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走进生活
2019-08-27林小钦
林小钦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只有让作文走进生活,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在生活中捕捉素材,将作文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习作才有源头,语言才有活力。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让他们喜欢上写作文呢?
一、观察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段话揭示了优秀习作的许多素材都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学生越来越远离生活、远离社会、远离自然,缺乏丰富的生活源泉。因此,教师要设法把学生引到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里,让丰富的社会生活成为他们习作的源泉。
如笔者让学生春天去观察公园嫩嫩的杨柳,夏天去听小虫子的低吟浅唱,秋天去金黄的麦浪中漫步,冬天去感受雪花漫天飞舞。平日里,笔者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如:瓜果蔬菜是怎样生长的?校园里的树一年四季是怎样变化的?节日的家庭、节日的校园又是怎样的?让他们知道,只要去看、去听、去感受、去思索,这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东西都可以成为最好的写作素材。
同一事物,由不同的人观察,就会有不同的结果。笔者经常引导学生,除了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外,还要用心灵去感受,撷取生活中最精彩、最有趣、最值得回味的场景,用文字表达出来,让童心得到绽放。以下是学生观察动物的作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
我正在阳台上吃着饼干,看到地上有一只小蚂蚁,我故意掉一小块饼干下去。这只小蚂蚁好像非常饿,很快地向食物爬去。我盯着它看。这只小蚂蚁碰了碰饼干,爬走了。过了一会儿,却来了一个蚂蚁“大军团”,它们一齐把饼干搬走了,原来蚂蚁也喜欢甜食。
我蹲在花盆旁边,看着蜗牛爬行。蜗牛爬行的时候,慢吞吞的,头一伸一缩。我碰了一下它,它就把身体缩进壳里,等感到安全了,再慢慢地探出小脑袋,继续向前爬。我捉了一只蜗牛放在菜叶上,想看看它是怎么吃的。我看了很久,它就是不吃,我失望地离开了。可过了一会儿,我发现菜叶上有许多小洞洞。原来蜗牛也会害羞,它也怕生人啊!
小仓鼠超级的萌,胖乎乎的身体,毛茸茸的白毛,好像一个白色的毛线球。它的两只眼睛黑黑的,像两粒巧克力豆。它最爱的食物是瓜子,两个大门牙咔嚓一磕,瓜子里面的肉就到了它肚子里。小仓鼠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出来散步,一出笼子,就会到处乱窜,一会儿跑到沙发底下,一会儿跑到窗帘后面……
二、实话实说,表达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引导学生深入地体验生活,让学生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获得真实感受,享受习作的乐趣,是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结合平时的教学感受,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以玩促写,激发灵感。好奇、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玩”是儿童生命成长的需求,为了满足他们的这种内在需求,教师要创设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活动,通过活动,再现生活场景,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發学生的表达欲望。
如教学《记一次活动》时,笔者组织学生玩“画鼻子游戏”。笔者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缺鼻子的头像,然后要求学生蒙着眼睛画上鼻子。有的学生没有经过仔细观察,顺手一画,就把鼻子画到眼睛上、耳朵边、嘴巴下;有的学生较细心,通过动脑思考,准确地画出了鼻子的位置。笔者相机引导学生:“刚才的游戏非常有趣,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吧。”于是,学生一边沉浸在刚才轻松快乐的游戏中,一边提起笔不停地写了起来。
此外,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如:农场采摘橘子、沙滩拾贝、捉螃蟹、制作家乡特色小吃、重阳节看望老人等,让学生真正走入生活,在实践中观察说话,捕捉写作灵感。让他们玩得过瘾,写得快乐。
2. 抓准契机,即时表达。在生活中,常有偶发事件,如:马蜂飞进教室、窗外飞进纸团等。新奇、有趣、不可思议的事情容易吸引学生,教师要灵活地抓住情景让学生练笔。有一次,正在上课,突然间,外面闷雷滚动,黑云沉沉,眼看大雨就要落下来了。笔者马上停下课来,先让学生站在教室的走廊上观察,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所看到的情景,最后让学生写下来。有一学生写道:“只听‘哗的一声,大雨似流星般迅速落了下来。校门口的保安来不及躲,一下子被淋成了‘落汤鸡。”学生身临其境,写起来得心应手。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做有心人,经常和学生聊聊所见所闻。如:四周景物有什么变化?学校发生了哪些事情?路上有什么见闻?教师这样有意识地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学生平日积累起来的点点滴滴在习作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生活之水的闸门一旦被打开,学生就不会感到没东西可写,没感情可表达了。
3. 根植生活,自由表达。作文教学,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不放,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充分利用来自于学生的教学资源。生活中的一块电话手表、一种新玩具、一张游戏卡片、一盒水晶泥等总能掀起一股校园流行热潮,并由此产生各种校园生活小插曲。教师要灵活地顺应学生的兴奋点,引导学生练习说话、写话,真正落实“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
三、回归生活,分享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分享交流习作,反映了作文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所用。在每周的作文课上,笔者总是挑选几篇写得好的作文,让学生到讲台前大声朗读。读完后,笔者再让学生进行交流评价。学生精彩的演绎,总让教室里掌声不断。这种相互交流、相互欣赏、享受成功的做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同时,也给他们留下了珍贵的回忆。
总之,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必须经过长期的严格训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要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回归到生活中去;从千篇一律的写作里走出来,回归到个性化的写作中去;从假大空里走出来,回归到真情实感中去。让学生去体验生活,自由自在地抒发自己的感想,让学生在作文中体验到快乐,逐步打开作文的通道,逐步喜欢上作文。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潭城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