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使用英语教材插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19-08-27陈雪红
陈雪红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一、二级目标要求中,都提及根据插图实施学习策略,可见图片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未能充分使用、开发教材里的插图,有的只是把教材插图当成美观的摆设。事实上,教師应细心观察,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插图,从插图中提取情感、情境、思维等元素,拓展课堂宽度,提升学生的思维品格,促进学生情感上与文本的融合。
一、利用插图中的“多余”元素,拓展课堂的宽度
闽教版教材图文结合,人物相对固定,减轻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在熟悉的人物情境中学习,也有一种亲切感。在教材中,有一些插图出现的人物与文本的话语权分配并不对等,这些不对等的因素看似多余,却给师生提供了生成的空间。例如,闽教版五年级上册Unit 4 Weekend Activity Part B的图文如下。
文本中出现了Wang Tao,Yang Ming,MaLi,Robot四个人物,但是在文本对话中,MaLi是没有话语权的。很多教师直接忽略了MaLi的存在,处理文章信息时,只就Robot,Yang Ming 和Wang Tao的对话内容进行解读。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猜测MaLi要与Robot说的话,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把对Robot的疑问通过MaLi的话问出来,然后鼓励学生互相解答。遇到学生解答不了甚至笔者也解答不了的问题,则一起通过网络查找,拓宽知识面。这样既不偏离学习目标,又不局限于文本。类似这样的教材插图还有很多,充分利用这样的元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二、利用插图中的情感元素,加深学生与文本的融合度
小学生刚接触英语,对于英语的语感、语调都知之甚少,所以很难准确把握语言所要表达的情感因素。图片则弥补了小学生学习的困难。以闽教版三年级上册Unit 4 Age and Phone Number Part B一课为例,教学这一单元前,学生已经学过“How are you?How old are you?Whats your name?”等简单的问候,所以这节课伊始,笔者不急着教学新知,而是让学生观察图片,学生很快就能说出Yang Ming和Wang Tao发现了小狗Fido。接着,笔者问学生想对Fido说什么,学生积极在脑海中搜索刚学的那些口语:“Good morning,Whats your name?”“Nice to meet you.”……有一个学生问“How are you?”,因为教材中只教过“Im fine. Thank you!”的回答,因此当学生问这句话时,笔者学着Fido的表情说:“Im fine. Thank you!”。于是学生意识到问题了:为什么Fido一脸不快乐还说“Im fine.”?以学生发现图片中的人物表情作为切入点,也让学生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How are you?”都用“Im fine.”来回答的。同时也为新知的学习铺好情感的道路,学生猜测Fido走丢了,那么Yang Ming他们将如何把它送回家呢,这让学生对文本有所期待。
三、利用插图中的思维元素,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英语课堂,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承载了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有利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而教材中的图片,蕴含着许多思维元素,只要教师运用得当,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以闽教版四年级下册Unit 5 Shopping Part B一课为例,图中Kate和Ben买了Teddy Bear 和toy train,也分别问了价钱,但Sally买了什么在文本中没有直接呈现,只有一句:“These tomatoes are very good. Lets get some.”。结账时,售货员说:“Two hundred yuan.”。从这个信息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图中隐藏的tomatoes的价钱是多少?学生从以往的知识经验中不难得出200-70-100=30元。继而启发学生思考,也许Sally还买了别的蔬菜,假设Sally还买了potatoes,eggs等,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tomatoes单价多少,30元买了多少斤,等。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加入数学元素,能加深学科之间的融合,又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四、利用插图中的情景元素,再构真实的语言情境
小学英语教学应尽量创设真实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言。小学英语教材的插图就是很好的素材,教师应细心观察,抓住可能的因素,加以创新,用于教学中。例如,笔者教学闽教版四年级下册Unit 6 Weather Part A一课时发现,插图中两个主人翁手中都拿着手机,这说明了几个问题:1. 他们在不同的地方;2. 他们都在关心着对方;3. 他们都不知道对方所在地的天气和所穿衣服。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设置了一个打电话的环节,让学生给自己在远方的亲人或者朋友打个电话,首先是关心对方,天冷穿衣,天热防暑。这样在实践中操练本课时的功能句“How is the weather in...?”就很简单了,同时又让学生理解不同地区相同时间天气的不同,拓展知识面,让真实的情境融入课堂。教材中类似这样的情境还有很多,教师要抓准切入点,激活静态的图片,以激活学生的生活记忆。
五、利用插图中的变化元素,培养捕捉信息的能力
教材中有些插图包含的信息是特定的情境或特殊的时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插图不可生搬硬套,而应该通过归类与探究,让学生通过习得知识再巩固内化。例如,教学闽教版六年级上册Unit 7 Thanksgiving Part A一课时,当教师出示问题“When is Thanksgiving?”时,学生容易受教材插图影响,以为感恩节就是11月17日,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有负面干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出示连续几个年份11月的月历,并且在每张11月的月历上标出感恩节那天,让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归纳,习得“The fourth Thursday of November is Thanksgiving.”这个规则。这样,比起教师直接带着学生学得的知识更丰满,也把文本的信息巧妙地提取出来。
总之,教材插图是一种直接又重要的教学资源。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中的插图,不仅能让学生通过教材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提升基本技能,更可以让学生学习更多的语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并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第十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黄晓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