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探究

2019-08-24何道新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实践课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

【摘 要】本文论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从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学校与物流企业间的协作、加大实训设施设备资金投入力度、改进教学理念、重构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  物流管理专业  实践课  “一体化”  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C-0164-02

当前,随着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企业对于物流相关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加强教学,培育物流管理专业全能型人才。由于物流專业中有较多技能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才能掌握,且物流企业对人才实践技能要求尤为明确,所以,教学应凸显实用性。但是,许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过于注重理念、忽视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有所分离等,无法培养出满足社会、企业需要的全能型人才。为此,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应实施“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注重增强实践方面的教学,借助“一体化”工学结合,提升教学成效,促使教学各类目标的达成。

所谓“一体化”是指“工学结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课程的方法。在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上,加上系统的实践,以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将完成有教育价值的工作任务作为基本教学内容,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工作学习系统化的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往往对各个教学步骤实施归整及融汇,总体考虑培育学生自身的职业技能,并对实践及理念进行融汇。与常规的教学方法相比,“一体化”工学结合不单要向学生传授各类理论知识,还要关注学生操作技能、探究技能等的培养;同时,“一体化”工学结合模式中,学校要增强与各类企业间的联系,融汇社会各方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进入企业工作打下基础,使其更好地与企业的用人要求相适应。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教师的知识技能层次是决定学校总体教学层次的关键因素。构建“双师型”师资团队,提升教师层次,有助于高效地开展“一体化”教学,培育出高素质的物流人才。具体来说,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可从以下两方面采取措施:

第一,引导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加强职业发展。高职院校应引导教师巩固并不断更新自己的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知识技能,激励教师不断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做好学习榜样。构建培训体制,激励教师到物流企业中进行兼职训练,加入物流企业日常业务,掌握企业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在实践中真正深入企业的工作氛围,激起其对未来开展教学思索,确定教学中的关键要点。

第二,对经由外聘而引进的企业优秀工作者,其本身的优点为具备各类实践经验,缺陷为教学技能较弱。尽管具备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但部分工作者无法把其所拥有经验运用到教学中传授给学生。所以,应该对这类教师实施全方位培养,让其从单一的技术工作者变成技术传授者,以促使工学结合在各高职院校中获得真正的贯彻实施。

二、增加学校与物流企业间的协作,寻求更多的校外实训机会

在“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中,部分实践受场所与设施设备所限,无法在校内开展,要到相关企业中才能实施。高职院校应多与各物流企业联系开展协作,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工学结合学习实践的机会。高职院校把学生派遣至企业中实施学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完成自身的学习目标,还能够辅助企业处理部分工作事项,减小企业本身的压力。

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与部分物流企业签署培养规划表,给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在学生经过培训达到企业用人标准后,与企业签署合同,如此,不仅能够给企业引入大量全能型人才,还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双赢”。另外,学生学习到的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检验,查漏补缺,深化知识结构。同时,学生也学习工作经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提供阅历,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理念和职业道德素质。

比如,在某一高职院校中,设定了连锁运营监管教学,对于这一教学,教师把理念及实践加以融汇,开展“一体化”教学,最后的任务为让学生掌握各个商超中的工作进程与方法等,参与改良并完善商超中的运营、运送、选址等相关项目。这一学校与某一商超在开展协作后,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安全、归校等各类因素,只安排学生在白天加入实践。实践进程主要有:各类作业开始的准备、运营操作、定时探究所得收获、专业技能方面的开拓(以书面汇报的形式把商超所具有的运作流程与存在的各类问题,运用专业的知识实施表述)、企业及教师共同参与实践评定等。就总体的实践进程而言,在开展各类实践准备时,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交流非常关键。对于工学结合而言,学生自身将有不一样工作的收获,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对于工学结合的引导者来说,在讲解相关目标时,应确定各类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和规定,使学生对实践目标任务、注意事项更清晰;让学生全方位把握企业中工学结合的相关情况,消除其悲观、懒惰等各类心态。

