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及认知干预在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9-08-26王文娟崔秀杰史建华王丹
王文娟,崔秀杰,史建华,王丹
朝阳市中心医院内科,辽宁朝阳122000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肺癌术后患者多需继续接受放化疗,术后放化疗不仅可以抑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时间,还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术后生活质量[1]。但化疗可引起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且由于高额的化疗费用,肺癌术后患者多处于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中,依从性较差,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目前,临床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干预、音乐治疗等多种方法对肺癌术后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干预[2],研究显示,认知干预能明显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广泛应用于胃癌、宫颈癌及肝移植等领域[3]。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及认知干预对肺癌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朝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纳入标准:①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肺癌;②均同意接受术后化疗。排除标准:①继发性肺部肿瘤;②合并胸部先天畸形;③恶病质;④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⑤无法配合研究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为(54.19±3.94)岁;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15例,腺癌35例;临床分期:I期19例,Ⅱa期20例,Ⅱb期11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1~78岁,平均年龄为(55.76±4.14)岁;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17例,腺癌33例;临床分期:I期17例,Ⅱa期19例,Ⅲb期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顺铂+长春瑞滨方案化疗:第1天,顺铂8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长春瑞滨25 mg/m2,静脉滴注,28天为1个疗程,共化疗4个疗程。化疗期间,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情志护理、日常护理、饮食护理及药物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及认知干预,具体包括以下4个方面:①评估心理状态、识别认知错误,首先与患者深度沟通,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心理问题及自理能力等,了解患者对肺癌的认知水平,如对肺癌治疗方案的不了解、对预后的不确定,对自身疾病存在悲观情绪、对治疗不配合等。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感受,通过前期的调查问卷分析患者的错误认知,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②心理干预,成立心理干预研究团队小组,包括医师2名,护士若干,心理咨询师2名,心理干预以访谈为主,住院期间在医院与患者面谈,出院后电话访谈。患者在得知自己被确诊肺癌后,难免会出现抑郁、恐惧、焦躁等负性情绪,出现乱发脾气、自怨自艾、不配合治疗、对治疗绝望等情况,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为患者排忧解难,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正面回答,负性情绪严重的患者需请心理专家进行心理干预。③家属支持教育,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包括肺癌的原因、治疗方法,以及照顾的注意事项。主要采用健康讲座、健康手册、一对一沟通互动及网络咨询平台的信息提供等方式对患者家属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④认知行为干预,患者入院后2周内对患者进行2次认知行为干预,主要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进行,每次40 min左右。评估患者病情,了解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良行为与认知情况,掌握患者的负性情绪状况,同时指导患者掌握有效识别负性情绪的方法,及时纠正,从而减少负性情绪对患者的影响。指导患者进行相关行为训练,必要时进行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而后逐步放松身体。鼓励患者多参与社交活动,从而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放松训练,患者保持平卧,选择舒适体位,闭眼,保持注意力集中,指导患者双手伸出紧紧握拳,同时前壁用力弯曲,持续5~10 s,逐步使患者感受肌肉紧张,然后保持松弛,使患者体验松懈后的轻松感。该训练可以针对患者的躯干、头部、腿部等区域进行操作,每次10~15 min,每周3~5次,过程中可以配合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甚至可以配合一定情境引导,达到注意力转移的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情绪松弛干预措施与肌肉放松训练有一定的相似性,均可调节患者的负性情绪,指导患者挺直状态静坐,闭眼后双手自然放在膝部,保持身心松弛状态,注意力集中在脚心,深呼吸,持续3 min后睁眼,反复3~4次,使患者感觉到身心放松,每次15 min,每周3~5次。
1.3 观察指标和评估标准
①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3]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评分越高负性情绪越严重。②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QOL)[3]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包括身体功能(40分)、心理功能(30分)、社会角色(30分)3方面,总分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③干预后,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 1.1,RECIST 1.1)[4]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病灶完全消失,至少维持4周;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病灶最大径总和减少≥30%,至少维持4周;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病灶最大径总和减少<30%,或增加<20%,至少维持4周;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病灶最大径总和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总缓解率=(CR+PR)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焦虑、抑郁情况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SDS量表评分比较
2.2 生活质量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角色和QOL量表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角色和QOL量表总分均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角色和QOL量表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QOL量表评分比较
2.3 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62.0%(31/50),与对照组患者的56.0%(28/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2,P>0.05)。(表3)
表3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n(%)]
3 讨论
心理干预是临床整体干预的一部分,是护理学发展的“里程碑”,主要通过积极的理解和沟通方式,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和需求,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制订积极的行为干预措施,使患者更加主动的配合治疗。此外,沟通的前提和基础是同情、尊重、理解患者,这也是在最短时间内建立互相信任、友好护患关系最有效手段。近年来,认知行为干预广泛应用于临床,多项研究表明,认知行为干预可促使患者产生新的认知概念,养成积极的治疗及康复行为[5]。研究表明,肿瘤患者接受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提高临床疗效[6]。认知行为干预还可纠正直肠癌、乳腺癌等患者的认知偏差,重建认知过程,从而提髙患者的依从性和临床疗效[7-8]。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心理及认知干预对肺癌患者病情控制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接受认知及心理干预,结果表明,肺癌术后患者接受心理及认知行为干预,可使患者始终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优化个人认知行为,有效减少因不良心理及认知状况引发的对疾病恢复的干扰。在实施心理及认知行为干预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个体因素的差异,满足患者的不同诉求,保证干预措施落到实处[9];需有意识的营造和谐的医患氛围,提高患者对医护的信任度;需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10-11];使患者意识到,良好的配合结合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有效促进术后恢复,从而提高肺癌术后患者对战胜疾病的信心[12-13];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病友群,使患者回归社会,从而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及认知功能。
综上所述,心理及认知干预对肺癌术后患者的病情控制有较好的辅助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整体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