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作品“鱼跃龙门壶”的形体创作

2019-08-29宗卓芸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鱼跃龙门壶把泥料

宗卓芸

在紫砂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涌现过了众多的优秀的制壶名家,这些人的作品一代一代延续袭来,成为了后世创作的经典和模板,在学习,研究这些紫砂壶造型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创作的内在逻辑有着十分近似的共通点,那就是形体艺术的脉络依托时代和文化情感的描述。例如在明代,我们可以从明式家具以及明代建筑群落的造型中,窥探到几分当时时代审美的情感,再对比同时代的紫砂壶造型,就会发现,它们的艺术表现力竟然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可见紫砂壶艺的创作不能够悖离这一塑造逻辑,否则的话就会被时代的审美需求所抛弃,遗落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经过这些年的学习和创作,我逐渐开始尝试制作一些更加大胆的紫砂壶题材,对传统文化主题中的造型进行一种全新的塑造,作品“鱼跃龙门壶”正是这一实践的产物。这把壶选用常见的六十目紫泥原矿制作而成,这是一种紫砂壶制作中最为常见的泥料,泥质粗中带细,从视觉上就可以感受到紫砂泥料特有的砂砾感,摩挲其上,可令人爱不释手。我认为泥料的选择同壶身造型有着极大的关联性质,虽然无论是紫砂光货还是紫砂花货,都强调壶身细润不恪手,但如果从历史上名家能手的选择来进行分析,他们对泥料的选择实际上很有倾向性,在制作一些线条块面多变的紫砂壶如树桩壶、供春壶等等的作品时,会根据抽象以及仿生的程度来决定泥料的细腻程度,这无论从实用还是观赏的角度来看,都是能够提升作品审美艺术潜力的做法。

作品“鱼跃龙门壶”的主题取材自古典神话传说中“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壶身造型圆墩,重点将主题塑造在了壶流、壶把、以及壶钮的形态塑造上,尤其是壶把的造型,融入了当代紫砂雕塑中的手法,将故事中的“鲤鱼”、“龙门”还有“水”的形态统统详细的雕琢塑造了出来,其平面的原型来自于我们年画中“鱼跃龙门”“一步登天”等等的艺术形象,是常见的民间文化元素具现,浓缩了几个关键点的造型,并采用镂雕加捏塑的手法,塑造了龙门跟鲤鱼,作为两者的基础,汹涌的水流则采用了经典的如意纹来进行塑造,在体现活力的同时,彰显出充足的古典文化的感受,给人一种真实和虚幻空间交替延伸的审美感受,即便是将壶钮单独列出来,也是一件十分精致的紫砂雕塑陈设作品,这样精致的塑造与古朴,圆浑的壶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圆形的嵌盖平稳有力,平肩过渡到壶面,没有任何其他的装饰,仿佛国画中的大面积留白,而在壶身的底部线条之上,滔滔滚滚的刻绘水浪一瞬间将壶钮至壶底的空间拓展开来,无线拔高的距离给人一种身临水墨的绝佳观感,高耸的龙门似乎远在天边,青云之路近在眼前。

除此之外,作品“鱼跃龙门壶”的另一种表现在于壶流与壶把的塑造,在“鱼跃龙门”的故事中,有着鱼和龙的角色转变,而单纯的塑造鲤鱼越过龙门无法体现出这种形体上的变化,所以作品对壶流和壶把又进行了艺术化的加工,将鱼的形象塑造成壶流,将龙的形象赋予了壶把,象征着故事先后的次序,也象征着鱼龙变化的过程。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朝变化,青云直上,这是故事中最美好的一幕,这也是作品“鱼跃龙门壶”所要表达的祝福。紫砂壶形的塑造,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也离不开创作者个性和智慧的展示,如果两者能够巧妙的融合,那么作品就会展现出紫砂创作者全部的真情切意,作品“鱼跃龙门壶”当中所蕴含的塑造技艺,传统文化,让这件作品具有了美好寓意的同时,还有着当下时代赋予的设计思维,形体表现,不单具有古典的文化风味,还来带了寄入其中的美好祝愿。通过“鱼跃龙门壶”的创作,可以看出紫砂艺术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形体的塑造表现需要内外兼修,才能够相得益彰。

猜你喜欢

鱼跃龙门壶把泥料
浅谈潮州手拉壶的造型设计
浅析《腾飞提梁壶》的创作理念
鱼跃龙门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鱼跃龙门
云南建水紫陶泥料配比与工艺性质对比研究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鱼跃龙门
一粒珠
鱼跃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