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士分层管理对ICU护理质量及医患满意度的影响

2019-08-23陶莲德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层级幸福感分层

成 果,陶莲德,蔡 丽

(1.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四川 宜宾 644000;2.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四川 宜宾 644000;3.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四川 宜宾 644000)

ICU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科室收治的均为危重症患者,其对护理人员有较高的要求,ICU护士必须具备较高的护理水平、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及随机应变能力,才能够胜任ICU护理工作[1]。开展护理管理是保障ICU护理质量的基本手段,其在各项护理程序中都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分层管理模式,是一种科学的、先进的护理管理模式,其根据护士的业务综合能力、职业等进行层级划分,并对各层级护士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目标,以实现各层级护士的标准化、目标化管理[2]。本院ICU自2018年1月开始引入分层管理模式,分层管理模式历时1年的应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ICU的3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取得护士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ICU护龄超过6个月;身体状况良好;意识清醒,语言表达能力正常;自愿参与研究;2)排除标准:轮转护士、实习护士及外院进修护士;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应用过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者;产假及病假护士;研究过程中家庭发生重大事件者。32名护士中,女性24名,男性8名,年龄20~49岁,平均(27.35±5.27)岁,护龄1~23年,平均(8.65±3.21)年,大专学历12人,本科学历19人,硕士学历1人。职称:护士13人,护师13人,主管护师3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任护师1人。

1.2 方法 本院ICU自2018年1月开始引入分层管理模式,引入分层管理模式前,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即由护士长在评估护士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工作分配,并根据排班制度要求完成各自的工作职责,同时采用弹性排班制度。

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法与内容:1)层级划分。根据工作时间、职称,将32名ICU护士划分为四个层级。N1级:ICU护龄<1年;N2级:ICU护龄1~4年,且有护师及以上职称;N3级:ICU护龄5~9年,且具有主管护士及以上职称;N4级:ICU护龄≥10年,具有副主任护师及以上职称。2)分组与培训。根据ICU护理工作需求,将32名ICU护士划分为3个护理小组,每组10~11人,每个小组都都由不同层级的护士组成,各小组指定1名组长。针对各层级护士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对各小组进行分层培训。N4级护士侧重于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与新技术相关培训;N3级护士培训内容侧重于专科护理能力、急救技术等方面,旨在提升其护理服务水平;N2级护士培训内容侧重于专科护理操作技能,N1级护士培训内容侧重于基础护理操作技能。3)分层管理。N1~N3级护士均指定1名上级护士作为指导老师,指导老师负责进行专科护理操作技能的示范与指导。各层级护士制定出相应的岗位职责与绩效考核标准,每6个月开展1次工作考核,并对护士层级进行相应的调整。N1级护士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负责轻症患者的基础护理,以夯实其基础护理知识与技能;N2级护士负责较重症患者的基础护理,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协助完成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独立完成常见疾病护理;N3级护士负责重症患者的护理,以及有较高技术难度的护理工作,独立完成抢救工作,正确评估患者病情发展,并能制定相关护理计划。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教学与组织查房等工作,以提升临床护理教学与管理能力;N4级护士主要负责护理管理工作,为其他层级护士提供指导、帮助,并负责科室护理质量的把控与科研工作。

1.3 观察指标 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实施前1年(2017年1月—12月)和实施后1年(2018年1月—12月),对ICU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统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调查医患满意度、ICU护士的工作幸福感与积极性。

1.3.1 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评估由医院护理部负责实施,评估项目包括基础管理、病区管理、药品与器械管理、护理落实、文书书写、急救物品管理几方面,每项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高。

1.3.2 护理不良事件 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坠床、管道滑脱、误吸等。

1.3.3 医患满意度 使用本院自行设计的医生及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ICU科室的12名医生及150名患者进行调查,量表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问卷经检验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

1.3.4 护士工作幸福感 使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感量表对ICU护士的工作幸福感进行评估,量表由正性幸福因子、负性幸福因子、幸福总数组成,共设24个条目,各条目评分0~2分(负性因子为反向计分),评分越高说明幸福感越强。

1.3.5 护士工作积极性 使用我院自制的工作积极性调查问卷评价ICU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评分0~10分,评分越高说明工作积极性越高。采用护士自评及护士长、医生他评三种方式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CU护理质量评分变化 见表1。

