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构建生动有效的数学课堂

2019-08-27刘萍

新教师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动长方体笔者

刘萍

长期以来,数学给很多学生留下枯燥乏味、抽象刻板的印象,出现部分学生数学知识学得不够扎实的现象,究其原因,多是对数学知识理解不够深刻,对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其数学学习的后劲不足。其实数学知识多是来源于生活,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越接近,学生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生动化能让学生充满兴趣,而且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因此,如何构建既生动又有效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中有效地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值得教师进行深入探究与实践。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注重实践操作

1. 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习的兴趣。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感知数学。在日常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和场景进行教学,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构建起生动有效的课堂。

如在教学“小数的认识”时,笔者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超市中的商品价格,并提问:“同学们平时在生活中见过小数吗?”学生回答“看到过”“用到过”“听到过”“查到过”。通过将学生的经历与小数知识做连接,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生活經验在课堂中起到正迁移作用,对后续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

2. 注重实践操作,既生动又深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实践操作可以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动手环节,再进行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从而得出结论,这样不仅亲身体验了知识的产生过程,而且多感官地参与实际操作活动,有助于对知识理解得透彻、记忆得深刻。

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笔者首先让学生用量角器测量,初步习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有什么办法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呢?”反应快的学生就说:“可以把它的三个角都剪下来拼到一起,看是不是平角。”随之笔者让学生同桌互相合作,一起通过剪拼活动验证内角和的度数。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学生经历了知识的生成与检验过程。整节课笔者教得流畅,学生学得轻松,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教学时要适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适当引导,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二、设计巧妙问题,构建生动课堂

教学时,教师要做到有的放矢,精心创设问题,充分放手,恰到好处地抛砖引玉,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自己经历观察、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的过程,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深刻理解并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如在教学人教版六上“圆的认识”时,笔者是这样导入新课的:“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玩一个游戏——寻宝。宝物藏在一个神秘的沙漠中,沙漠中有一艘古老的沉船,宝物距离沉船5米,根据信息想一想宝物可能在哪儿?”学生根据提示积极讨论起来。“可能在沉船的左边5米处。”“也可能在沉船的右边5米处。”“上边和下边5米处都有可能。”紧接着笔者问:“还有其他可能吗?”很快有学生得出“距离沉船5米的地方都有可能。”笔者随之用课件演示围绕一个圆点的固定距离上点逐渐增多的过程,提问:“那么这样的点能找到多少个呢?”学生脱口而出:“无数个。”笔者提问:“这无数个小圆点手拉手紧紧连接在一起,能围成什么图形呢?”学生异口同声:“圆。”在创设的“寻宝”教学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并带给学生不少的数学思考,引出圆的基本特征,为进一步认识圆打下了基础。

三、建构知识网络,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的每个单元内容及各单元间有多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有着递进关系,因此为学生建构一个牢固的知识框架是非常重要的任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把握新旧知识间存在的联系与衔接点,反复强化及时总结,引领学生逐渐内化新知,自主建构起知识网络,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及其指向规律,从而提高数学能力。

如人教版二上“厘米的认识”和三上“毫米、分米的认识”。这些知识点分布在不同学年,显得有些零散。如果没有及时进行相应的复习,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知识就会渐渐淡忘。通过教师的知识梳理,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把知识化零为整,可以起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同时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加系统化、条理化。

四、运用合作与竞争,提高课堂效果

在教学中适当地创设一些竞争的情境,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一团和气”的课堂效果不一定好,要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并把这种好胜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示弱”,意在制造师生之间的竞争;也可以制订明确目标后合理分组,让小组与小组间进行团队竞争,既能促进小组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知识的补充,还能促进学生们在小组团队中的分工和协助。同时,教师还要及时给予相应的有效评价,对学生进行鼓励,促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合作和竞争中,从而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要送一份礼物给这节课最爱动脑筋、最爱发言的同学,但是礼物的盒子不够精美”的情境,请学生出主意,学生都回答给礼物盒子包上漂亮的包装纸。接着笔者提出要求:“这张包装纸的面积是多大呢?我们要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一个小组最先完成。”各小组迅速行动起来,利用剪刀把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展开,同时积极地讨论合作。有的小组把长方体纸盒的6个面剪开,并把相对的面摆放在一起组成三大部分;有的小组把长方体的上下两个面单独剪下,再把剩下的四个面剪成相等的两部分……在竞赛中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提问而不做“观众”,学生互相竞争,合作学习,这样的竞赛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果。

数学教学可以很生动、多姿多彩,但是脱离了有效的内容教学,便只会是一个空洞的外壳;数学教学也要条理清晰、严谨认真,但是脱离了生动的教学方法,便只会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只有将生动和有效融合起来,注重结合生活实例,搭建实践操作活动,建构知识网络,利用合作和竞争机制,才能真正做到生动有效的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金峰中心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王振辉)

猜你喜欢

生动长方体笔者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老师,别走……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