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

2019-08-22陶成会

卷宗 2019年20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

陶成会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培养小学生学习能力,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的学习,掌握更多的学习技能,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进行小学从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展开了分析探究,希望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能够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最终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

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指的是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依靠自身的努力,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最终解决问题。相关的调查表明,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较为薄弱,且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过度依赖教师。这些都表明小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有很多的问题存在。要想促进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就需要对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予以高度的重视,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本文基于此展开了分析探究,希望对相关的教学工作能够提供一些有用的帮助。

1 问题教学策略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学既需要考量到数学自身的特征,同时还需要遵循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要站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引导学生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解释和应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使自身的思维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得到很好的发展。问题的解决就现代意义而言,已不仅仅是简单的解答出数学题目,而是构建数学模型、提出解题方法、落实解题方案以及回顾过程这一系列的內容。它贯穿在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能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能使教师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

1.1 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方法

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使学生有法可循;也不是盲目的进行探索,而是要明确探索的方向。这样的自主探索,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对探索的方式进行了解和掌握,是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体现之一。

例如,在进行“圆的周长”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课后题能够引出两个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其一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的关系是什么?其二是圆的周长应当如何计算?在这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要让学生认识到第一个问题的探究方向应当是圆周长(操作、计算)与圆直径的关系,第二个问题的探究方向应当对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应用)进行探索。学生在对圆周长公式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三种方式进行学习:1)猜想,引导学生对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进行大胆的猜想;2)操作计算,对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进行探究;3)推导,思考圆周长与直径关系,进而对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进行推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学习的环节中,一拿到学生观察思考、动手计算,最终得到正确的结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将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还能使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相关的学习方式,懂得通过实践获得真知、发现规律

1.2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要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于数学而言,数学思想方法是其最本质、最具价值的存在。数学思想方法从某种程度来看,比数学知识更有价值,同时也对人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局限于解除题目,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加以灵活的应用。例如,在推导几何形体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转化变化的思想进行运用,采取割补以及旋转等方式,化繁为简;又比如在解应用题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向学生渗透“假设”、“转化”以及“对应”等解题思路,同时还要注意,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以及选解开放性问题的空间。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同时也对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习方式有了整体的把握,促进了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2 合作学习策略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教师和学生自己拿缺乏双向的交流互动,学生的合作以及交往能力较差。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针对性较强。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和其他人交流自身的见解以及思考方式,通过交流进行不断的反思,丰富自身的认知。此外,在这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有着很大的帮助。

2.1 合理分组

常见的一种数学教学方式就是小组学习,小组学习需要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和其他成员交流自身的看法,达到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的目的。同时,教师还要选一名学生担任小组长,对本组的学习和讨论情况进行记录和总结。

2.2 明确任务

任务的选择对于合作学习而言十分重要,因此在选择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问题需要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挑战性以及开放性,这样才能推动合作学习更好的开展。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学具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探究,这个问题就有着一定的挑战性和探索性。而教师如果让学生对长方形的宽、长和平行四边形底边高的关系进行思考,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2.3 整合形式

整合形式指的是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整合其他的学习形式,以期实现最佳的效果。例如,在进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独立学习,随后再进行合作学习。交流需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只有进行了独立思考,才会形成自己的认知,这样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增强自身的参与度,否则只能以听众的形式存在。教师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独立学习,做好与人交流的心理准备。

2.4 全班交流

合作学习之后需要面向全班进行交流,分享各小组的学习成果。交流的内容可以分为认知与技能、方法和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之间交流的内容不只局限于知识,也涵盖了方法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交流。在这期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对自己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进行记录,从而实现资源的大范围整合。

2.5 发挥好教师的作用

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以及和作者,这就需要教师密切关注每个小组的动态,对各小组成员的发言进行认真的倾听,并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教师在这期间要做好如下工作:1)规范行为。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正确的引导,推动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不能使合作学习流于表面。2)发现火花。交流也是学生思维进行碰撞的过程,经常会出现思维的火花,这就需要教师仔细的聆听。3)排除障碍。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的引导点拨,帮助学生扫除合作学习中的障碍。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策略的实质进行整体的把握,同时还要懂得“放权”,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探究,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能够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最终为小学生奠定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婷婷.基于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分析[J].速读(上旬),2019,(2):171.

[2]林娜.基于自主学习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探究[J].考试周刊,2019,(7):79.

[3]胡桂霞.探析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J].科学与财富,2019,(1):27.

[4]殷晓格.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8,34(34):40-41.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