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粟特人安伽及相关问题考述

2017-12-11王雪莲王子璠

丝绸之路 2017年22期
关键词:粟特人丝绸之路文化传播

王雪莲+++王子璠

[摘要]甘肃古浪地处丝绸之路要冲,历史上一直是多民族聚集区。陕西西安发现的安伽墓,进一步印证了原来居住在乌兹别克斯坦的粟特族,沿丝绸之路经商、传教,并长期在古浪定居生活。安姓粟特人为东西方贸易、人文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是早期的丝绸之路开拓者、商贸担当者、民族融合践行者和文化传播者。研究安伽及粟特民族历史,对于推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安伽;粟特人;丝绸之路;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K8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22-0029-02

2000年5月,陕西省考古所在西安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清理发掘了一座北周时期的大型古墓葬,出土墓志铭显示,墓主人名叫安伽,字大伽,姑臧昌松人,即今武威市古浪县人。生于公元517年,卒于周静帝大象元年(579),享年62岁,生前任同州(今陕西大荔县)萨保。

据发掘报告,安伽的家族属粟特族,原居住在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的撒马尔罕,即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粟特族信仰祆教(拜火教),擅长贸易和游牧。大约在汉唐时期,粟特人组成商贸团队,沿丝绸之路进入新疆、甘肃、陕西、宁夏、河南、河北等地。墓志铭中说安伽是昌松县人,可见安伽家族早在公元5世纪中期前就定居在古浪,而且和当地汉族联姻,曾经在古浪长期生活或集聚。

安伽墓的发现,有力地佐证了安姓粟特人,不远千里,从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迁移到中国,为丝绸之路的繁荣和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他们是早期丝绸之路商贸担当者,也是中西方文化的传播者。目前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通过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文化交流,受到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普遍认同和呼应。了解安姓及粟特人的历史,对于弘扬丝路文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升古浪历史文化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安伽墓出土的主要文物

安伽墓,总长大约35米,属大型单式墓葬,有5个天井、5个过洞、2层封门,过道之后有 3.6米见方的砖砌墓室。这种长斜坡墓道、多天井、多过洞的砖室墓,是北周贵族常用的墓葬形制,显示了安伽显赫的贵族身份。发掘过程中没有发现墓葬有盗扰现象,保存相对完好。出土文物虽少,但非常精美和独特。出土的文物主要是墓志一合、石门一套、围屏石榻一具。

(一)墓志

安伽墓甬道内出土石墓志一合。墓志盖上刻篆书:“大周同州萨保安君之墓志记。”志文为:“君讳伽,字大伽,姑臧昌松人。其先黄帝之苗裔,分族因居命氏,世济门风,代增家庆。父突建,冠军将军,眉州刺史,幼擅家声,长标望实,履仁蹈义,忠君信友。母杜氏,昌松县君,婉兹四德,弘此三从,肃穆闺闱,师仪乡邑。君诞之宿祉,蔚其早令,不同流俗,不杂嚣尘,绩宣朝野,见推里闬。遂除同州萨保。君政抚闲合,远迩祗恩,德盛位隆,于义斯在。俄除大都督。董兹戎政,肃是军容,志效鸡鸣,身期马革。而芒芒天道,杳杳神祇,福善之言,一何无验?周大象元年五月,遘疾终于家,春秋六十二。其年岁次己亥十月己未朔, 厝于长安之东,距城七里。但陵谷易徙,居诸难徙,佳城有斁,镌勒□无亏(墓词略)。”

这300多字的銘文,虽然不是很好懂,但提供了一些基本的信息。一是安伽(517~579)在北周任同州萨保、大都督,既管理地方政务,也兼管粟特族的商务和宗教(萨保),后期还统领过军队,曾经定居在古浪。二是安伽的父亲安突建曾任过眉州刺史。母亲姓杜,汉族,被封为昌松县君。三是安伽的父母早期生活在古浪,也许安伽也出生在古浪,具有良好的家庭教养和才干,在地方上很有威望,得到朝廷的赏识,被封为同州萨保,死后葬在长安郊区。

(二)石门

在安伽墓入口处,有一座石门。门框为长方形,门额呈半圆形,门楣及门框刻有大回旋的葡萄卷枝。半圆形的门额高大气派,上面绘刻有精美的一大两小3个拜火祭祀圣坛图像。正中是一个大型的三驼圣火坛。三只骆驼头部向外,三尾相接,驼峰上莲座上放置一大圆盘,圆盘中有垒成井字形的燃料,冒着熊熊烈焰。圣坛的右上侧有弹拨箜篌的天人,左上侧有手持琵琶的天人,身侧祥云缭绕,飘带飞扬。圣坛左右侧各有一位人首鹰足的神祇。神祇前方各有一六足祭案,上置备类金银器。在门额左右下方,还有两个小型拜火圣坛,主持祭祀跪拜的是一男一女,应该分别为安伽和他的妻子。这幅图像雕刻在门额这一显要的位置上,证实了墓主安伽的萨保身份,也是北周时期祆教在中原流行的物证。

(三)围屏石榻

围屏石榻,外形极像今天使用的带靠背的沙发床。由屏风、榻面、榻腿组成,共计绘有56幅浮雕彩绘画像。其中可辨认的画面有宴饮、出行、乐舞、射猎等场景,画面上的人和神大多数属中亚类型。这些具有浓厚袄教和粟特色彩的石刻,弥补了学界研究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伊朗、中亚宗教题材奇缺的缺憾,是继1999年太原晋源区王郭村虞弘墓(曾任凉州刺史,粟特人)之后,在祆教图像方面的又一次重大发现,为关注中西文化研究者提供了新的实物材料。

