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U 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方案讨论

2019-08-27张雪慧蚁晓青刘玩珊林少娜余淑贤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14期
关键词:医源性鼻塞粘贴

张雪慧 蚁晓青 刘玩珊 林少娜 余淑贤

医源性皮肤损伤是指由于医疗操作不当所造成的皮肤损伤[1]。ICU作为经常收治危机重症患者的科室,具有患者症状严重、常合并多种并发症及器官衰竭,医疗仪器复杂、集中、操作难度大,管道护理复杂、护理操作受限,护理过程中留置针、医疗敷贴等医疗耗材使用频繁等特点。因此在临床治疗及护理操作中,常因仪器故障、操作欠佳、护理工作不够细致妥当或使用药物及医用耗材时造成医源性皮肤损伤(不包括外科手术造成的手术部位皮肤破损、皮瓣坏死等并发症)[1-2]。目前我国医患之间矛盾日益加重、患者对医护工作的预期也越来越高,临床上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减少及预防ICU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我院对医源性皮肤损伤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并讨论合理避免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护理方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ICU发生的医源性皮肤损伤患者共198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109例,患者年龄28~84岁,平均(60.2±1.9)岁。其中头颈部癌症术后患者4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30例,肺癌术后患者28例,妇瘤癌症患者40例,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8例,急性呼衰患者1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2例,休克患者20例,上消化道大出血10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10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例医源性皮肤损伤患者的致伤因素及严重程度,进一步讨论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

1.3 观察指标

采用陈红菊等[3-4]的诊断标准,将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严重程度分为三个等级,轻度:皮肤完好无破溃,受伤局部伴有红、肿、热、痛等炎性表现度;中度:皮肤破损伴水泡形成,且水泡破溃后伴有液性渗出,破损皮肤潮湿、红润;重度:皮肤表面破溃面积较大,伤口真皮层感染伴脓液流出,皮肤浅层组织坏死,且患者自觉疼痛明显。

2 结果

导致医源性皮肤损伤原因包括在3M胶布、医用敷料、鼻塞、电极片及消毒剂。其中轻度皮肤损伤150例,中度皮肤损伤46例,重度皮肤损伤2例(具体见表1~2)。

3 讨论

3.1 损伤原因分析

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医源性皮肤损伤原因主要包括:(1)3M胶布损伤:胶布造成皮肤损伤的主要原因包括:胶布撕脱损伤;压迫损伤;胶布过敏。(2)敷料损伤:敷料造成皮肤损伤的原因包括压迫性损伤及撕脱性损伤,尤其传统敷料吸收性差、湿润度低、与伤口粘连严重,会对皮肤造成一定伤害。(3)鼻塞及鼻胃肠管:患者由于鼻塞长时间压迫,鼻胃肠管的固定绳牵拉过紧导致鼻前庭、耳后、面部皮肤损伤。(4)监护仪损伤:致伤原因包括导线、袖带压迫造成皮肤受损及电极片过敏。(5)皮肤消毒剂损伤:消毒后脱碘不彻底或碘酊残留可对皮肤造成化学损伤。

表1 医源性皮肤损伤因素

表2 医源性皮肤损伤严重程度

3.2 护理方案及效果

提高护理制度:成立护理三级质控组,由专人负责管理,制定皮肤护理制度及流程,由负责护士具体落实皮肤护理措施。交接班时对护理质量检查,并对重点病例跟班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每月点评总结,讨论分析本月出现的皮肤损伤病例并提出解决方案,总结经验技巧,同时对易出现皮肤损伤的患者,根据不同的医疗操作做好提前预防。进一步培养护士的综合素质,要求护士掌握患者及家属需要,以细致的服务、有效的护患沟通、合理的护理措施,切实解决患者的问题,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并注重落实,从而改善护患关系,共同维护患者的皮肤护理安全[5-6]。

