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归义军节度副使安景旻考
2019-08-24魏迎春郑炳林
魏迎春 郑炳林
(兰州大学 敦煌学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20)
我们在研究敦煌归义军的历史时,往往将张议潮起兵敦煌驱逐吐蕃的事件归结为民族大起义,将张议潮冠以民族英雄的美名,在这些美丽的光环下往往抹灭了其他族群在驱逐敦煌吐蕃统治者中的贡献。张议潮大中二年收复敦煌,依靠的力量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敦煌地区汉族大姓家族的帮助,另一方面就是敦煌地区的粟特人支持。在张议潮收复敦煌的过程中,起了关键性作用的是节度副使安景旻,虽然他的名字只出现过一次,但是我们从大中五年入朝事件中看出,安景旻是敦煌粟特人的代表。由于敦煌文献和历史文献记载的缺乏,学术界很少有人对安景旻进行考证。本文利用这些有限的文献,对粟特人安景旻进行探讨。
安景旻是敦煌粟特人,早在开元、天宝年间,从粟特人建立的从化乡服差役的名单看,安氏家族是粟特人的主体人口。唐代敦煌粟特人安氏家族生活最为集中的地方是悬泉乡和从化乡。P.3559、P.2657、P.3018、P.2803《唐天宝年代(750)敦煌郡敦煌县差科簿》记载悬泉乡安玄俊、安玄靖、安业、安周、安大方、安慈义、安慈力、安罗汉、安罗仙、安忠信、安忠敬,从化乡有安奴子、安薄皮、安也希、安庭秀、安特进、安射勿盘陁、安加沙、安将军、安思谏、安思明、安咄迦、安承庆、安能迦、安乌苏密、安也那、安突昏、安邓林、安乌悉多、安胡数芬(市壁师)、安数鼻、安苏密、安勿多、安主主、安伏帝延、安儿儿、安奴奴、安阿索、安达汉、安数延。[注]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1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第208-262页。其中安突昏“载廿二,中男,村正”,担任的色役是村正,管理的大概就是后来的安家庄;也有负责市场贸易的市壁师。P.4979《天宝十载(751)二月敦煌郡酒行安胡到芬牒》记载敦煌酒行市壁师安胡数芬。[注]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第626页。安氏家族管理敦煌商业市场并担任市壁师,安将军很可能就是粟特人祆教中的萨宝或者安城将军。吐蕃统治时期敦煌地区的安氏家族仍然有一定实力,特别是经济方面,S.6064《未年正月十六日报恩寺诸色入破历算会稿》“附五十三石五斗麦,安勿赊施入。”[注]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298页。将五十三石麦子轻而易举地施舍给报恩寺,除了表明安勿赊与报恩寺有一种特殊的关系之外,就是安勿赊是位非常富有的人,虽然舍施数量不能和康秀华相比,但是经济实力和康秀华不相上下。在敦煌寺院的寺户中,生活着一批粟特人。S.542V《戌年(818)六月沙州诸寺丁口车牛役簿附亥年-卯年注记》记载的寺户有大云寺的“安保德:煮酒一日迴造粟一驮半。”“安俗德:子年十二月差舂稻两驮。安满奴:子年十二月差舂稻两驮,洛迴纥修仓五日。……安买德:持韦洛迴纥。……安苟苟:迴造粟一驮半。”“安国安善善:修仓五日。安没贺延:守囚五日。”永安寺“安景朝:守囚五日四月上子年正月守囚四日。”“金光明寺安胡胡:放羊,子年正月守囚四日。……安进汉:守囚五日七日差,修仓五日。……安朝朝:看磑。……安朝朝弟:车头。”报恩寺“安俊:剉草十日。”灵修寺“安纥到:修仓五日,子年二月纳佛殿麦夫三日。