二、安伽为粟特萨保

墓志显示,安伽为姑臧昌松人。姑臧即今天的武威,南北朝时期这里是粟特胡人的聚居地。唐《元和姓纂》记载,姑臧凉州安氏,出自安国,汉代居凉州,后魏安难陀和他的孙子盘娑罗,世代为凉州萨宝。到唐朝时,又被称为“昭武九姓”之一。可知安伽祖先显然是原居住于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的安国粟特胡人。两河之间大约即今乌兹别克和塔吉克、土库曼等地区。安伽曾任萨宝,萨宝的确切含义是“伊兰系胡户聚居点上的一种政教兼理的著客大首领”。萨宝除管理入华贸易的粟胡外特商,还是拜火教的首领,管理着袄教事务。

祆教是世界上历史较为悠久的宗教之一,又称为拜火教、火袄教。公元前6世纪在波斯东部创立,一度成为波斯帝国的国教。该教认为火是善神的儿子,礼拜圣火是教徒的首要义务,所以安伽墓中出现三个拜火坛,屏风图案中有胡人祭祀的场景,充分显示安伽的萨保和粟特身份。endprint

三、粟特商队

据《汉书·西域传》,早在西汉成帝年间(前32~前7)粟特商队已在中亚撒马尔罕至长安的丝绸之路上频繁从事商业活动。到了北朝、隋代、唐代,随着突厥统一漠北以西直至波斯的广大地区,东西贸易进一步繁荣,这时粟特在国际化贸易中地位更加突出。粟特人是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担当者,史载,康国栗特“善商贾,好利,丈夫年二十去旁国,利所在无不至”。他们从小就跟着父母做生意,只要有利,再远的地方都要跑去做生意。不辞劳苦,沿丝绸之路东西往返,由之形成了许多栗特聚落。在龟兹、于田、敦煌、酒泉、张掖,尤其在武威,都是粟特部落的聚集地和商贸地。

粟特人以善经商闻名,多豪商大贾,操东伊朗语,早就创立粟特文。粟特人在中国的主要活动有:

一是商贸活动。粟特人从中原购买丝绸到西域,又从西域运进体积小、价值高的珍宝,如美玉、玛瑙、珍珠等,几乎覆盖了一切重要市场领域,控制了丝路贸易的命脉。粟特人商业成功的奥秘,除了精通业务,善于筹算,不畏艰险,谙熟各种语言以外,还具有许多经商的手段。商队一般都要两三百人一起走的。

二是投附一定的政治势力,取得一定政治地位,从而有利于商业活动的开展。例如粟特人马涅亚克曾代表突厥,奉使波斯、东罗马,西魏酒泉胡安诺盘陀曾奉使突厥,唐代著名粟特商人康艳典、石万年、康拂耽延、何伏帝延等,皆拥有城主称号,曹令忠官拜北庭大都护、康感官拜凉州刺史、康进德为安西大都护府果毅。凭借官员身份或投依官府,进行商业活动,自然是得心应手。

三是用宗教活动掩护商业活动。粟特人的宗教信仰相当复杂,袄教、佛教、摩尼教皆拥有其信徒,例如华严宗大师释法藏就是康国人,曾与玄奘同参译事。回鹘皈依摩尼教亦赖粟特人之力。而“摩尼至京师,岁往来东西市,商贾颇与囊橐为奸”。可见这些具有宗教人士身份的粟特人也在经商牟利。有意思的是,唐玄奘西天取经,一路上跟随粟特商队,特别是他回程的时候,还被粟特商人选为商团的萨保,就是大商主(商队首领)。

四是培植壮大自身实力。粟特人充分利用隋、唐王朝推行胡汉有别、各依其俗的政策,发展自身势力。这一政策对汉人推行重农抑商,严禁汉人从事国际贸易,从而为粟特人创造了独霸丝路贸易财源的有利条件。粟特人宁肯附籍或客籍,多不肯甘为编户,就是利用蕃、汉有别的空隙,由之成为巨富。

四、武威的安姓胡人

武威安姓是典型的粟特移民之一,据目前已有史料和出土墓志证实的安姓粟特人,就有安难陀、安令节、安神俨、安元寿、安伽、安兴贵、安修仁、安忠敬、安重璋等諸多历史名人。他们长期在武威定居,或是部落商队首领,管理宗教事务,还有的政教合一,在地方上很有实力。比如隋末的安兴贵、安修仁兄弟在中原内乱时,帮助李轨占据凉州。唐王朝建立后,又积极响应唐王朝,率领凉州的胡人部落,推翻了李轨的割据政权,将李轨活捉并送给唐王朝,将凉州纳入唐王朝的版图,武威安姓由此在唐王朝获得显赫的地位。安兴贵的儿子安元寿帮助唐王朝平定突厥,死后陪葬昭陵。其后人安重璋在平定安史之乱中,也建立赫赫战功,被唐王朝赐姓李,改名为李抱玉。安元光被唐肃宗赐姓为李国珍。

从相关史料看,唐朝时,武威仍然是昭武九姓胡人的重要聚集地,武威的安姓、康姓、石姓、米姓、虞姓基本都是粟特胡人。出土的相关墓志和史料,成为研究武威姓氏来源的重要的史料。唐朝后期,战乱频繁,吐蕃强盛,安姓粟特从此很少出现在武威的史料当中,也许迁移,也许已融入其他民族。endprint

猜你喜欢

粟特人丝绸之路文化传播
北朝石刻壁画中粟特人物形象探析
唐代西州粟特人贸易活动考索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