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域文化的江苏旅游风情小镇培育路径研究※

2019-08-31黄志刚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风情小镇旅游

黄志刚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总和。[1]风格迥异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自信的本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2]。本研究关注特定区域的地域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重点探讨基于地城文化的江苏旅游风情小镇培育路径。

1 江苏省旅游风情小镇概况

旅游风情小镇是依托独特地域文化、乡土民俗、历史遗存、传统工艺、舌尖美食等资源,打造形成的情调韵味浓郁、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游宜业休闲集聚区[3]。2017年3月,江苏省印发《江苏省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计划培育50~100个旅游风情小镇,按照5A级景区服务标准建设,坚持“一镇一特色”,突出地域、文化、建筑等特色,为全省旅游业转型升级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017年4月,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公布了首批13家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单位。2018年9月,江苏省政府公布了首批旅游风情小镇考核结果,并公布了第二批20家旅游风情小镇名单。

国家层面目前尚未针对旅游风情小镇出台有关政策,作为旅游强省的江苏省,和邻近同为旅游强省的浙江省、安徽省,近年来都在相关文件中提出了旅游小镇或旅游风情小镇的建设规模、行政区划和创建要求等内容,详见表1。

表1 江苏、浙江、安徽三省旅游风情小镇创建细则比较

2 旅游风情小镇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的历史文化景观和风貌难以保留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现代化的时尚建筑正逐渐吞食小镇的历史文化街区,部分旅游风情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容易进入大拆大改的误区,破坏历史文化景观的改建,极易导致小镇的传统风貌发生不可逆转的破坏,更会使小镇的传统文化逐渐消亡,以致出现各地小镇同质化现象的结果。另一方面,随着游客流量的迅速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旅游风情小镇的历史文化景观与风貌。尤其在旅游旺季,景区游客承载压力过大,小镇经常出现拥挤不堪的场面,对古迹、建筑等造成了破坏,同时也就造成了小镇商业设施的大幅增加,特别是游览路线上的各类商铺层出不穷,改变了旅游风情小镇建筑的景观特征,破坏了旅游风情小镇的人文氛围,导致其传统文化风貌和景观难以保留。

2.2 旅游产品特色不鲜明,缺乏高端要素

很多地区的旅游风情小镇开发水平仍然较为落后,旅游产品缺乏地域风情,缺乏特色,文化特征不够鲜明,或是同一类型重复建设,简单模仿,不能满足游客个性化、人性化的深层次需求,旅游体验度较差。另外,部分旅游风情小镇基于同一区域的地域特征开发,环境、历史、习俗等都具有很多相似之处。旅游风情小镇开发设计的问题还表现在缺乏有地方代表性的纪念品及旅游产品;加之对地域文化挖掘不深,缺乏能留住游客的有深度内涵的景观,更不能提高重游率,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镇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具体表现为招聘高端人才不足,引入高端企业不够,培育创新驱动项目不多,导致高端要素集聚不够充分。

2.3 地域文化特质的表现深度和广度不足

文化是旅游风情小镇的核心要素,传统的地域文化应在旅游风情小镇得到充分挖掘、整理与传承,使历史文化遗存得到保护,从而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4]。目前,很多旅游风情小镇地域风情文化只是进行单一的静态展示,缺少深刻体验度的文旅产品。小镇缺乏总体的合理培育路径,片面模仿城市规划格局,对地域文化理解不透彻,展示不充分,过度考虑经济产出,未考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小镇地域文化特质的表现深度和广度就严重不足,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地方文化形象和特色难以深入游客心中,文化元素乏善可陈。

2.4 规划不完善,业态布局与系统功能不合理

旅游风情小镇的发展需要系统的多个功能支持,其各个空间的发展规划、业态布局受不同管理部门的影响。如果操作不当,难以获得规划的协同效应,进而影响小镇整体发展[5]。当今,各级政府已经制定了相关文件,但在旅游风情小镇的规划上仍然不够完善,不够缜密。部分地区的小镇规划层次低,对当地的旅游资源状况、配套基础设施、地域文化特质等综合要素没有充分评估。例如,会展类旅游风情小镇的开发规划对内外交通系统、配套酒店、各类商业功能要求较高,特别是会展旅游在短时间内带来的大量客流,要求小镇内部有完善的交通网络系统,而一些地方政府难以对这些功能系统做出完善的规划,从而造成小镇业态布局不协调,各服务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没有形成。

