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地区冬季改造中棚栽培平菇实践及效果
2019-08-27屈延荣
屈延荣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店头镇财政所,陕西延安727307)
陕北地区每年冬季有大量的中棚(中棚是中拱棚的简称。其跨度和高度即空间均介于小拱棚及大拱棚之间),处于闲置或撂荒状态,为食用菌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设施条件。笔者于2018年12月对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双龙镇南峪口行政村南峪口村民小组的两个中棚(已撂荒5年)进行保温增温及雾化、通风改造后,尝试在冬季栽培平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1 中棚结构
菇棚属于陕北地区常见的中棚结构(图1、图2),东西走向,长31 m,宽10.5 m,顶高4.7 m,肩高1.8 m。单棚棚内面积325.5 m2。陕北地区的中棚由于冬季气温低一般处于闲置状态中。
图1 中棚改造前外景
图2 中棚改造前内景
2 改造措施
2.1 水电改造
引水电入棚,水是自来水,备用水源为山泉水,电为动力电。并做好防水处理。
2.2 棚外保温增温改造
中棚加盖0.16 mm的栽培食用菌专用黑白膜,内黑外白,再加盖每平方米500 g的保温棉被,棉被上再盖黑色薄膜防雨水,最后再盖一层普通塑料薄膜,每隔3 m用压膜线压紧,最后用扎丝固定在棚两边的手摇式卷膜器杆上(图3)。
2.3 棚内加温加湿改造
干湿分区,棚口与出菇架预留3 m宽约30 m2的空间作为干区(存放生产工具用),棚内存放一个1.5 t储存量的水桶,水桶内放置一个扬程为80 m的水泵,水泵上加装一套十字雾化微喷系统,主管直径32 mm,支管直径16 mm,主管长15 m,支管长180 m,分为6支,每支30 m,安装十字雾化喷头115套460个,单个喷头辐射面积直径1.5 m,水泵电源插在防水定时开关上;中间棚口走道放置30 kW暖风机一台(图4),有三个档位,每档10 kW,暖风机温度感应探头置于棚中心,暖风机热风口上扎30 m传风带一条,每隔1.6 m留传热空一个,左右交替,距暖风机5~6 m处的风带内放置用铁皮焊卷的圆筒子一个,把弥雾机喷枪固定在圆筒内,枪口朝向顺风的一端,弥雾机电源火线与暖风机风机开关火线相连,暖风机温度智能设定为16℃,回差值设定3℃,即低于13℃暖风机自动启动,干热暖风进入暖风带,弥雾机跟随启动,喷枪喷雾,与干热暖风交织均匀后传送至中棚内各个角落。棚内温度到达或者超过16℃时,暖风机自动熄火并停止工作,弥雾机跟随停止工作。
图3 棚外改造效果
图4 棚内放置暖风机
图5 棚内放置出菇架
2.4 照明及补光改造
棚内每隔10 m吊挂50 W的LED照明灯一盏,共3盏灯,全部作了防水处理;棚内周一圈扎一条85 m长的食用菌防水LED蓝光灯带,每米功率12 W,共计1020 W,用于补光、促进菇蕾形成和子实体生长,兼作照明(图5)。
2.5 合理设置出菇架
棚内南北走向放置菇架72个,菇架规格200 cm(长)×60 cm(宽)×200 cm(高),分四层,每层间隔50 cm,菇架行距90 cm,每行放置4个出菇架,左右各两个,中间留通道(图6)。一个中棚投放一万袋(规格为折径22 cm×长50 cm),每袋重2.8 kg左右。
3 改造后的效果
3.1 棚外设施保温增温效果
自然气温下(不加温),通过实际观测表明(2018年12月16-30日):15 d自然气温平均值为-6.6~3.8℃,棚内平均温度区间为2.39~11.22℃,棚内温度比室外高7~12℃,平均提温8.83℃。但棚外保温设施受自然天气影响较大,晴天白天升温快,夜间降温也快;阴天白天升温慢,夜间降温相对较慢,棚内温度总体偏低,菇蕾能萌发,但生长缓慢,且偶有冻害现象发生。
3.2 棚内精准智能加温效果
