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探讨

2019-08-30郭建宏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学科建设双一流

郭建宏

关键词:“双一流”;学科建设;图书馆学科服务

摘要:文章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以及如何从加强情报支持服务、深化及细化信息素养能力教育、强化学科馆员队伍建设、构建科学服务评估体系、借鉴成功模式及加强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大数据及智能化工具作用等六个方面不断创新和完善服务模式,扩展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7-0062-03

1背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具有培养高级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学科是高等学校的基础组成部分,重点学科建设是加快高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是提高高校履职效能的重要途径。

从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确立至“211工程”“985工程”“985平台”“211计划”“1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等项目,再到“双一流”高校及学科建设,我国高等学校及学科建设工作已走过三十余年历程。2015年10月24日公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要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建立“双一流”高校和前沿学科[1]。2017年1月24日,《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正式公布,该办法明确了“双一流”建设的必要因素:①卓越的科研创新能力。②丰硕的产学研合作成果。③良好的文化氛围。④优秀的师资队伍。⑤开放的国际交流合作。该办法同时提出,为促进良性竞争机制的形成,“双一流”的名单将是一份动态调整且数量有限的名单[2]。2017年9月,“双一流”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公布,入选高校42所,其中包括A类高校36所、B类高校6所。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此次入选该名单的一流高校共42所,A类共36所,B类共6所,一流学科建设的高校共95所(后又增加3所)[3]。

“双一流”旨在助力教育事业,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一直以来,高校图書馆在学校教育、文化建设、信息交汇与分享、科研项目等传统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双一流”建设大背景也要求图书馆在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开展并强化学科服务,不断发展和创新,满足用户更为深化、个性化的服务要求,推进高校一流学科的建设[4-5]。

2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

2.1学科服务的概念

关于学科服务的定义,目前业界尚无统一定论。我国关于学科服务概念的研究最早见于2003年,由张晓林[6]提出,后李春旺[7]、阳海燕[8]、师晓青[9]、孙杨[10]、康健等[11]、阎婷婷[12-13]等又对其进行了深化及拓展等(见表1)。

2.2学科服务的现状

清华大学图书馆于1998年最先开始提供学科服务,其后各大高校图书馆陆续开展,截至2018年仅有8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尚未开展相关服务。目前,已开展学科服务的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服务深度、服务模式不尽相同,在信息素养培训、咨询服务、学科知识服务、学科团队、院系互动、检索服务与导航、学科服务平台或体系、馆员设置与职责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多数高校在馆员设置、检索服务与导航、平台或体系建设方面所做工作较多,而仅有少数几所高校关注到学科团队培养、信息素养培训、咨询服务等内容(见图1)。

同时,各高校图书馆在馆员配置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多数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配置以兼职为主,专职学科馆员较少,配置的学科馆员学历以本科、硕士为主,少量为博士,多数学科馆员无相应学科教育背景,学科馆员专业素养不高且水平参差不齐。部分高校图书馆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下,学科服务建设工作开展得仍然不尽如人意[14](见图2)。

3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途径与方法

伴随“双一流”建设新形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及定位发生改变。除传统服务内容及模式外,高校图书馆还应在多个方面,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创新和发展服务模式,扩展学科服务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助力“双一流”高校及学科建设工作。

3.1加强情报支持服务

作为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的代表,“双一流”高校及学科建设需要大量情报信息支持,对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技术支撑、情报分析与获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图书馆的自身改革与发展可以借鉴其他国际国内高水平图书馆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学科馆员如果可以在高校学科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如在学科建设方向、方法、方式等方面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预判信息,高校学科建设工作将会变得事半功倍,且相应学科建设工作承担团队及领头人的工作效率将会得到极大提升。而学科馆员提供的综合性信息主要来自其日常的情报收集工作,其预判信息的准确性、可信度完全取决于情报收集工作的完成情况[15]。此外,优秀的情报收集及整理工作也会对高校国际期刊论文投中率、高校及学科在国际学术界的知名度提升具有正面的影响[16]。

3.2深化及细化信息素养能力教育

信息素养能力教育情况直接影响图书馆资源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利用。现阶段,多数高校一般仅采取选修课或公开课的形式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仅能覆盖部分学生及科研工作者。同时,因受众广、教师资源缺乏,用户的具体、实际要求反而不易被掌握。此外,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深度较浅且不够细化,一般缺少实践课程且课程效果并不明显,读者在有相应需求时往往需再次或深入学习才可掌握相关技能。据此,高校图书馆可将读者根据不同需求区分开来,细化信息素养能力教育课程,通过多种方式(如线上课程等)提供差别化的、实用性强、有针对性的多维度、多样化的教育及培训服务,使广大师生及学科建设团队、科研工作者等能够有效利用馆内资源满足相应需求[17]。

猜你喜欢

学科建设双一流
依托学科信息管理平台,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实践与发展探讨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双一流”为“青椒”打造更大舞台
“双一流”后,高校改革何处去?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