学生在进入企业后,交给企业师傅实施教导。在初始阶段,教师应解释所有问题,还应实地开展监测,保障学生心态的平稳,对工作能够适应;教师还应依据相关情况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凭借理念认识、专业能力、总体素养等,凸显出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同时,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实施考察,改良实践规划。这类实践方法能够借助总体性评定(由学生自行实施评定、企业与教师对学生实施评定等),让工作场所及实践达成一体化、教师释疑及师傅引导达成一体化,最后,促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锻炼。

三、加大实训设备资金投入力度,增加校内实训场地

为满足实训需要,学校应加大对实训设备的投入,定期采购实训所需的各类设施,并对部分未达标的设施立即开展修护及置换,不断升级各类实训设备,给予学生新兴的实训设备、优良的学习条件。另外,学校在建立专业的实训基地时,应构建健全的物流实训体系,让学生可以在校内对物流管理的各类作业步骤开展训练,从而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与强化锻炼,提升其对各个步骤的掌握,以巩固职业知识技能点。例如,物流模拟仿真体系,这是一个与物流作业管理操作相符的体系,其可以让学生全方位地学习运输、仓储、人力资源、账务管理等各类管理实践环节,把教材中的各类知识渗入至相应的操作中,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对一般学习中有所忽视的知识运用进行拓展,掌握更广泛的职业知识,增强其总体技能。另外,学校还要定期对电子商务试验室实施升级,让学生可以随时把握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向,从而全方位把握新兴的知识技能,接触前沿物流专业知识,提升教学的层次性。在教学相关设施十分充足、条件适宜的前提之下,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才会更浓厚。

四、改进教学理念,重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要想高效地开展“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其一,教师应全方位且准确地认识“一体化”工学结合,把握其相关内涵与关键点,进而舍弃过旧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在“一体化”工学结合中要清楚知道教师和学生所承担的角色任务不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教师主要担负引导学生开展任务学习。同时,教师应认识到工学结合并非仅是“学”了何种内容、“工”了何种内容,而是二者彼此融合,要依据教学相关的情况科学地调节二者所占的比重,以确定什么时候为“学”、什么时候为“工”。其二,教师应依据教学相应的任务、学生自身的需要,把教学本身的总体性、实效性当作核心,依据所处位置的知识层次、科目内部所具备的逻辑,重新创建教学构造,尽力防范教学内容产生重复,统一设定教学相关步骤。

比如,在通常情况之下,应把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教学设定成三大时期:把首个学期与第二个学期当作首个时期;把第三、第四与第五个学期当作第二个时期;把第六个学期当作第三个时期。在这其中,第一个时期设定理念教学,把专业基础理论渗入这类教学中,把职业基础素养的培养当作核心;第二个时期主要设定为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水平;第三个时期组织学生进到相关企业中开展学习,让学生进入实战锻炼为就业做准备。通过三个时期的教学,实现工学结合,更好地深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我国物流行业储备大量优秀人才。

总之,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改革的关键点,就是物流人才培养需要对接行业企业的用人标准,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以提高毕业学生的就业率,使学生就业中能进得去、留得住、有发展。高职院校应把产教融合、校企全方位协作的工学结合当作前提,对物流管理专业相关教学理念及方法实施改革,以此融汇现代职业知识及技能实践,培养出与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相符、助推企业获得长远发展的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闫靖,谭征,蒋杉杉.校企合作共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以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为例[J].物流技术,2016(4)

[2]谢会芹,方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探究——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7(12)

[3]朱云峰,王富荣,马乔林,等.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课程体系衔接研究与应用——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3+2”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32)

[4]严雪晴,陈晓华.基于现代学徒制视角的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与社会适应——以东莞、广州、中山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为例[J].物流科技,2015(4)

[5]张娜,储蕾.让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更具针对性——安徽警官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分析[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6(2)

【基金项目】2016年广西教育厅教改课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立‘课、岗、证与‘教、学、做、赛为一体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16B181)阶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何道新(1986— ),男,广西浦北人,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实践课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
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采购与库存管理课程预测实验教学研究
中专园艺专业实践课创新教学的思考
工学交替模式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论《商英国标》下地方二本院校的差异性商务英语教学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Android软件开发实践课设置探讨
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经济数学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