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关系△
2019-08-26林琳傅亚均林安平
林琳,傅亚均,林安平#
1重庆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重庆401121
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重庆400010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年轻妇女,宫颈癌可由宫颈癌前病变进展而来,严重影响女性身体健康[1]。研究显示,全球宫颈癌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排名第二,每年新发病例高达50万[2],中国宫颈癌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首位,其中,浸润性宫颈癌好发于45~55岁,宫颈原位癌好发于30~35岁[3]。有学者表示,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4]。HPV的类型、感染数量均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密切相关。HPV是一种乳头瘤空泡病毒A属,属于多空病毒科,是一种球形DNA病毒,黏膜鳞状上皮和人类表皮是易感区域。研究显示,HPV对其他动物无致病性,只感染人类,迄今为止已分离出130多种类型,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5-6]。不同HPV分型的致癌危险性或致病力大小有一定差异,且不同HPV亚型分布特征不同。因此,本研究为探讨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8年6月重庆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纳入标准:符合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诊断标准[7-8];既往未服用免疫抑制剂。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妇科恶性肿瘤及免疫性疾病;②既往接受过宫颈手术;③哺乳期、妊娠期妇女。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200例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其中宫颈癌患者51例(作为宫颈癌组),年龄25~51岁,平均年龄为(38.94±4.32)岁;组织学类型:鳞状细胞癌45例,腺癌6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149例(作为癌前病变组),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为(38.35±4.27)岁。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标本采集及检测方法
1.2.1 标本采集患者取截石位,先置入阴道镜,然后使用无菌医用棉球在阴道镜下擦除宫颈表面黏液,放入细胞刷,深度为1.0~1.5 cm,轻轻旋转8~10圈后,将细胞刷放置于液基细胞洗脱液中充分震动,将液体离心取脱落细胞,制成细胞涂片备用。此外,使用活检钳取适量宫颈组织,于液氮中保存备用。
1.2.2 高危型HPV检测[9]标本采集完成后,使用Step Oue Plus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仪对患者进行高危型HPV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1.2.3 高危型HPV相对表达量检测[10]取液氮保存的宫颈组织50 mg,通过反转录试剂盒与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抽提合成互补DNA(complementary DNA,cDNA)第一链,再通过PCR扩增试剂盒进行荧光定量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2.4 高危型HPV病毒载量检测[11]首先检测系列浓度梯度的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通过同一仪器对每例标本进行计算,每个HPV阳性标本会生成一个定量值,再通过每例宫颈组织标本的β球蛋白浓度进行计算,从而确定病毒载量。
1.2.5 高危型HPV亚型检测[12]取宫颈组织抽提基因组RNA后,加热分解为单链核苷酸,采用RNA探针与DNA单链的结合,生成RNA-DNA杂交体,通过免疫吸附柱时,RNA-DNA杂交体被特异性抗体固定于微孔壁或试管壁上,将RNA-DNA杂交体与第二抗体结合,使信号放大,采用碱性磷酸酶使酶底物发光,从而判断以下6种高危型HPV亚型:HPV16、18、31、45、58、5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PV检出情况比较
200例患者中共检出高危型HPV感染患者164例,其中癌前病变组检出高危型HPV感染患者116例,检出率为77.85%(116/149),宫颈癌组检出高危型HPV感染患者48例,检出率94.12%(48/51),癌前病变组患者高危型HPV感染检出率明显低于宫颈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0,P<0.01)。癌前病变组患者高危型HPV相对表达量为(210.47±37.92)ng/L,明显低于宫颈癌组患者的(325.92±61.4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99,P<0.01)。癌前病变组患者高危型HPV的病毒载量为(624.82±121.54)RLU/CO,明显低于宫颈癌组患者的(913.87±164.83)RLU/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16,P<0.01)。
2.2 高危型HPV亚型分布情况
高危型HPV亚型检测结果显示,HPV16型57例,HPV18型34例,HPV31型23例,HPV45型28例,HPV58型16例,HPV52型6例。所有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中,亚型分布以HPV16、HPV18为主,分别占34.75%(57/164)、20.73%(34/164)。癌前病变组患者不同高危型HPV亚型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宫颈癌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 两组患者高危型HPV亚型分布情况比较
3 讨论
宫颈癌是临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起源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多发于中年女性。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宫颈癌发病率明显升高,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近年来,女性首次性生活年龄不断减小,多数年轻女性生殖功能尚未完全发育,首次性生活年龄过小、多次流产或性生活过于频繁等因素均可能损伤宫颈,从而提高宫颈感染的风险,导致宫颈炎,甚至引发宫颈癌。宫颈癌患者分期不同,其预后也有显著差异。宫颈癌前病变治愈率较高,其进展为宫颈癌的时间较长,而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若治疗不及时,宫颈癌进展至晚期后,患者的预后较差,远期生存质量较低[13]。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或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手段。
研究显示,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致病因素[14],而HPV感染特别是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极易引发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HPV感染的主要传播方式为性传播,女性HPV的感染率高于男性,在有性生活经历的女性中,80%可能发生HPV感染,其中大部分感染者无临床症状,可在10个月左右自然清除,但约10%患者可能发生HPV持续感染,从而引发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15]。研究显示,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必需条件[16],因此,分析HPV感染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中的分布情况,可为HPV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对宫颈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随访及预后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高危型HPV检出率为77.85%,明显低于宫颈癌患者的94.12%,HPV的相对表达量和病毒载量也均明显低于宫颈癌患者。这可能是因为患者在感染HPV后,病毒DNA可与宿主细胞DNA结合,导致基因组不稳固,从而抑制抑癌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宫颈癌的发生,与谭秋梅等[17]的研究结果一致。
HPV感染可根据HPV亚型致癌危险性大小或致病力大小的不同,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两种类型,其中高危型HPV亚型主要包含HPV16、18、31、33、45、52和58等[18]。研究证实,高危型HPV感染是发生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19]。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危型HPV亚型以HPV16、HPV18为主,分别占34.75%、20.73%,将两组患者不同亚型阳性率进行对比,宫癌前病变组患者不同高危型HPV亚型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宫颈癌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宫颈癌患者高危型HPV感染发生率明显更高,进一步证实高危型HPV感染是发生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与阳宇[20]的研究结果一致。因此,早期检测HPV感染情况对预防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主要致病因素,因此,早期检测HPV感染情况对预防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