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提升教师的问题意识

2019-08-27黄富春

新教师 2019年6期
关键词:笔者意识思维

黄富春

问题是数学学科的精华,而问题意识则是数学学习的核心。问题带动思维,思维成就逻辑,逻辑则构筑数学。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数学教研的重要话题,却往往忽略了对教师自身问题意识的审视。笔者认为,课堂教学问题意识可以分两个方面来看待,即对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的问题意识与对学生学习问题的发现意识。就前者而言,教师针对知识所能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仅关乎其自身专业素养,亦会经课堂教学过程而渗透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中。对于后者,是针对学生主体吸收状况做进一步收集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提升教学效果的过程。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对教师问题意识的提升进行分析。

一、学生角度发现问题——未知视角看待数学形与义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具有“关注结果而忽略过程”的现象,在备课中认为小学基础数学知识可凭借学生其自身直觉反映得出,而无任何错误或问题的漏洞。究其根源,一方面源于教师受到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源于其成人视角,即未从学生对于知识第一次接触的陌生、未知角度去看待知识形成的因果逻辑、看待数学符号的形与义。因此,教师提升对于知识本身问题意识的第一步,便是回归儿童视角。

例如,在讲解“倍”的知识时,笔者将自身所积累的数学知识、感知与经验“排除在外”,假设自己是一名初学此知识的小学生;在阅读理解教材中对于“倍”概念的阐述时,想象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当角色转换,但却同时保持着不可规避的理性与成熟思维时,笔者便在逐字逐句的阅读中注意到了倍数除法关系中的两个主体可能存在的位置问题,借此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混淆的概念问题。除此之外,在角色假设下,笔者还对“几倍”和“多几倍”、两个数相互都无法整除、有无“倍”的说法等产生了“疑惑”,而此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疑问。按照如此方式长久锻炼,笔者对于知识的反应与思维方式和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最大程度的对接,从而提升自我对知识的问题意识,并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实现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步提升。

二、学生表现洞察问题——微表情姿势反思讲解过程

除却对数学知识本身的问题发现,还应有对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洞察,同时增加自身细致教学知识问题节点的经验。洞察的方式是通过学生在倾听或参与课堂互动过程中的微表情、姿势等,如皱眉、眼神等表情,了解其迷离、茫然、困惑等心绪。

例如,在讲解完长度单位概念后,笔者便开始进行长度单位间的交叉变换训练。如“2550米等于          千米又             分米”的式子,对此,班内有一大部分学生先是迟疑,然后微皱眉低头手写计算,有的则抬头眼神茫然地盯着黑板。从学生的反应可知其对于此类涉及大数拆分与单位转换的式子大多存在理解困难。于是,在笔者讲解的过程中,时刻注意着学生的微反应,以敏锐地捕捉他们的疑惑点。当讲至2550米可以按整数先拆分成2千米的部分时,有学生的眉头稍微皱了皱,眼珠也向上不自觉地翻着,可知这里步骤的跳跃导致了同学们理解链的断裂。对此,笔者先将2550米拆分为2000米和550米,然后又将2000米换算为2千米。这便是运用微表情洞察学生课堂学习问题的大致过程,可及时地发现、解决学生问题,促进课堂的高效达成,同时提升自己的问题意识。

三、学生空间鼓励问题——自主性梳理总结提出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表情姿态等发现学生学习遇到的问题之后,在课末还应设置有让学生针对课堂听讲自主提出问题的空间,以保障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可以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更多问题,同时收集更多教师在角色转换之下依旧未曾注意到的问题,从而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为更多、更敏锐问题的发现积累经验。学生自主性问题的提出可通过梳理总结课堂内容的方式,在整合性的巩固与整体参照教学内容下进一步发现疑点。

例如,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节的教学结束后,笔者让学生根据板书与自己的理解对此节内容进行梳理总结与存疑提问,以保障其能够全面掌握教学内容而不缺漏,從而更细致地思考知识原理。笔者向学生提供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关系—无括号—有括号—掌握运算法则之后的灵活运用”的思路,有学生基于第四个环节提出了“运算法则是确定的,怎么灵活运用”的问题。这便是其对数学规则性质的误解。对此,笔者呈现了这样一道计算题:,学生便严格遵循着“无括号从左向右依次计算”的顺序进行计算。对此,笔者分析可以将其变换为,然后再进行计算,如此相较于之前的解法而言更加灵活简便,在助于学生认知提升的同时,亦助于笔者在学生问题基础上提升自身问题意识。

四、学生反馈测试问题——过程形成性评价了解缺漏

教师可通过作业或测试等发现学生在课堂与平常的练习中“残留”的问题,即在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中显露出不足之处,以使学生能够清晰地明确自身对知识理解的偏差。

例如,“码上学”是一款数据测评软件,学生可以在作业与测试完成后将结果拍照上传,然后由设备自阅或由名师代阅,快速判断出结果正误。此数据便可被同步采集,进而依据平台、多级难度系数、多维知识体系的数据分析系统,生成一份每个学生专属的、动态化的学情报告。通过此方法,教师可清晰准确地了解到学生的薄弱环节与学习问题。如在关于分数除法内容的测评结束后,班内大部分学生的学情报告上皆呈现有“约分和通分意识差”的内容,这一方面是笔者在任何形式的问题调研中皆没有发现的,也认识到学生接触分数除法知识时对其中所涉及的诸多内容仍有困惑之处。笔者便意识到伴随年级的增高与学科知识难度的加大,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就会越困难,学生之间的差距也会由于新旧知识的衔接问题而逐渐拉大。基于上述原因,笔者的问题意识明显提升,并根据数据报告得出的问题更加注重教学中新旧知识的衔接工作。

教师关于知识本身的问题意识将影响学生主动性、探究型思维的建构,而关于学生问题的问题意识将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对于以问题和思维为主要元素的数学学科而言更为突出。因此,在关注教师问题意识的前提下,遵循从知识中找问题、从学生问题中找问题的两大原则是落实教学工作的正确方向。

(作者单位:福建省政和县镇前中心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王振辉)

猜你喜欢

笔者意识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