表1 ICU护理质量评分变化( ± s,n = 32) 分

表1 ICU护理质量评分变化( ± s,n = 32) 分

注:与实施前比较,# P<0.05

时 间 基础护理 病区管理 文书书写 急救物品管理 药品器械管理 护理落实实施前 85.56±3.20 83.52±3.47 81.58±2.96 81.84±3.62 82.71±3.60 83.35±3.71实施后 92.50±4.33# 92.76±4.25# 94.06±3.72# 93.25±4.20# 92.63±4.15# 92.36±4.59#

2.2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变化 见表2。

表2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变化 例

2.3 ICU护士的工作幸福感评分变化 见表3。

表3 ICU护士的工作幸福感评分变化(± s,n = 32) 分

表3 ICU护士的工作幸福感评分变化(± s,n = 32) 分

注:与实施前比较,# P<0.05

时 间 正性因子 负性因子 幸福总数实施前 11.23±3.20 6.86±2.32 7.36±1.75实施后 18.86±4.36# 5.20±2.11# 14.06±3.76#

2.4 ICU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评分变化 见表4。

表4 ICU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评分变化(± s,n = 32) 分

表4 ICU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评分变化(± s,n = 32) 分

注:与实施前比较,# P<0.05

时 间 护士自评 护士长评价 医生评价实施前 7.35±0.43 7.12±0.20 7.21±0.33实施后 8.46±0.35# 8.16±0.39# 8.86±0.42#

2.5 ICU护理工作的医患满意度评分变化 见表5。

表5 ICU护理工作的医患满意度评分变化(± ) 分s

表5 ICU护理工作的医患满意度评分变化(± ) 分s

注:与实施前比较,# P<0.05

时 间 医生满意度(n = 12) 患者满意度(n = 150)实施前 80.36±6.61 82.51±5.92实施后 89.30±6.47# 90.49±5.26#

3 讨论

护士分层管理模式[3],是根据护士的职称、工作年限等对其进行层级划分,各层级护士进行相应的层级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充分考虑到了不同护理业务水平护士的工作需求,能够让各级护士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出色地完成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工作职责,从而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保障[4-6]。另一方面,在分层管理模式下,N1~N3级护士都要求由上一层级护士作为指导导师,对其临床护理工作予以指导,这有助于N1~N3级护士专业护理技能的提升,从而使临床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分层管理模式实施后,ICU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过去的5.26%降至1.62%,并且相比分层管理模式实施前,分层管理实施后在基础护理、病区管理、文书书写、急救物品管理、药品器械管理及护理落实维度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提高。这一结果与庞维娜报道[7]的结论相符,说明对ICU护士实施分层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并从基础护理、文书书写、护理落实等多个方面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这可能是因为在分层管理模式下,对各层级护士的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的划分,每名护士对于自己的工作任务都有清晰的认识,所以在工作中能够做到各司其职,责任到人,从而避免了因工作责任划分不清而导致的护理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各层级护士的指导老师能够对其工作进行全面的指导,让每个护理环节的质量控制都能落实到位,并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各护理环节中的问题,并且各层级护士在遇到护理困难时还能及时寻求指导老师的帮助,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所以能够极大地提高下级护士的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在分层管理模式下,管床护士的分配需要综合考虑ICU护士护理能力的高低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这能够让每名ICU护士的工作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8-10]。

ICU患者的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所以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普遍较大,而对于医护人员普遍有着较高的期望值。由于ICU科室所具有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往往除了要承担繁重的护理工作外,往往也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11]。繁重的工作与心理压力会对ICU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及幸福感产生负性影响,而工作积极性与幸福感的减弱又会对ICU护士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其陷入恶性循环,降低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本研究还显示,分层管理实施后的ICU护士在正性因子、幸福总数维度的工作幸福感评分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负性因子评分较实施前显著降低,并且护士、护士长及医生对ICU护士工作积极性的评分也较实施前显著提高,同时分层管理实施后ICU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也有明显提高。这一结果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12]结论相符。说明分层管理模式的实施对ICU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与幸福感均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医生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这可能是因为分层管理模式能够让每名护士的护理能力得到充分展现,增强其自我认同感,能够让ICU护士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方向,激发其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积极性[13]。另一方面,分层管理模式明确了各层级护士的岗位职责,通过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发挥了管理效能,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了临床护理质量,所以ICU患者及医师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了明显提升[14]。

综上所述,将护士分层管理引入ICU护理管理工作中,能有效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及工作幸福感,改善科室的临床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医患满意度,其应用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层级幸福感分层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