3.2.1 3M胶布引起皮肤损伤的护理对策及效果 (1)规范使用胶布的操作流程,研究表明[7-8],胶布撕除时的角度不当可直接导致皮肤损伤,且胶布的压迫越重,持续的时间越长,皮肤对黏胶越敏感,造成的损伤也越明显,所以在除去胶布时应采用对皮肤刺激最小的方法,或预防性使用剥离剂。(2)选择低敏性透气性良好胶布并且做到定时更换。定期松解弹力绷带,减轻粘贴张力;便于观察,避免过敏的发生。对已经发生皮肤损伤的患者,如创面不大,伤口表浅,可给予水胶体敷料保护,如创伤大且深,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再给予泡沫敷料吸收渗液。(3)勤于更换胶布,尽量更换粘贴部位,有条件时可换用脱敏胶布或透明敷料贴。(4)皮肤破溃的护理:采用红霉素软膏,预防创面扩大及感染的风险。本组60例患者因固定操作不当致使胶布撕脱,致伤表皮,合理处置后于4~6内均痊愈。

3.2.2 医用敷料引起皮肤损伤的护理对策及效果 (1)采用改良敷料包括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等,泡沫敷料是由独特的聚氨酯泡沫组成,具有高吸收性,同时为伤口创面提供湿润的最佳环境,且与创面不粘连,便于撕脱;水胶体敷料由聚合水凝胶与合成橡胶混合加工而成,可牢固地粘贴于创口边缘皮肤,易于固定,方便撕脱。(2)本组89例患者依据创面大小及深度进行对应护理,其中72例患者创面较小,采用红霉素外用,余17例患者创面较大,主要原因是粘性敷料撕脱所致的广泛性表皮损伤,首先生理盐水冲洗伤口,表面涂凝胶后采用渗液吸收贴,加快伤口愈合速度,保持每日换药3~5次,本组患者于6~8 d均痊愈。

3.2.3 鼻塞引起皮肤损伤的护理对策及效果 (1)鼻塞、鼻胃肠管固定前,局部皮肤包括耳后,预防性予水胶体敷料保护(必要时使用泡沫敷料),使用高举平台法将管道固定于水胶体敷料之上;每班检查鼻塞、鼻胃肠管固定部位皮肤情况,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做好管道无牵拉、无压迫,如有压痕出现,应立即更换管道摆放的位置,每天更换固定胶带,清洁局部皮肤[9-10]。(2)本组30例患者按此法护理,4~8 d后按正确操作方法去除鼻塞、鼻胃肠管,伤口均愈合不留瘢痕。完成护理过程后,30例患者均痊愈。

3.2.4 监护仪电极片引起皮肤损伤的护理对策及效果 (1)定期观察电极片粘贴部位是否发生过敏,如有过敏,及时更换其他品牌电极片,涂抹地塞米松软膏。需长时间监护时,定期更换粘贴位置,避免粘贴时间过长后导致损伤。每日定时翻身、拍背,防止导线压迫皮肤。每次测量血压后及时解下袖带,并采取双臂轮换测量血压,避免造成损伤[11-12]。(2)勤于更换监护仪电极膜并更新粘贴部位;准备导联时应注意预留足够长度,规避导联线长期接触皮肤,或接触时垫上软垫,每1~2 h更换受夹手指,测量血压时轮流选择两臂,减少皮肤损伤的概率。本组11例患者经以上护理措施后均痊愈。

3.2.5 消毒剂引起皮肤损伤的护理对策及效果 选取合适的消毒剂,仔细检查消毒部位皮肤,发现碘剂残留及时脱碘,待脱碘完成后再贴敷料。对于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应及时清理皮肤。若出现水泡应及时清除其中渗液。以充分减轻水肿、缓解疼痛,尽可能减少皮肤损伤。本组8例患者每日湿敷3次至水泡彻底清除,最终全部取得痊愈。

综上所述,在3M胶布、医用敷料、鼻塞及鼻胃肠管、电极片及消毒剂的使用和操作时,通过应选取合适的医疗器材,应采取合适的医疗器材,实施严格的规范操作,防止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医疗质量。

猜你喜欢

医源性鼻塞粘贴
为什么鼻塞的时候,经常堵一边?
鼻塞不通食辛夷花
宝宝鼻塞,妈妈有哪些对策
帖脸谱
《猫头鹰》小粘贴
宝宝鼻塞,妈妈有哪些对策
A ski trip to Japan
What Would I Change It To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内镜下钛夹封闭治疗医源性结肠穿孔6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