辅以电加温,实际观测结果(2018年12月31日—2019年1月13日):棚内提高温度8~15℃,平均提温10.1℃,14 d自然温度区间为-9.4~2.1℃,棚内温度区间为5.9~16℃。因此,此方法可以为平菇生长创造良好的温度条件。
此电加温模式75 d内平均每天电费约35元左右,管理上白天以日光辐射采暖为主,夜间以保温防冻为主,可以实现精准智能升温,避免热能浪费。启动暖风机主要应对冬季极端寒冷天气(室外温度在夜间低于-10℃时启用),因此建议暖风机白天温度设定在13~16℃,夜间温度设定在4~7℃,以夜间启动暖风机为主。此时为阶梯电价中的谷底电价,每度电费0.3元。全时段启动暖风机1档10 kW,每晚耗用电费约24元。
3.3 定时微喷雾化效果
用一根水管,一头连接在水龙头上,另一头置于1.5 t储存量的水桶中,从配电箱中接出一个防水专用电源插拔,插拔上加装液晶显示屏的定时开关,定时开关设置好通电时间和时长,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以1 min(分钟)为宜,水桶中的水泵插头插在定时开关上,水龙头始终保持小流量开启,与喷雾用水量形成动态平衡,就可以轻松实现无人化定时定点定量微喷雾化管理,实际效果特别好,可以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和节省劳动力(图7)。
3.4 通风效果
传统大棚栽培平菇,由于是单面通风,很难满足平菇好氧的需求,通风口过小容易造成大棚内侧出现畸形菇、长腿菇、黄菇、死菇、烂菇、枯萎菇等现象;通风口过大容易造成大棚外侧湿度不够,从而导致平菇缺水干裂影响品质。中棚栽培平菇,由于是双面小风口通风,可以形成空气对流,大大提高了平菇的品质和商品性。
通过以上一系列改造,结合数据分析和实际观察得出结论:陕北地区冬季中棚视天气情况,若适当辅以电加温措施,可以为平菇生长创造良好的生物学生长环境(15~18℃是平菇生长的生理最适温度,13~16℃是平菇商品性和口感最佳的经济价值最适温度),具备越冬生产能力。但要注意:一是选用耐低温抗寒的品种;二是保温加温方法得当(中棚加温忌明火);三是加强科学管理,随时根据天气情况和气温变化采取相应措施。
图6 棚内补光效果
图7 定时定量喷雾
图8 春节期间上市鲜菇
4 实际栽培平菇效果
经过以上改造,由原来的一个废弃闲置中棚成了一个智能精准加温、定时自动雾化、手动摇杆通风的半智能菇棚。一人即可轻松进行日常管理。而常规菇棚,同样规格中棚管理工作量约需要4个壮劳力。
2019年1月1日前后开始出现菇蕾并长势良好,1月16日开始上市销售(图9),日产量约200 kg左右,并逐步上升,1月26至2月4日大量出菇,日产量约500 kg左右,至2月20日,头潮菇结束,共产鲜菇约7500 kg,批发价格为7元/kg,实现产值5万余元,基本收回成本。预计可产鲜菇2万kg,实现产值13万元,实现利润4万元。
5 注意事项
5.1 选用抗寒耐低温平菇品种,合理配置培养料
笔者选用品种为抗寒耐低温的高产平菇菌株8129。该菌株特性:子实体幼时灰黑色,以后逐渐变为深灰色;出菇温度2~30℃,菇形优美,叠生,分支多。冬季抗寒耐低温,即使在0~8℃大棚内出菇,菇体也能正常生长,菌盖无瘤状物,菌盖和菇柄均属硬质,菇体不感染任何黄菇、死菇、烂菇、枯萎菇等病害,生物转化率为150%~200%。配方:培养料主料为玉米芯、棉籽壳、麦草(配比为4∶3∶3),每90 kg主料加辅料米糠或麸皮5 kg,石灰3 kg,磷肥2 kg。料水比为1∶1.3。
5.2 注意用电安全
最好就近修建耳房,将配电箱设于耳房内。经常检查用电设施。
5.3 其他
水源必须干净、稳定、充足、无污染,最好有两套水源,以防断水造成平菇品质下降或减产。电暖风机的风带出风口不能直吹菌棒出菇口,避免造成平菇干裂或者死菇现象。在保持合理温度、湿度区间的同时,小风口适当多通风,避免造成通风口处生长的平菇干裂或者死菇。采摘管理时最好隔几天人工用喷雾器自下而上进行喷雾补水,有利提高平菇品质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