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的策略分析

2019-08-22郭成华

卷宗 2019年20期
关键词:模式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郭成华

摘 要:高职院校是我国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面对“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应增强办学吸引力,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转变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办学模式,适应新经济时代社会对高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形势,充分挖掘和培育校企合作育人新业态,实现资源协调推进,提升高职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又称合作教育,其主要以企业和学校为办学主体,以学生职业能力、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的。通过企业与学校两个场所、两种主体、多种模式,充分利用产教融合有力契机,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创新化、应用型人才。

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存问题

1)“校企合作”办学基础薄弱。高职院校承担着为我国经济、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功能,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与企业合作办学基础较为薄弱。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期望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与人才培养创新化水平;对于企业而言,核心目的在于借助学校这一育人场所,得到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以此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结构。这种需求性差异性,导致双方合作基础薄弱,多数办学主体均通过人际关系维持发展,长期由于利益不均衡,结构不对等,机制不健全,缺乏约束协调,从而使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加之一些企业技术、设备与实践场地有限,资源无法与高校实现共享,由此为企业和学校带来巨大办学压力。

2)“校企合作”办学教育性优势不明显。通常而言,高职院校与企业以生产活动为载体展开合作,但是企业受经济利益驱使,在校企合作办学中,会衡量实际投入与产出效益。尤其企业在办学过程中,开展的生产性活动教育性不突出,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指导意义不明显。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企业在校企合作办学育人方面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企业片面认为,合作办学就是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社會化实践平台,而育人的责任在于学校,由此导致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办学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对专业实践项目进行程序和内容优化设计,所以学生在教育实践中的参与、互动性不突出。

3)“校企合作”对学生实践能力指导性不强。“校企合作”是一种常见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校企合作实践中缺乏产教融合,因此合作模式对学生的影响相对有限,具体表现为一些企业虽然为学生配备了实训指导教师,但企业指导教师通常由管理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这些实训指导者普遍缺乏实际教学指导经验,因此对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提升和知识的学习影响不显著。

2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策略

1)“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凸显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与创新性人才的重要特色。校企合作应建立、健全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产教融合办学机制,本着“互惠互利”,“双赢”基本原则,实现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资源信息和人才共享。在专业设置上,应以社会需求为核心,制定专项人才培养方案,合理优化和调整专业结构,使学校与企业共同承担起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并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职院校还应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中任职,丰富其社会实践经历,以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性教学指导。

2)“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模式要求高职院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社会实践,“以教促学”,结合人才培养规律与特点,根据企业实践需求,将产教融合模式真正付诸于企业生产实践与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中,并设立专业性的特色课程,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创意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实现专业课程建设、企业生产实训基地建设及产业行业结构调整相对接,以成熟、先进的社会生产技术为先导,以企业特色化岗位为保障,按照“岗位——能力——课程”依托关系,重新设置并优化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将理论认知与专业顶岗实习有机结合起来,并内化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着力在技术方面与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强化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其能够创新化地将专业理论运用于企业生产实践中,为服务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3)“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专业结构优化和调整。高职院校应立足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这一有利契机,注重优势行业、产业相衔接。在专业结构设置与专业课程建设中,应设置校企对口的专业群、专业课与专业岗位,同时要求高职院校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积极推进企业生产实践变革,优化校内专业,重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新形势,结合产业结构特征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着眼点,大力调配企业和学校优势资源,使学校与市场供、需相匹配,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项目,使校企合作培养的新型化人才能够适应企业岗位,并与企业、社会相对接。定期或不定期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专题研讨,预测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设置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由此提高高职院校在专业性办学方面的前瞻性,激发校企办学活力。

4)“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主要是指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培养创新化人才,一方面实现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目标,另一方面,为企业人才结构优化配置奠定良好基础。协同育人与产教融合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其能够破解当前双方在同质化办学、低效办学及优质办学资源相对不足等方面存在的突出性问题,并能够不断完善“协同育人”过程和机制,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注重协同育人质量的提升,发挥高职院校与企业在各自职业育人方面的特色,进而满足校企产教融合办学在人才培养广度、高度和深度方面的多元化需求,实现企业与高职院校人才骨干置换,学生课堂与企业车间互换及企业目标与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衔接,共享优质资源。

3 结束语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与企业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高职院校应立足于新形势,以培养创新化、特色化与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着眼于企业资源、技术与人才优势,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开展以“产教融合”为基础的新型办学模式,凸显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的实际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校企合作”专业结构,大力推进协同育人工作,充分重视实践性教育。并根据当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客观要求,创新高职院校办学与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补齐人才短板,集中力量解决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的突出性问题,以促进高职院校长效、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顺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下高职院校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行性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07):191-192.

[2]周晶,岳金凤.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24):45-52.

[3]孙杰,周桂瑾,徐安林,王振华.高职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03):59-62.

[4]刘海明,谢志远,刘燕楠.高职教育人才转型的战略思考:推进产教融合,服务产业发展——兼谈高职院校“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2):182-188.

[5]周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3):24-26.

猜你喜欢

模式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