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019-08-27杨红科

教师·上 2019年7期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有效教学

杨红科

摘 要:品德与社会是小学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对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发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资源并加以利用成为目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新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不论在课本教材,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蕴含了各式各样的教学资源,文章总结分析了目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发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几个建设性的对策,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1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9-0075-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小学品德与社会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以“五爱”为中心的社会公德教育和社会常识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门以社会生活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科目。由此可见,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范围绝不可以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内容,要全方位、多角度发掘和利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则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要素之一。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不足

(一)品德与社会教育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学校方面,在征订教材时未考虑学生学习情况,导致教材难度过高或过低,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同时学校对品德与社会课的考查也不够科学,考查内容只需要学生记忆、背诵,而对学生的理解考查较少,且品德与社会课的成绩在学习成绩评比中所占比例较小,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在教师方面,很多教师在学校、学生、家长不重视的恶性循环中也不重视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甚至出现了让学生自习、上课时间学习其他科目的情况,教学投入明显不足,教师不重视课程资源的发现和利用。

(二)缺乏配套的教学方式

在许多学校的品德与社会课上,往往都会出现同样的场景——教师在讲台上读教材内容,遇到重点难点只是粗浅地进行讲解,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没有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将要讲的内容在课堂上通读一遍之后就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其他课程。利用课程资源的目标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很难实现。

(三)教师对课程和教学的认识存在局限

很多教師受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不能够很好地领会和利用教学资料,也难以根据课堂的内容安排教学资源的应用方式,只是对教学设施及课堂教材等进行有限的运用。有限的教学设计必然不会将品德与社会科目的作用发挥出来,不利于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也不利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开发利用教学资源的有效措施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参考书,包含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本中的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也应当基于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水平。

例如在讲解三年级下册“读懂爸爸妈妈的心”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的例子,如一家三口吃完晚饭后,父母因为还有工作要做,让孩子去帮忙洗碗和整理房间,这时学生有不同的选择:①主动帮父母做家务;②用作业多推脱。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让学生通过不同选择的对比了解父母的辛劳,懂得作为子女为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可以列举一些父母为子女所做的事情,让学生了解父母对家庭和自己的成长的付出,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

教材不应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唯一课程资源,而应当与其他课程资源共同支撑课堂教学。

(二)更新与知识资源配套的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要改变品德与社会课堂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低的现状,就要在课程资料的选择上入手,注重选题的“新、奇、趣”,同时及时转变与之相配套的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讲解“放飞和平鸽”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就战争和和平收集一些素材,除了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图片,还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些战争的视频、人物访谈视频、和平与战争对比的视频,包括电影、乐曲,也可以是一些实际的故事。目的是通过与知识相配套的一些课堂新资源,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和平观,正确认识战争,从而更快掌握维护世界和平的态度和方法。

(三)提高课程资源与教学主体的契合度

一方面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从根本上重视小学思想品德的学习、教学。教师应当认识到自己是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言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另一方面,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与教学学习情况更加贴合的资源,才能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在五年级上册“乡村新发现”一单元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教师对乡村的实际发展情况并不了解,教学、学习过程很难具体化且贴合实际,因此教师要重点从多种途径了解当前乡村发展的情况,为学生找出更易于理解的材料,适当改变教学方法,为学生讲解人才下乡、农村经济发展、村干部选举、村民文化活动、村民精神面貌和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实例,还可以加入与城市发展的对比,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农村的变化和发展。教师在讲解中要从生活中取材,在强调重点的同时要为学生讲解在学习中难理解的部分,使课程资源的应用形式更适合小学生。

三、结语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开展品德与社会教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在实践中探索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措施,活化课堂,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骏敬.小学思品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的构想[J].课程教育研究,2018(8):62.

[2]刘阿甜.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的意义与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49-50.

[3]廖定洪.谈小学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J].中国校外教育(基础版),2012(11):18.

[4]盛微微.对小学品德课程资源开发整合的思考[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10):141.

[5]冯灵萍.谈谈小学思想品德如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OL].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7):163.

[6]周安英.小学思品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的构想[J].科学咨询,2016(28):95.

猜你喜欢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有效教学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小学品德课程中历史事件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研究
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