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

2019-08-22丁钰

卷宗 2019年20期
关键词:建设策略和谐社会群众文化

丁钰

摘 要:和谐社会的发展建设离不开群众文化活动支持。群众文化是开展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应当研究如何有效的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以及群众文化宣传展示和谐社会理念方法,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

关键词:群众文化;和谐社会;建设策略

本文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现状出发,总结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围绕着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探讨如何在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达到宣传和谐社会价值理念的效果,体现群众文化对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

1 群众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价值

1.1 具有良好的宣传教育功能

群众文化可以起到宣传和谐社会理念的作用,通过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可以起到净化心灵的效果,有助于通过文化活动的方式促进人们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构建人们心地善良、积极向上的情操,培养人民群众良好的文明修养。运用群众文化活动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提高理想信念,进一步消除各种意识形态对群众的影响,在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的基础上鼓励人民群众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通过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培养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人民群众体会到和谐幸福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深入百姓心中。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还可以得到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可,进一步通过精神文化活动达到宣传思想道德的目标。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具有娱乐性、教育性和群众性的本质特征,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可以起到陶冶人情操的效果,真正达到净化人们心灵的作用,运用群众文化可以提高人的修养,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促进人民群众在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中更好的认同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有助于法制与文化建设以丰富的艺术形式持续开展下去。

1.2 具有重要的精神调剂功能

群众文化是进行人民群众精神调剂的重要手段,丰富的人民群众文化活动可以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人民群众更好的融入到社会生活当中。高质量的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可以给人民群众提供精神放松的空间,有助于人民群众积极努力学习,帮助人民群众更好的迎接来自生活的挑战。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撑,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助于普及文化知识,扩大人民群众的认知领域,增加人民群众对世界的客观认知程度。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的群众文化活动,还有助于增长人民群众知识,促进人民群众积累经验,有助于构建一个终身性的教育体系。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较为灵活,内容较为丰富,可以在雅俗共赏中达到提高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目标。丰富的传统民间文化形式还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有助于实现乐中求智的目的,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还可以提高对群众吸引力,充分展示我国群众文化建设的成果,为人民群众生活增添了色彩,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新力,给人民群众提供了成就感,有助于人民群众积极进行艺术创新实践,实现了人的自我价值。

1.3 具有优化社会氛围的作用

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还可以进一步优化社会氛围,达到稳定和宣传良好的社会价值理念的作用。组织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有助于更好的推动改革发展,促进人民群众在各种社会性的社会中抓住机遇和挑战,进而推动改革的深入实施。首先,通过群众文化活动可以调动群众参与社会优化文化的传播活动,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传递活动,可以发挥群众对身边人的带动作用,更好的发挥了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文化来源于人民群众,组织开展群众文化建设活动,有助于发挥人民群众在进行精神文化调节方面的作用,可以促进人民群众自觉的与不良思想做斗争,可以帮助人民群众抓住历史机遇,达到促进社会转型发展的目标。第三,开展一系列的群众文化活动有助于缓解社会的紧张氛围,可以增加人们进行沟通的机会,这对于团结和稳定社会,进一步增加人民群眾之间的感悟有重要的意义 。

2 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主要策略

2.1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组织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应当大力发展公益性群众文化事业,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由地方公共文化服务部门围绕着人民群众的精神论需要,组织开展一系列的群众性辅导培训,群众性比赛和展览展示活动。首先,全面贯彻国家提出的公共文化艺术普及要求,依靠地方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组织开展一系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免费开放活动,为人民群众学习群众文化艺术搭建平台。其次,还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的贯彻落实工作,积极在节庆假日等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演出、表演、比赛和游戏娱乐活动,促进人民群众参与到期中。第三,依托地方大专院校、中小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干有行业特色和人群特点的活动,通过一系列知青文化、行业文化和特色学生文化活动弘扬先进文化。在一系列有影响的力群众文化活动中达到普及文化艺术目标。

2.2 倡导数字文化服务体系

在数字化的时代群众文化活动不仅要以传统的形式进行,更要满足人们群众的多样化群众文化艺术需要。应当大力组织开展系列网络群众文化活动。首先,应当搭建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展示平台,运用微信公众号,网络服务平台等进行人民群众的免费开放辅导培训活动。其次,在国家数字文化网,慕课或者微课平台下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的公共文化需要。第三,运用大数据机制了解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需要,基于数字文化载体进行公共文化资源的供给与分配工作。

2.3 创新文化服务供给形式

当前还要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着力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供给形式。首先,应当探讨有效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的形式,注重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步的加强个性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的个性化成长需要。其次,还要加强基层文化馆站的建设,倡导在法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公共文化馆的理事会制度,从而更好的体现文化馆的服务作用。第三,还要探索有效的免费开放活动的灵活形式,在文化志愿者体系下满足人民群众的服务需要,提高公共文化建设的整体质量。

3 结论

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应当从群众需要出发,着力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文化活动项目,在满足群众个性化需要的基础上提高公共文化活动质量,达到高质量、全方位与个性化进行文化供给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冬梅.浅议如何构建和谐的群众文化[J].青年文学家,2016,(18):181.

[2]曹中育.群众文化需求与群众文化供给--构建和谐的群众文化供求关系[J].决策与信息,2016(5):131-131:132.

[3]李若男.试论新形势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与探索[J].戏剧之家,2016,(9):262-262.

猜你喜欢

建设策略和谐社会群众文化
论高职院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高校医学科研机构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策略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
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