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派红色报纸的演进逻辑浅析

2019-08-23黄磊

新闻前哨 2019年1期
关键词:喉舌主政南方局

黄磊

概况和起源

在中国共产党新闻史上,曾有北派和南派报纸之分。以延安《解放日报》、晋察冀边区《晋察冀日报》为基地的,受中共西北局、华北局(包括其前身北方局)领导的,我们称之为北方流派,重要人物有陆定一、胡乔木、邓拓等。受中共南方局领导的,以重庆《新华日报》、香港《华商报》为基地的,称之为南方流派,重要人物有夏衍、范长江、胡愈之、杨奇。

北方流派的报纸发行于共产党执政地区,以机关报面目出现。南方流派报纸发行于非共产党统辖地区,而以“在野派报纸”面目出现。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以1942年4月《解放日报》改版陆定一逐渐主导报纸为标志,北方流派的報纸定位得以确立——“报纸是党的喉舌”(1942年9月22日《解放日报》社论《党与党报》)。“南方流派”活动于非共产党统辖地区,以知识分子议政的方式影响国统区。中共南方报纸发行于传统的、自然发展的地区,它们多借鉴《申报》、《大公报》等。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参加革命前就已经在《申报》《大公报》工作过,深受其熏染。“北方流派”则较早师法苏联《真理报》,这是“南北两派”在“源”上的不同。

中共南方局非常重视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在其直接领导或影响下,曾在重庆、成都、桂林、雅安(原西康省省会)、昆明、南京衡阳、长沙武汉、广州.香港、上海等地以公开或秘密方式创办了一批报刊、电台、通讯社、出版社,成为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也成为国统区第二条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受南方局直接领导的媒体有重庆的《新华日报》.《群众》周刊,桂林、上海的《救亡日报》,八路军驻渝办事处、驻桂林办事处、驻香港办事处的电台,中共地下党在雅安、昆明等地的电台。受南方局影响的进步媒体有重庆的《新蜀报》、《大公报》、《民主周刊》、《东方杂志》、《中苏文化》等。

解放前,统战为主

南方局“深刻地观察到了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之间的尖锐矛盾”,遂决定“把中小资产阶级鼓动起来,反对四大家族”。这一点也体现在了报纸的宣传上。1940年6月,周恩来在《中国抗战的严重时期和目前的任务》中指出: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民主,实施战时财经政策,反对官僚资本。为此,南方局经济组利用《新华日报》阵地,有计划地撰文“揭露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报导民族工商业的危机”。同时,经常在《新华8报》刊载黄炎培、胡厥文.李烛尘、卢作孚、吴蕴初、缪云台、胡子昂、古耕虞等工商界知名人士揭露和抨击国民党经济政策的谈话和文章。

《新民报》的工作人员极少数是中共地下党员,大多数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新华日报》为争取和团结他们共同抗敌,以座谈“编辑技术问题"为名交流对国民党的斗争经验。周恩来更是主动关心《新民报》的状况。该报一直坚持反投降、反内战、反独裁,主张和平民主。南方局在开展对国民党民主派的统战工作时,就常常借助《新华日报》的舆论作用,对他们积极抗战、反对独裁的进步行为进行大力宣传,以此来鼓励他们促进国共合作,坚持团结抗战。

“二战”结束后,当时在英国人管治下的香港,取消新闻审查,中共领导下的《华商报》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宣传舞台。他们充分利用法律武器,以合法报纸身份,展开有理、有利有节的舆论攻势;利用了发达、多元的资讯,拓展了报道的国际视野;争取民众的需要,形成了这一批红色报人对民众知情权的天然尊重。

从人员成份来看,“北方流派"较纯,基本清一色党的宣传战线干部;“南方流派”由于兼有统战任务,人员更加多元化:夏衍、廖沫沙、杨奇是共产党员,金仲华、邵宗汉是秘密党员,刘思慕是党外布尔塞维克,同时团结了一大批左中翼的报人与文化人。

解放后,报纸还给群众

随着1949年全国解放。在北京,范长江任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社长,胡愈之、邵宗汉先后主政《光明日报》。在上海,夏衍任市委宣传部长,恽逸群主政上海《解放日报》,金仲华、刘思慕主政《新闻日报》,徐铸成主政《文汇报》。在广州,杨奇、黄文俞先后主政《南方日报》。在1949年底1950年初,“南方流派”在全国新闻界占有重要地位。

20世纪50年代初,大批“南方派报人”离开新闻界,转人经济外交等领域。

也有一直坚守在新闻界的“南方流派"代表。在广州,杨奇先生于1957年参与创办《羊城晚报》。“文革”后,重赴香港,任中共港澳工委宣传部长,主管6家中资报纸,继而出任《大公报》社长,为香港过渡期作出了大贡献。其在“文革”前就提出,《羊城晚报》“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和喉舌,同时是人民的耳目与喉舌”。其实早在1942年9月18日《新华日报》社论就要求自身:“充分具有中共党报的品质,人民大众喉舌的作用"(与前引《解放日报》社论自述定位“报纸是党的喉舌”,时间相差仅4天)。1947年,周恩来在祝贺《新华日报》创刊九周年时题词:“为人民喉舌,为人民向"。“人民喉舌”是“南方流派”难以释怀的情结。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羊城晚报》《新民晚报》的复刊为标志,“南方流派”开始复苏。上个世纪80年代中叶《广州日报》改版时,黄文俞向报社提出:把一版交给党委,其余还给群众。这句话对《广州8报》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对整个广东新闻界也有很大启示。吴有恒主持复办《羊城晚报》,把社论专栏命名为“街谈巷议"。

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他们的心向着执政党,但眼睛却自觉回到民间,作为共产党的自省力量而存在。他们把民间的疾苦转化为权力的痛楚,这是对早年革命理想的第忠诚。从“文人办报”“人民喉舌”,到“回到民间,自觉在野”,这就是“南方流派”的演进逻辑。

参考文献:

[1]吴自力、张冉妮:《南北交互:中共两地办报风格的激荡与融合——以《南方日报》创刊为中心的考察》,《新闻春秋》2015年第2期

[2]罗韬:《现代新闻史上的“南方流派”》——《中国改革》,2010年第12期

[3]张济顺:《一九四九年前后的执政党与上海报界》,《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11期

[4]王晓岚:《90年来党报社会功能的演进与经营理念的变迁》,《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5]朱家梅、李静雅:《20世纪90年代以来胡乔木中共历史研究述评》,《北京党史》2010年第4期

[6]张春林:《论早期中共党报群众工作的经验及意义》,《当代传播》2007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喉舌主政南方局
南方局历史是一座富矿
习仲勋受命主政中国“南大门”
习近平主政地方廉政建设思想和实践研究
产品性与媒介性之争
中共中央南方局对中间势力的统战工作研究
诚信建设成就了“仁禾中衡”传奇——访梁泽泉董事长及他主政的江苏仁禾中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