安伏稍:六月修仓两日,三月守囚五日,修函斗五日。”“安折何:扫洒。”“安天奴:修仓五日,营田夫五日。”大乘寺“安丰乐:车头,守囚五日。……安萨保:守囚五日,营田夫五日。……安黑奴:守囚(折)五日,折迴造粳米壹驮半。……安颜德:三月守囚五日,修仓。……安不那:六月都头修仓两日。”[注]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第381-393页。其中安萨保就是祆教的宗教神职人员萨宝,而安景朝很可能与安景旻有亲缘关系。S.542V《[戌年?](818?)沙州诸寺寺户妻女放毛簿》记载有大云安娇多,安女女,灵修安什二、安什四,普光安大娘、安三娘,金光明朝朝妻安。乾元寺安什二、安大娘,大乘寺安什四。[注]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394-400页。S.2228《吐蕃亥年修城夫丁使役簿》记载有右三安佛奴、右八安善奴、左十安保真。[注]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403-404页。S.5824《经坊供菜关系牒》记载有安国子、安和子。[注]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412页。我们从这些文书记载得知,盛唐到吐蕃时期敦煌粟特人的势力很大,他们既担任祆教的神职人员萨宝,又控制着敦煌的市场贸易,还有自己的村落,并担任聚落头目村正。
安景旻在吐蕃时期的官职,敦煌文献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们认为和张谦逸、张议潮是一样的。P.2770《释门文范》记载到良牧安公:“伏惟我良牧安公,明鉴时政,清肃乡人。或识量弘深,聊扬今古。或推穷审察,妙尽否臧。嘉名遍于寰中,善积盈于宇宙。”这位良牧安公就是安景旻。良牧指当时敦煌行政长官,即郡首都督。P.3774《丑年(821)十二月沙州僧龙藏牒》记载有:“又知己亲情与耕牛:安都督一头……安恒处二齿牛二。”“大兄度女平娘,于安都督处买度印,用驴一头、牸牛一领。”[注]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283-285页。这位安都督,很可能就是出任归义军节度副使的安景旻。敦煌吐蕃文书P.t.1089《吐蕃官吏呈请状》记载鼠年夏大尚论举行陇州会议,任命杜大客为沙州汉人都督及吐蕃节儿之辅佐,安本义为副都督,到狗年(830)仍为副都督。[注]杨铭《吐蕃统治敦煌研究》,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7年,第118-123页。这个安本义副都督很可能就是安都督,即安景旻。
安景旻出任归义军节度副使还见载于很多敦煌发愿文中,P.2854号是一组张议潮时期发愿文《国忌日行香文》,记载张议潮事迹甚多,P.2854《发愿文》记载:
竖幢伞文:夫大觉弘悲,多门级引;能仁宣教,感应随机;皆称解脱之功,莫非能济者也。……事无疆之福者,则我释门教授和上爰及郡首都督等奉为尚书北征保无灾难之所为也。惟愿以兹转经功德,画像胜因,先用庄严,尚书贵位,伏愿波澄瀚海,雾廓燕山;剋树功名,保无灾难。然后兵雄陇上,勇气平原;士马无伤,旋还本郡。摩诃般若,利乐无边;大众虔诚,一切普诵。
