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

2019-08-27曲红伟张玉亮马晓南王丽婷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14期
关键词:痉挛性肌张力痉挛

曲红伟 张玉亮 马晓南 王丽婷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中医医院南岗分院康复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脑卒中是我国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大部分脑卒中患者会有后遗症,其中肢体偏瘫发生率较高,会对患者的行动力造成相当大的损害,且由于神经细胞修复能力较差,偏瘫容易遗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1]。目前临床中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有运动疗法和物理疗法,药物治疗,注射治疗,手术和中医手段等多种方式,手术对患者的适应症要求高,有禁忌症,临床限制较多,药物治疗主要为营养神经及活血药物,起作用机理主要为改善血供,营养神经,但是由于神经损伤修复较慢,因此效果不是十分突出,还会有副作用。中医治疗主要是针灸和中药治疗,二者联合,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2]。此次就我院部分患者来进行分析,对该种治疗方式的效果和适用性进行评价,有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对60例卒中痉挛偏瘫患者进行了分析,使用CT和MRI诊断,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了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有30例。试验组有11例女性和19例男性,平均年龄(62.9±5.1)岁;对照组有18例男性和12例女性,平均年龄(63.1±4.9)岁;两组一般性资料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本研究方案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结果符合伦理学要求,准予执行。

纳入标准:(1)符合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诊断;(2)年龄在18~70岁;(3)对本研究的药物及治疗无禁忌症及过敏史。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疾病如肝硬化、血液病、肿瘤等;(2)合并影响神经系统的疾病如眩晕症、神经官能症、精神类疾病等;(3)依从性不好,不能按时治疗者。

1.2 方法

(1)对照组使用康复训练,规范神经发育疗法,对肢体关节进行锻炼[3-4]。每次每个患病部位选择1~2种训练方法,训练时间为50 min/次,6次/周,共训练4周。(2)试验组使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针刺取穴:先取痉挛优势侧,上肢屈肌侧(极泉、尺泽、大陵),下肢伸肌侧(血海、梁丘、照海);后取痉挛劣势侧,上肢伸肌侧(肩髃、天井、阳池),下肢屈肌侧(髀关、曲泉、解溪、申脉)。操作方法:为患者提供常规的消毒处理,手持酒精灯,将针烧红,然后快速准确的进入穴位,深度控制在2~5 mm,然后快速拔出,全程时间大约半秒,然后使用棉球按压针孔,对针孔进行保护,每周进行3次,共治疗4周,两组患者均接受了康复锻炼[5]。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肌张力改善和治疗前后肢体功能情况进行评价分析。

1.4 评价指标

(1)肌张力改善情况:采用Ashworth分级0~Ⅳ级评定,疗效:痊愈:肌张力恢复至正常,显效:肌张力较治疗前恢复3个等级,有效:肌张力较治疗前恢复2个等级,好转:肌张力较治疗前恢复1个等级,无效:肌张力较之前无明显恢复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好转)/总数×100%。

(2)肢体活动功能评分:采用运功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评价,共7个项目,每个项目分3个级别,每个级别检查以0~2分计分,评分越低,表示运动功能障碍越严重[6]。

(3)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采用ADL评分方法,满分为100分,共10个检查项目,赋值0、5、10及15分,评分越低,表示日常生活功能障碍越差。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张力改善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 和ADL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 和ADL 评分比较(分

组别 Fugl-Meyer AD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28.27±8.43 58.49±8.41 58.21±8.44 88.48±8.42对照组 28.31±8.41 40.57±8.41 58.31±7.92 72.59±9.61 t 值 0.013 8 8.246 0 0.013 6 7.365 2 P 值 >0.05 <0.05 >0.05 <0.05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有93.33%的患者肌张力改善,对照组有73.33%的患者肌张力改善,两组的肌张力改善情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320 0,P=0.037 7),见表1。

经过治疗后,两项指标均有所提升,试验组比对照组高,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高级神经活动的维持依赖大脑的正常运行,大脑正常运行依赖血液供氧,当大脑供血血管发生血栓,血液循环受到阻碍,中断血液供应,脑细胞会出现严重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损伤。原发性心脏疾病、代谢疾病、高血压等均可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其中高血压为脑卒中的高危因素[7]。随着患者对康复护理要求的日渐提高,相较于常规康复锻炼模式,传统的康复训练护理已无法满足患者实际的需求,针灸联合康复更具有系统性与整体性,而且遵循中医的辨证论治,从证出发能够更有针对性和系统性[8-10]。本研究结果表明,联合康复治疗患者的Ashworth痉挛程度和肢体活动功能比单纯的康复训练组要更加突出,患者的痉挛症状改善明显,该结果和其他的文献结果相符合[11],这可能是因为针刺及康复训练可提高神经突触的效率,一定程度上促进突触功能再生,并且使得正常的运动模式得以重建。此次研究中我们选择的针灸针是1寸针,通过火烧,快速入穴,然后拔出,能够疏经通络,调理气血,缓解痉挛和麻木。结合温热进针,让患者的气血和经络通畅,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效果比较好。选择的穴位是根据偏瘫患者的受累肌群来进行选择的,对肌群的张力进行平衡[12]。因此针刺治疗方式对痉挛性偏瘫的效果还是比较突出的,患者的Fugl-Meyer和ADL评分有所提升,患者的肌肉痉挛症状得到了改善。

总而言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推介使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式,对患者的症状改善较好。

猜你喜欢

痉挛性肌张力痉挛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验
痉挛性斜颈伴焦虑状态案
阴道痉挛应用手法按摩联合仿生物电刺激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科学家开发出用于筛选肌张力障碍新药的工具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请您诊断
18例经基因确诊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临床特点分析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