3 基于地域文化的江苏旅游风情小镇培育路径

3.1 融入地域文化,建立旅游风情小镇培育路径与目标

旅游风情小镇的建设规划实际上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小城镇建设,小镇创建的最初目标应是“小微型城镇化区域”,具备完整系统要素的街区空间架构和能适应人口集聚化生活需求的城镇化设施[6]。同时,旅游产业也是旅游风情小镇建设的推动力,小镇在完成小微型城镇化区域建设目标后,应以自身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配套服务设施为依托,形成“旅游型区域综合体”,具备较强的旅游吸引力和旅游接待能力。另外,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与风情氛围是构建旅游风情小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小镇要拥有独特的地方文化元素、景观特色和主题文化产业,系统融合在具有整体感的高质量街区、协调的建筑形式和富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性系列产品当中,逐步成为“独特型地域文化风情带”。最后,商业业态是小镇焕发活力的关键要素,小镇要合理布局与培育富有活力与个性的商业业态,形成业态多元、分区明显、集聚效应显著的“活力型旅游商业业态”。这四条培育路径与目标逐步递进,相辅相成,如图1所示。

图1 旅游风情小镇培育路径与目标

3.2 借助江苏地域文化元素,丰富旅游风情小镇内涵建设

地域文化的导入与呈现是旅游风情小镇开发设计与规划中的关键培育内容。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内涵深刻的江苏地域文化为旅游风情小镇的深层次、高品位、多业态培育创造了独具价值的有效路径。江苏的各类地域文化,包括金陵文化、苏东海洋文化、淮扬文化、楚汉文化、吴文化、水文化、山文化、平原文化等,都是有研究和使用价值的传统文化。旅游风情小镇需借助旅游活动这个平台,更加丰富江苏地域文化的发展空间,使地域文化系统化呈现,并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创新,以此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从而丰富与充实旅游风情小镇的内涵建设,详见表2。

表2 首批与第二批江苏旅游风情小镇(部分)地域文化元素

3.3 重塑管理部门文化价值观,完善文化服务体系

旅游风情小镇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要先让政府职能部门,特别是旅游管理机构的管理者队伍和小镇居民重新建立长远的文化价值观念,重视小镇的文化价值塑造。另外还要改变部分职能部门领导片面追求税收业绩、投资指标和旅游形象工程的落后思维。文化氛围,特别是地域文化培育的长效性会使其在旅游业发展进程中不如经济产出速度快,但根据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文化建设才是旅游风情小镇发展的最终趋向和精神财富。旅游风情小镇文化建设的载体是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近年来伴随越来越多的游客对地方文化的追寻,很多小镇目前的文化设施设备已无法满足游客的文化追求。需要进一步完善文化服务架构来配合各具特色的小镇文化建设,包括地方文化图书室、地域风情博物馆、展览厅、文化广场和培训等。例如苏州震泽丝绸风情小镇和旗袍风情小镇,可以开设丝绸文化展览馆和吴文化图书馆,西渚云湖茶禅小镇可以建造茶主题文化广场、开展茶艺培训、开设茶文化阅览室等。

3.4 将地域文化要素纳入旅游风情小镇评价指标体系

旅游风情小镇的评价指标体系往往从税收、投资、服务配套、生态治理、制度保障、人居环境等方面进行量化综合评价。由于江苏的旅游风情小镇并不是基于行政建制的,而是非镇非区的,所以应依据针对性、全面性、独立性、系统性、可测性的评价原则,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为促进旅游风情小镇的长效化发展,应将地域文化要素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单独成项,单独评分。地域文化要素项目的指标分项设置详见表3。

表3 旅游风情小镇地域文化要素评价指标

3.5 对地域文化进行数字化保护,实现小镇文化的传承

对地域文化进行数字化保护是当前文化遗产传承的必由之路,一方面,这是提供虚拟体验与寄托乡愁的物质载体,另一方面,可以提取地域文化基因,解决文化内涵的延续与传承问题。所谓数字化保护是利用测绘技术、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获取文化遗产的现状数据,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重建,恢复其原状[7]。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已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成功开展运用,并且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鉴于小镇传统聚落这种珍贵文化遗产的脆弱性及其不可再生性,作为经济文化发达的江苏省,不仅要保护其外在的实体建筑,更重要的是传承好内在的精气神,提取地域文化基因进行数字化保护。因此数字化保护还包括了对乡风民俗、节庆礼仪、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特别是有声语言和口传文化,通过数字化保护,就能更真实、更全面地记录地域文化基因,实现旅游风情小镇的文化传承。

猜你喜欢

风情小镇旅游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风情之旅
旅游
Xu Qixiong: Master in Gongbi Style
西部风情
唐时风情诗为伴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