行城文:……总斯景福,先用奉资,梵释四王,龙天八部,惟愿威光炽盛,福力弥增,兴念苍生,匡兹教法。复持胜善,次用庄严,我当今大唐大中皇帝,伏愿天皆益峻,宝历恒昌;心同诸佛之心,寿比金刚等固。次持胜善,即用庄严,我河西节度吏部尚书伏愿腹心王令,助圣安边;寿以天长,嘉声劫远。又持胜善,次用庄严,我副使安公,惟愿长承帝泽,永固天心,宠禄时新,荣声远播。又持胜善,次用庄严,我河西释门都统和上(尚),惟愿谒爱河而偃尘岳,飡法喜而睹禅林。拨五位之重云,圆三朝之皎日。然后散沾法界,普洎有情;赖此胜因,齐登觉道。摩诃般若,以用资薰,大众虔诚,一切普诵。我法王之利见也,其大矣哉,故降神兜率,现影王城;观妙色有,若有疮癕,厌宝位乃逾于宫阙,抑回魔而登正觉。居三界而独称尊,神化难量,叵能谈也。今者春杨合月,地拆萌芽,写向含春,风摇翠柳。于是豁开奈苑,洞启莲宫;金容相焕烂于四衢,玉银毫辉舒于八极。隐隐振振,如从刀利之天;巍巍峨峨,似绕迦维之阙。尊卑务集,执盖持花。大小云奔,争陈法曲。广能仁之化迹,冀殄千殃;扬大圣之辞荣,悕臻万善。所冀四王护世,八部冥加。搀枪扫于天门,疫痹藏于地户。庆云布野,喜色凝空。倒载干戈,修文偃武。总斯功德回奉,龙天八部,护世四王,伏愿威光孔盛,神力无疆,拥护生灵,艾安邦国。复持胜福,次用庄严,我大中皇帝圣寿克昌,淳风永播,金轮与法轮齐转,佛日将舜日交晖。妖气肃清,保宁宗社。复持胜善,即用庄严,我河西节度吏部尚书,伏愿松篁比寿,金石齐年。保富贵于今生,宣休祥于来劫。复持胜善,次用庄严,敦煌郡首都督刺史等,唯愿荣班日渐,宠位时增。福比河沙,寿逾山积。复持胜善,次用庄严,我河西释门都统和尚,伏愿福康千月,寿保无穷;为灌顶之国师,赞明王之利化。复持胜善,次用庄严,我释门都僧政和尚爰及法律阇梨等,惟愿法身坚固,惠命崇高,为佛法之栋梁,作天人之眼目。然后散沾法界,并洎有情,俱出益缠,齐成佛果。摩诃般若,以用资薰,大众虔诚,一切普诵。[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1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21-130页。
P.2854号还收载有四天王文记载到“尚书贵位,伏愿长承五福,永谢百忧;荣班与劫石齐休,紫寿等金刚比古。”祭四天王文记载“我尚书贵位,伏愿道高往古,福积今时,克播芳香,邑义戎俗。然后休兵罢甲,铸戟销戈;万里尘清,三边晏静。”天王文记载刺史“我都督刺史一承纶旨,竭意增修;每月两时,躬临奠祭。”竖幢伞文“我都督合邑黎元报……整节安边”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行城文的记载,行城文排列祈愿对象有大唐大中皇帝、河西节度使吏部尚书、副使安公、河西释门都僧统和尚等,张议潮称吏部尚书的时间,《唐会要》卷71州县改置下陇右道沙州:“大中五年七月,刺史张义潮遣兄义潭将天宝陇右道图经、户籍来献,举州归顺。至十一月,除义潮检校吏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充归义军节度,河、沙、甘、肃、伊、西等十一州管内观察使,仍许于京中置邸舍。”[注][宋]王溥编《唐会要》卷71,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1269页。虽然记载内容与《张淮深碑》有出入,基本可以肯定大中五年张议潮接受唐朝给他的吏部尚书的称号。根据北图菜字25号《瑜伽师地论》卷48末题记记载:“大中十二年八月二日,尚书大军发,讨蕃开路,四日上碛。”[注][日]池田温《中国古代写本识语集录》,东京:大藏出版株式会社,1990年,第417-418页。荣新江认为这是最晚一件张议潮称尚书的文书,就是说从大中五年(851)到十二年(858)称号尚书。[注]荣新江《归义军史研究——唐宋时代敦煌历史考索》,第67页。而这次讨蕃到底是针对伊州回鹘还是凉州吐蕃,我们认为是伊州回鹘,《张议潮变文》记载大中十年、大中十一年两次对伊州回鹘的战争:“先去大中十载,大唐差册立回鹘使御史中丞王瑞章持节而赴单于,下有押衙陈元弘走至沙州界内,以(与)游奕使佐承珍相见。