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侧卧位固定装置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2019-08-24曾德兰莫安胜

广西医学 2019年13期
关键词:手术床固定装置柱状

曾德兰 莫安胜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手术室,2心胸外科,南宁市 530023,电子邮箱:863994365@qq.com)

手术体位安全是手术室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正确、安全、合理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侧卧位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一种体位,是指身体向一侧自然侧卧,下肢向前屈曲或伸直,手臂屈曲置于身旁,髋部向后移,两腿间置体位垫,身体两侧给予支撑的一种体位[1]。传统的侧卧位固定方法存在需要多人配合、固定不牢、术野暴露不充分、影响手术医生操作等问题[2-3],要反复调整体位,增加体位安置时间及医疗风险,浪费医护人员精力、体力。因此,部分学者对传统侧卧体位的固定进行改良并取得较好效果[4-9]。本研究对侧卧位固定装置进行改良,并应用于胸腔镜手术,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全身麻醉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男 41例,女19例,年龄16~81(48.6±15.6)岁;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27例,肺大泡、肺修补术28例,肺癌根治术5例。排除标准:(1)具有手术禁忌证者;(2)肢体关节活动受限、偏瘫、运动性损伤及神经系统疾病者;(3)不愿意参加本研究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体位保持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参加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注:体位保持时间指患者侧卧位开始至改为仰卧的时间。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改良侧卧位固定装置。(1)改良侧卧位固定装置的制作[4]:由底板、柱状杆组成,材料为有机塑料复合板,底板规格为50 cm×40 cm,两侧分布成排的立柱固定孔,底板每间隔1 cm打孔,孔径为3 cm;固定柱状杆插口直径为3 cm,能顺利插入底板固定孔,固定柱状杆高度设两种规格(分别为20 cm及25 cm,各3个),柱状杆外包裹具有回弹的棉圈(见图1)。(2)术前将手术床背板床垫撤离,将新型侧卧位固定装置安装于手术床背板位置,将固定装置底板两侧对角与手术床捆绑固定牢靠,铺上软垫及凝胶垫、床单,保证手术床的整洁舒适,根据患者体型准备相应高度的固定柱状杆。(3)患者完成气管插管全麻后,核对手术部位,将患者侧向健侧,腋下距肩峰处置入10 cm垫胸垫,术侧上肢呈抱球状置于可调节托手架上,分别于侧肩胛部的后方、髋部的前方和后方将侧卧位固定装置的柱状杆插入底板的相应部位的孔中,再根据患者体型适当增加柱状固定杆,增强体位的稳定性(见图2)。

图1 改良侧卧位固定装置

图2A 前面观 图2B 后面观

图2 改良侧卧位固定装置组装体位

对照组采用传统侧卧位固定挡板。完成气管插管全麻后,核对手术部位,患者取健侧卧位并采用传统的侧卧位固定用物,如头枕、胸垫、固定挡板、软垫、下肢支撑枕、托手板及调节托手架、上下肢约束带,按照侧卧位安置流程进行体位安置(见图3)。

图3A 传统侧卧位固定装置 图3B 传统侧卧位固定装置组装体位

图3 传统侧卧位固定装置及组装体位

1.3 评价指标 (1)体位安置时间:即开始组装体位固定装置至患者体位完全安置固定牢靠所需时间。(2)手术视野暴露评分:由手术医生手术结束后评分,为0~100分,分值越高暴露程度越好。(3)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护士的满意度,不满意为1分,基本满意为2分,较满意为3分,很满意为4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体位装置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视野暴露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及护士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u=-5.421,P<0.001;u=-6.053,P<0.001;u=-6.590,P<0.001),见表2~5。

表2 两组患者侧卧位装置组装时间及手术视野暴露评分比较(x±s)

表3 两组患者的手术医生满意度比较(n)

表4 两组患者的麻醉医生满意度比较(n)

表5 两组患者的护士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传统侧卧位固定装置的固定挡板支点需要与手术床相匹配,手术床原配的床卡多规格统一,无法满足不同体型患者体位安放的需求[5]。支点调节幅度受固定挡板长度、角度等因素限制,不同体型的手术患者需反复调试才能找到合适的体表固定点,有时需要拆下重新安装后再固定。因此,传统侧卧位固定装置在组装环节耗费较多的时间,而且传统侧卧位固定装置在组装过程中受限制因素多,操作不够灵活,很难快速固定牢靠[10]。由于传统侧卧位固定装置摆放姿势不科学,体位摆放时间较长,患者体位不稳定,反复操作耗费医护人员的人力、体力,在调整过程容易导致低氧血症、血压波动、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及手术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也容易发生肺脏塌陷不佳、因重新调管延长手术时间等情况,导致麻醉效果不满意[1,11-14]。

本研究的改良侧卧位固定装置是在陈红云等[4]改进型髋关节挡板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其规格按照手术床背板大小进行制作,底板布满的固定孔和不同高度的柱状杆能根据患者体型灵活选择、调整固定点,体位安置一次性完成率高,即使在安置过程需要调整,也能快速插入柱状杆起到临时固定作用,避免患者因调整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安全系数。改良侧卧位固定装置的制作成本低廉,可重复使用。考虑胸外科侧卧位的手术野消毒需要腹侧和背侧均超过中线。因此,我们缩短固定杆的高度,并提供两种不同高度的固定杆,在能确保体位固定牢靠的基础上,最大化扩展手术医生的手术操作空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侧卧位安置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视野暴露评分高于对照组,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及护士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采用改良侧卧位固定装置组装时间短,提高手术体位安置效率,手术视野暴露更好,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2]。

侧卧位手术患者较为特殊,由于手术时间较长,患者需要在术中长期保持同样姿势,因此手术过程对患者造成较大的生理心理创伤,容易造成皮肤不良反应、压疮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15-16]。改良侧卧位固定装置底板具有一定的硬度,需考虑底板过硬对患者造成压力性损伤,可分别于固定装置底板上铺置凝胶体位垫,头部放置凝胶头圈,以避免压疮的发生[17-18]。同时,改良侧卧位固定装置的柱状杆高度虽然有两种规格可以选择,但在安置体位过程中仍然存在因高度不合适而需要更换的现象。

综上所述,改良侧卧位固定装置在胸腔镜手术体位安置中较传统固定挡板安置固定体位用时更短,术野暴露更加充分,医护人员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手术床固定装置柱状
硅片上集成高介电调谐率的柱状纳米晶BaTiO3铁电薄膜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SM SMRAT P2000C 电动手术床故障分析与维护
基于彩色滤光片柱状隔垫物高度的液晶滴下工艺
电动液压手术床的质量控制方法
ACOMED AT660D SERIES手术床故障及处理
野战便携式可折叠急救手术床的研制*
旋转滑动式全程监控摄像机固定装置
一种柱状金属物质量检测器的研究
一种无伪影小动物头部成像固定装置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