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针灸治疗颤症的临床取穴配伍规律研究

2019-08-23治丁铭刘明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选穴合谷经脉

治丁铭,刘明军

(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长春 130117)

颤证,是指头部或肢体颤抖、振颤为主症的病证,为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震颤、运动减少以及不能自制。西医中震颤麻痹、帕金森病等锥体外系疾病可参照本病治疗。本病发病多见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肾精亏耗、脑髓不足、阳气虚衰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脑,病变脏腑主要在肝,涉及脾、肾,基本病机为虚风内动,神机失司,或痰热动风,脑神被扰[1]。针灸是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本研究通过检索针灸治疗颤症的现代临床研究文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颤症的选穴配伍规律,从而为现代临床提供理论基础和文献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法,选取1966-2018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维普和PubMed数据库中针灸治疗颤症的相关文献。剔除重复发表的文献,检索纳入55篇文献。

1.2 检索策略 以“颤症”“震颤麻痹”“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检索词,分别与“针灸”“针刺”和“针”组合。

1.3 文献纳入标准 临床研究文献,研究对象明确为中医颤症范畴,以针灸疗法为主要治疗手段,单独或结合其他方法治疗的文献。

1.4 文献排除标准 治疗方法为非针灸疗法的单独治疗手段文献;记载内容以理论探讨和综述等为主的文献;文献中无具体用穴描述;重复发表的文献,保留发表年限最近1篇;单纯实验研究的文献。

1.5 数据规范 规范作者,刊名和腧穴名称,所在部位,所属经脉,腧穴属性等文献信息;腧穴名称规范以GB/T 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为参考。

1.6 数据分析 利用收集和整理的规范数据,建立颤症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进行分析,包括取穴频次统计,取穴规律分析等。

2 结果

2.1 选穴运用频次分析 本研究共纳入文献55篇,选用腧穴101个,其中十四经腧穴96个,运用频次为461穴次;经外奇穴4个,运用频次为18穴次;阿是穴1个,运用频次为1穴次。针灸治疗颤症所选101个腧穴的应用频次为480次,平均4.75穴次。大于平均穴次的腧穴共计24个,应用频次为358次,占全部用穴的23.76%,为应用频次的74.58%。腧穴应用频次最多的依次为合谷,太冲,百会,足三里,风池,三阴交和曲池。选穴应用频次超过平均值的腧穴,见表1。

表1 选穴运用频次分析统计表

2.2 取穴所属经脉分析 本研究所取用的腧穴所属经脉共有12条正经和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腧穴所属经脉主要集中于督脉、手阳明大肠经和足少阳胆经,具体每条经脉所选用腧穴及频次,见表2。

表2 选穴所属经脉分析统计表

2.3 选穴部位规律分析 将101个腧穴的具体位置按头颈部、胸腹部、背腰部、上肢部、下肢部5部分进行统计。结果显示,针灸治疗颤症主要选取位于下肢部、头颈部和上肢部的腧穴。具体选用腧穴的部位、频次、取穴个数,见表3。

表3 选穴所在部位分析统计表

2.4 取穴中特定穴应用分析 在96个腧穴中具有特定属性的腧穴共74个,总频次448次。将74个腧穴按属性进行分类统计,记录腧穴个数及腧穴频次,按腧穴个数及使用频次由高到低排列,见表4。特定穴类别选用主要是交会穴、原穴和下合穴。

表4 特定穴类别选用分析统计表

2.5 取穴配伍关联分析 55篇针灸治疗颤症文献的55个腧穴处方全部为多穴处方,将导出的腧穴组方数据进行“规则分析”,分析腧穴组合规则。所选用的腧穴配伍中,合谷与太冲的配伍的频次最多,频次为30,频率为60%,腧穴配伍频次前5名的具体信息,见表5。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中穴位规则进行统计分析,“置信度”设为0.9,支持度个数分别设置为10和50(支持度个数越大,越展现出腧穴配伍的核心腧穴间的关系)。应用复杂系统熵聚类网络展示的功能,可以清楚、直观的显示出腧穴之间的关系及腧穴间的配伍关系。见图1,图2。

表5 腧穴配伍之间关联规则分析

图1 支持度10%时腧穴组方规律分析网络展示

图2 支持度50%时腧穴组方规律分析网络展示

3 讨论

腧穴配伍是指在针灸临床上将具有类似治疗作用的2个或2个以上的腧穴进行组合配伍,从而可以起到加强腧穴之间的协同作用,起到相辅相成,提高疗效的作用[2]。本文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分析研究,55篇文献[3-57]针灸治疗颤症临床选穴配伍具有如下规律。

3.1 腧穴取穴探析 腧穴应用频次最高的合谷属多气多血之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太冲属少气多血之足厥阴肝经输穴与原穴,对于头部、四肢相关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在十四经脉中,使用频次最高和使用个数最多的为督脉,其经脉的腧穴能治疗头部的疾病,故选用督脉经穴能够对颤症起到良性调节作用。腧穴所属部位的整理与分析,下肢部使用腧穴24个、频次最多为161次,占总频次的33.53%。从腧穴使用频次来看,主要以肝经和脾经为最多,选取四肢部的腧穴是循经取穴规律的体现。通过对特定穴关联分析的研究可知,交会穴使用最多、频次最高。

3.2 腧穴配伍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针灸治疗颤症以局部取穴配伍为主。首先通过数据显示可归纳为按部配伍,多为上下配伍,从而充分发挥腧穴的近端治疗作用和远端治疗作用。统计结果显示,配伍排名靠前的合谷与太冲、太冲与百会、合谷与足三里、风池与阳陵泉均为上下配伍,可以调和阴阳升降,起到阴阳平衡的作用。频次排在前列的腧穴位置均在头部和四肢,选取病变部位附近的腧穴配伍可以疏导局部经络之气,从而扶正祛邪。针灸临床上针对病变部位比较明确、比较局限的病症以及某些器质性病变,局部取穴配伍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取穴配伍方法。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颤症临床选穴配伍规律在按经选穴配伍中主要为同经选穴配伍和交会经选穴配伍;在按部选穴配伍中主要为局部选穴配伍和上下选穴配伍。研究中也发现,特定穴在针灸治疗颤症取穴中所占比重很大,但无相应的配伍规律特点。总结归纳针灸治疗颤症选穴配伍规律,选取恰当的腧穴进行配伍,有利于加强腧穴间的协同作用,增强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效果,促进针灸的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选穴合谷经脉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从“心脑同治,腹背双调”探析焦虑症的推拿选穴思路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选穴规律分析
中泰传统医学经脉系统比较探析*
老官山汉简《经脉书》初探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
中国最早的人体经脉漆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