承珍忽于旷野之中,逈然逢着一人,猖狂奔走,遂处分左右领至马前,登时盘诘。陈元弘进步向前,称是‘汉朝使命,北入回鹘充册立使,行至雪山南畔,被背乱回鹘劫夺国信。所以各自波逃,信脚而走,得至此间,不是恶人。伙望将军希垂照察。’承珍知是汉朝使人,与马驮至沙州,即引入参见仆射。陈元弘拜跪起居,具述根由,立在帐前。仆射问陈元弘:‘使人于何处遇贼,本使伏(复)是何人?’元弘进步向前,启仆射:‘元弘本使王瑞章,奉勅持节北入单于,充册立使。行至雪山南畔,遇逢背逆回鹘一千余骑,当被劫夺国册及诸勅信。元弘等出自京华,素未谙野战,彼众我寡,遂落奸虞。’仆射闻言,心生大怒:‘这贼争敢辄尔猖狂,恣行凶害。’向陈元弘道:‘使人且归公馆,便与根寻。’由(犹)未出兵之间,至十一年八月五日,伊州刺史王和清差走马使至,云‘有背叛回鹘五百余帐,首领翟都督等将回鹘百姓,已到伊州侧。(后缺)’”[注]P.2962《张议潮变文》,录文参张鸿勋《敦煌讲唱文学作品选注》,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14-216页。大中十年伊州回鹘抢劫册立回鹘使王端章一行,大中十一年伊州刺史王清和回报有五百背叛回鹘侵犯伊州,这样伊州回鹘与张议潮之间必有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只能发生在大中十一年八月之后。因此北图菜字25号题记所记载的大中十二年八月讨蕃,就是归义军张议潮对伊州回鹘的战争。这也与P.2854号竖幢伞文记载对应上:“我释门教授和上爰及郡首都督等奉为尚书北征保无灾难之所为也。惟愿以兹转经功德,画像胜因,先用庄严,尚书贵位,伏愿波澄瀚海,雾廓燕山;剋树功名,保无灾难。然后兵雄陇上,勇气平原;士马无伤,旋还本郡。”北征,显然是对伊州回鹘的战争,时间相隔一年,作为军事准备也是能够说得通的。归义军节度副使安景旻是否参加这次战争,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组文书是围绕这次战争组织的法会活动而进行的,既然记载到安公,就表明安公与这次北征关系密切。
安景旻作为归义军节度副使扶持张议潮建立归义军政权的原因,就是他们之间的姻亲关系。张议潮家族与粟特安氏家族的联姻促成了归义军时期的胡汉联合。张议潮家族在吐蕃时期就出任敦煌都督之职,特别是到其父亲张谦逸,权力达到最高,即出任敦煌郡大都督之职,敦煌大都督之职就相当于唐沙州刺史,是汉族人在吐蕃统治时期能够担任的最高官职。在张谦逸时期最大的贡献就是促成了敦煌张氏家族与粟特人的联姻。P.3551《药师琉璃光如来赞并序》有详细的记载:
此会者也,则有清河张,敦煌郡大都督、赐紫金鱼袋,并万户侯。其公则威光奕奕,皎似珠星;精彩岩岩,净如冰雪。授赐南朝,拜谢重恩。腾星进路,德奉天庭。承恩回还,闇色来寑,不皇本郡。则有都督夫人安氏,岁在初笄,花姿发艳,似春沼之开莲;素质凝晖;等秋池之堪月。念金兰义切,思结发情深。翘运相于佛,虔恭为心。占丹青以输彩,虔心修葺。亦足而成,竖兹无疆。盖乃不朽,捐其珠翠,共作良田。所为凤凰和鸣,琴瑟合韵。其词曰:
大哉法王,出现东方。净琉璃界,名琉璃光。一声称念,救横消亡。虔恭深信,殷勤善诱。其愿克谐,厥功斯就。建兹景福,天长地久。深达益崇,伉俪增寿。拂尽劫石,其功仍有。[注]P.3551《药师琉璃光如来赞并序》,参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2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30页。
