是产业与旅游功能叠加开发不足。如金山镇、黄许镇、师古镇、仓山镇的特色小镇产业与旅游融合不明显。二是产业与社区功能叠加不足。在调研中发现,特色小镇的“生产与生活融合,社区功能配套”的功能融合叠加并不明显,比如金山镇、黄许镇的城镇建设完善,社区建设投入增多,但是企业人才还是更多在成都、罗江、旌阳区等市区居家生活。三是产业与文化功能融合不足。在调研中发现,德阳部分特色小镇文脉不突出,文化功能开发不足,特色小镇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乡村文化特色挖掘不够,旅游开发与文化开发走的是两条路线,比如清平镇强调的羌汉风情文化,但是在小镇建设中表现并不突出,九龙镇的“山地运动文化”、土门镇的“玫瑰文化”、集凤镇的“中医养生文化”、冰川镇的“养生文化”等与旅游产业开发结合不够。这种小镇的产业文化不突出,导致文化元素不突出,形成一种文化与旅游的碎片化开发模式。

3 成都市特色小镇建设经验借鉴

3.1 德源镇

德源镇是成都市郫县的工业型小镇,小镇的培育经验包括以下3点。一是“产业+城镇”融合突出。小镇围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建设创业孵化核心区,引进创新创业项目1 206个,围绕创业孵化核心区和生活服务区,在小镇范围内引水入镇,完善了城镇建设,优化了城镇景观设计、优化街区绿化等。二是“产业+文旅”融合产品丰富。一二产业融合形成了豆瓣、大蒜等农产品加工产业。一三产业融合形成了乡村观光产品等。三是“文旅+城镇”融合影响力广泛。小镇文化特色方面提炼了大禹治水的感恩文化、乡土文化特色的东林寺“抢童子”大庙会及大蒜节,筹建豆瓣、蜀绣等非遗技艺展示公园等。文化特色已融入了小镇的公园建设、文化院坝建设,因此在小镇的文化传播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3.2 城厢镇

城厢镇是成都青白江区商贸型特色小镇,小镇的培育经验包括以下3点。一是小镇的商贸产业基础扎实。入驻有京东物流、中国物流等企业200余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家,中国物流百强企业60余家。二是小镇的政策优势突出。城厢镇地处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域,自贸政策为小镇的产业、城镇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条件,所以城厢镇的城镇建设迅速。三是小镇具有一定的文旅功能补充。作为商贸产业为核心的小镇,文化与旅游功能属于补充型作用,城厢古镇作为小镇的文旅功能,小镇的彭家珍大将军专祠、陈家宗祠、绣川书院等文化资源、名人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等都很具有特色。

3.3 安仁镇

安仁镇是成都市大邑县的文旅型小镇,被誉为“中国博物馆小镇”,小镇的培育经验包括以下3点。一是小镇文旅融合突出。小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础,聚集了35座博物馆、27座老公馆,形成了如织布、染布、木艺、酿酒等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集群。展现了川西古镇文化、公馆文化、博物馆文化旅游特色,实现了古镇旅游资源的全域开发。二是农旅融合价值链延伸。小镇充分利用周边乡村旅游资源,形成了乡村观光旅游产品,将农业及其产品向旅游产业的价值链高端延伸。三是“文旅+城镇”融合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小镇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在小镇周边的林业治理、水资源治理、城镇环境治理等方面效果比较突出,展现了生态环境优美、公共绿地配套完善、基础道路完善的美丽小镇风景。

4 加快推进德阳特色小镇建设的建议

4.1 挖掘多样文脉,加强产业资源融合

从德阳市的特色小镇文化功能来看,除了西外乡的三星堆文化具有独特性,其余小镇的文化特色并不突出,在单一文化不突出的前提下,需要进行多样文化的组合,形成多样文化特色的资源融合路径。比如金山镇应该突出军工产业文化,同时还可以突出我国工业制造的工匠文化,打造工业旅游典型示范点。德阳市的特色小镇建设既要突出产业延伸文化,又要突出地方特色文化,注重多样文脉提炼,加快区域产业资源整合。以文旅功能融合为路径,通过资源转化、嫁接、融合,实现“产业+文化+旅游+城镇”的资源融合。从表4可知,德阳特色小镇主要可以提炼的文化包括三国文化、乡村文化、工业文化、商贸文化等。

表4 特色小镇资源融合路径表

4.2 创新经营理念,加强产业技术融合

技术融合是产业融合的重要基石。如师古镇、土门镇的一二产业融合技术,需要注意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技术,包括农产品的分类分级、预冷、储藏等技术使用。一三产业融合技术方面,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农产品生产技术等非常重要,如土门镇的玫瑰生产技术、集凤镇中药养生技术、冰川镇乡村养生技术等都需要体现出旅游特色,让一三产业融合更加具有旅游特色和文化特色。而在乡村旅游的体验技术展现方面,需要增加乡村智慧旅游产品和服务,全面提升乡村旅游体验和旅游品质。推进旅游小镇旅游方式向“高端游”“定制游”“主题游”等技术方向的转变。归纳起来,在产业技术融合方面需要展现的技术包括:现代农业技术、高端智能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等。

4.3 创新机制,加强产业市场融合

满足市场需求是产业融合的重要目的,从我国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市场需求来看,市场对于体验文化、体验旅游产品的需求旺盛,所以德阳市在特色小镇的文化与旅游功能展现方面,需要突出乡村与文化的体验性特色。比如孝德镇年画文化、西外乡三星堆文化都可以加入虚拟旅游、VR主题体验旅游等市场特色。土门镇、九龙镇需要围绕九龙山打造特色乡村民宿产品,真正将游客留下来。白马关镇、马祖镇、清平镇、孝泉镇的文化特色可以融入研学旅游、修禅旅游、森林养生、孝文化行动体验等特色,满足市场的体验需求。同时,为了迎合市场的多样化需求,需要进一步延伸特色小镇的特色乡村餐饮、特色旅游商品、特色住宿、特色娱乐项目等旅游功能。

4.4 接轨市场,加强产业功能融合

产业功能在融合中得以凸显和深化,同时又创新了该产业功能发挥的途径。一是加快功能叠加与融合。比如师古镇、金山镇、黄许镇可以通过“产业核心区——工业旅游展示区——旅游区产业成果植入应用”等路径实现融合,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价值,开发科普教育、会展旅游等衍生产业,将区域内景点有机串联,设计工业旅游新模式。二是加快产业与社区功能融合。比如金山镇、师古镇、黄许镇等培养小镇社区意识,打造小镇生活“创意空间”,集聚各类精英人才,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心灵归属感。三是加快文化与旅游功能融合。整体小镇突出乡村休闲文化特色,再提炼小镇的独特地域文化特色,融合形成文化与旅游功能特色。将文化元素渗透到小镇建设的各个方面。比如土门镇、九龙镇、孝泉镇、清平镇等,需要打造特色文化景观小品、文化景观街道、文化景观公园等,加强特色小镇的功能融合。

猜你喜欢

德阳文旅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三线建设时期的中国城市化——以四川德阳为中心
文旅照明的兴起
车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