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控制论视角的信息茧房效应探析

2019-08-23施安

新闻前哨 2019年1期
关键词:信息茧房新媒体系统

施安

[摘要]信息茧房效应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如何突破信息茧房的限制,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系统的问题。本文从控制论的视角,探讨信息茧房效应存在的可能,分析了在新媒体环境下系统的稳态如何产生偏离,根据维纳的控制论原理提出了三个脱离信息茧房的策略,

[关键词]控制论 系统 信息茧房 新媒体

不久前,谷歌的数据科学家赛斯(Seth Stephens-David-owitz)在他的著作《数据、谎言与真相》中用了包括谷歌在内的互联网公司得到的数据,试图告诉人们:互联网中的信息茧房其实不存在。他引用了一个研究者的结论说,“其实很多持有某种强烈观点的人,也会去看那些跟他们观点不同的网站,虽然这让人生气。否则就没有办法解释网上的那些论战了。”这种观点被认为没有太强的说服力,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持某种强烈观点的人,会去看跟他们观点不同的网站,目的可能是为了强化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他们不是为了寻找负熵,来消除不确定性,而是通过正反馈,让信息茧房中熵值增加。

尽管赛斯努力说明信息茧房其实不存在的,但业界并没有因此对信息茧房的问题停止过担忧。就在2018年10月份,社交网络公司推特(Twitter)CE0杰克.多西(Jack Dorsey)说,“推特可能会考虑删掉点赞功能。”尽管公司出面否认,但这事还是引起大家关注并给广泛的讨论。对于此事,《大西洋月刊》网站有一篇文章直接指出,社交网络更应该删除的是转发功能。社交网络的分享功能被认为是导致信息茧房的罪魁祸首。国内也有媒体指出,微信的相对封闭的社交圈是引发“回音室效应"原因。

控制论反馈机制与信息茧房

在控制论中,反馈机制“是一种以结果的反应来作用于原因的机制。”如果新的数据库在肯定意义上转化和简化了最初的数据,导致整个系统的增长,这就是正反馈。正反馈对整个系统起着非稳定的作用。如果新的数据库推翻了原来的数据,导致了整个系统的调整,属于负反馈。负反馈对整个系统起稳定作用。

美国当代著名的数学家诺伯特.维纳是控制论的创始人,他根据系统和环境的关系,提出了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的思想。

他認为,封闭系统和环境的关系是少发生或者不直接发生,而开放系统则相反,它是比较多地和外界发生关系,并从外部环境中获得能量。封闭的系统往往导致内部的混乱,而开放的系统有助于从较低的有序状态过渡到较高的有序状态。

也就是说,封闭的系统,因为缺少能量的交换,是一种熵的状态,熵值过高,便会导致灭亡。而开放的系统,因为有着肯定的、积极的交换,是一种负熵状态,所以能获得成长。

信息茧房的形成是一种封闭的系统,是一种熵的状态。所谓熵,就是系统的无序程度,系统越乱熵值越高。信息和熵是互补的,信息就是负熵。

我们先来解构一下信息茧房的形成过程。信息茧房概念是由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奥巴马总统的法律顾问凯斯.桑斯坦在其2006年出版的著作《信息乌托邦一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提出的。桑斯坦认为,因为传播中选择性原理的存在,公众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接收、理解并记忆。对其他信息将会进行过滤。久而久之就会像蚕茧一般的处在“茧房”中。也就是说,人极有可能造成了一个在信息茧房中自己给自己造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在社会化媒介兴起后,他们通过算法,为受众推荐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或者信息,实际上就是对封闭的系统中增加信息正反馈。

按照群体压力论的说法,人们在社交媒体上一般都会选择加入与自己意见一致的团体。但是,团体对某个意见的认同会加强个人的某种观点。所以实际上看过去是群体的意识,但事实上却是个体封闭系统的放大。这种封闭系统不容许相左的信息或者负熵存在,那么他们所处的系统就自动形成了“回音室”。

所以在封闭的系统里,相似的观点通过“信息茧房"内的“回音壁"进行发酵,就有可能导致了系统的紊乱、紧张、对峙的熵的状态出现。所以网络暴力就有可能在这个情景下生发。

新媒体环境下的稳态偏离

稳态是控制论当中一个重要概念,最早来自于神经生理学。其意思就是当人处在一定的环境中,如果环境发生了变化,那么人的机体正常状态就是发生偏离,这种情况下机体会做出相应的反馈,进行有效地调节,并使之和环境相平衡,这种机制就是稳态。如果要使一个系统处于稳态,就必须有更多的负反馈的行为。

从稳态的要求来看,个体或者群体在传播中想获得一种稳态,就必须有更多的负反馈来实现。维纳在分析人类社会的传播特征后,提出人类传播行为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定型的,是存在所有动物的本能中,没有反馈机制起作用,只依靠本能进行的传播行为;一种是学习的,它具有反馈机制,能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改变自己的行为。维纳认为,信息的自由流动和有序管理是秩序产生的前提。意思是说,如果信息得不到充分流动,或者无序关系,就会让整个系统处于一种无序状态。维纳还提出,如果一个系统熵值过高,要获得一种稳态,只能以系统各要素的自由度丧失为代价。

那就是说,在信息茧房里,如果信息不能充分流动,那系统就会呈现无序状态,稳态便因此失去,而失去稳态后的信息茧房中的个体,要以自由度丧失为代价。而信息是人获取自由度的一个重要元素。

在新媒体环境中有两种情况会让信息无法充分流动。一个是所谓的“群体共识"问题。比如说一个微博大号或者微信公号,他们粉丝因为同样的兴趣爱好或者共同需求集中在一个平台上,他们就是一个所谓的群体。整个群体的意见经常被某个意见领袖在主导着,粉丝因为在群体压力之下变成沉默的羔羊或者采取盲目认同的态度。此中如果有人不认同,便会受到群体抵制甚至排斥,这样群体的共识就因此产生。桑斯坦称之为“把自己归入他们设计的回音室。”

人的学习型传播方式实际上是发生在一个开放的系统里,通过学习,用信息来消除不确定因素,从而让系统实现有序状态。但是媒介环境通过“群体共识”抑制学习动力,通过强制共识获得统一,实际上就是剥夺了个体的自由度,而让系统内熵值增加,这是一个由“群体共识”而构成的相对封闭的系统,它不利于群体中的个体进行学习提高,实现自由。

猜你喜欢

信息茧房新媒体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WJ-700无人机系统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社交媒体时代下新闻产需变化刍议
“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
“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观察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