P.3551《药师琉璃光如来赞并序》,内容记载到功德主清河张敦煌郡大都督赐万户侯,疑是张议潮之父亲张谦逸。张谦逸娶妻粟特人安氏,当与安景旻有关。大中二年张议潮收复瓜沙二州,大中三年收复甘肃二州,大中四年收复伊州,大中五年归义军派遣了一个庞大的朝觐使团,有张议潮的代表张议谭,还有部落使阎英达、副使安景旻、僧团首领吴洪辩的代表。表明张议潮建立归义军政权实际上是建立一个胡汉联合政权,这个政权的基础就是张议潮家族与敦煌粟特人部落首领建立的婚姻关系。张议潮推荐安景旻为副使,也是基于这种姻亲关系。这篇赞文还揭示了张谦逸的敦煌郡大都督之职,是吐蕃政权授予的,所谓南朝就是吐蕃王朝。张谦逸曾经前往吐蕃逻些城朝觐吐蕃赞普,病死返回的道途之中,这些记载都与同时期的其他文书能够相互印证。张谦逸吐蕃时期曾经前往吐蕃逻些城朝拜,可能张议潮也参与这次朝拜活动。张谦逸赴逻些,同行的还有张议潮,见载于P.3554《上河西道节度公德政及祥瑞五更转兼十二时共一十七首并序》记载:“昔尚书曾赴逻娑,引道神人,祭水河边,龙兴紫盖,池现圣鸟,气运冲星,阵上回风,击添雷雹。嘉禾合颖,麦莠两岐,瓜瓤同心,梨杏孪结。野蚕成茧,长幼歌谣。草上阳晞,变成甘露。观音独煞,助济人民。佛晃神光,呈祥表瑞。如斯盛美,人具尔瞻,此则尚书之感应也。”[注]P.3554V《谨上河西道节度公德政及祥瑞五更转兼十二时》,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25册,第235-236页。张谦逸和张议潮都曾赴逻些城,这种经历不是一种巧合,就是说张谦逸当年前往逻些时带领着他的儿子张议潮。所以S.6161+S.6973+S.3329+S.11564+P.2762《敕河西节度兵部尚书张公德政之碑》记载张谦逸时称:“抚纳降和,远通盟誓。吾离材产,自空桑田。赐部落之名,占行军之额。由是形遵辫发,体美织皮,左衽束身,垂肱跪膝。祖宗衔冤,含恨百年;未遇高风,申屈无路。”[注]录文参荣新江《敦煌写本〈敕河西节度兵部尚书张公德政之碑〉校考》,参氏著《归义军史研究——唐宋时代敦煌历史考索》附录,第400页。所谓远通盟誓就是指张议潮这次前往逻些事件,赐部落之名占行军之额可能就是指担任敦煌郡大都督。P.3556《南阳郡张氏墓志铭并序》记载:“高祖讳谦逸,赠工部尚书,高踪出俗,劲节超时,誉满公卿,笑看宠辱。属以羯胡屯集,陇右陷腥俗之风;国耻邦危,尘外伴逍遥之客。”[注]郑炳林《敦煌碑铭赞辑释》,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400-401页。S.3303《大乘无量寿经》题记:“张谦逸写。”[注][日]池田温《中国古代写本识语集录》,第389页。S.7670V《张谦逸上部落使送经纸墨笔状》记载:“经纸卌五张,墨一珽,经笔一管,送上。张部落使张谦逸上。”[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编《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分)》第12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2页。这些记载都说明张谦逸是从吐蕃部落使上升为敦煌郡大都督的。
通过以上探讨得知,安景旻在扶持张议潮建立归义军政权的过程中立下了卓著的贡献,并在归义军初期出任节度副使;在归义军初期,粟特人参与归义军政权并担任重要官职,如瓜州刺史、都知兵马使等。其原因是张议潮父亲张谦逸娶妻粟特人安氏,因此敦煌汉族大姓与粟特头目安氏家族建立姻亲关系,在这种血缘关系下,促成了敦煌的胡汉联盟。安景旻与张议潮在吐蕃统治敦煌政权中担任都督之职,这就表明吐蕃统治敦煌后期,敦煌的实际控制权已经转移到敦煌的汉族和粟特人手中,所以才能够出现张议潮起兵驱逐吐蕃统治者归附唐朝的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