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技术博物馆基于展览的教育发展策略探索

2019-08-22高晓李春成

卷宗 2019年20期
关键词:社会教育科学技术博物馆

高晓 李春成

摘 要:科学技术博物馆是我国社会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优化展览效果,提高展览的吸引力,才能够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科学技术博物馆在教育发展过程当中的重要性,并针对展览的效果优化分析,提高科学技术博物馆教育效果的对策。

关键词:科学技术;博物馆;展览体系;社会教育

博物馆作为我国的重要社会机构,其道者第二课堂的重要教育作用,但是在传统的博物馆展览设计过程当中,由于陈设方式比较陈旧,展览方式比较枯燥,很难吸引中小学生参与到科学技术博物馆的展览过程当中。进入到新时代,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博物馆的管理人员要优化展览设计,提高对中小学生和社会人士的吸引力。

1 科学技术博物馆在教育发展过程当中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博物馆在科普知识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可以在展览的过程当中向学生传达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自然科技现象,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等等。从这个角度来看,优化博物馆的展览设计,对提高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第一,可以更加细致地为广大学生介绍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提高整个知识介绍的详细程度,引导学生通过博物馆展览当中的一些细致的内容,体会到自己在生活当中观察不到的一些科学技术现象。

第二,科学技术博物馆作为中小学生的教学资源获取实践基地,可以实现与学生之间的优化互动,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开阔学生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视野,对社会的科技发展现象有着更加深刻清醒的认知。

第三,博物馆作为一种比较趣味性的知识学习活动,可以愉悦学生的心情,舒缓学生在紧张学习过程当中的壓力,加深学生对于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强化科学技术的学习效果[1]。帮助学生在观察理解的过程当中,对复杂的科学技术知识有着突出的掌握。

2 提高科学技术博物馆展览效果促进教育发展的对策

2.1 提高对展览工作的重视程度

科学技术博物馆要完善展览设置体系,从流程上、形式上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博物馆展览制度。

2.1.1 开设博物馆课程

科学技术博物馆可以与当地的中小学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开设博物馆课程。按照中小学生目前进行教育过程当中的一些生物课程、地理课程、天文课程等等,为学生设置一些实践性的课程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博物馆,为学生提供更多形式的进行生活实践与知识探索的机会。通过这种形式,学校的科学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科学技术博物馆的方式,丰富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

博物馆可以派出专门的讲解员,与学校的科学技术教室进行沟通与交流,并深入到学校去成为学校的特聘科学技术授课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

例如,北京市某地的科学技术博物馆,就与当地的石景山外国语实验小学,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与合作,设置了博物馆课程,每学期的课时为12课时。学生可以通过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在科学技术博物馆当中进行实践观察等方式,了解到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

2.1.2 优化展览的形式

科学技术博物馆面临的主要教育对象,就是广大中小学生。这个群体由于年龄比较小、理解能力、逻辑能力都比较差,很容易被一些新鲜有趣、鲜活灵动的东西所吸引,因而,在进行展览设计的过程当中,科学技术博物馆的管理人员要优化展览设计,通过光影系统的优化打造,为学生安排更多的去旅行体验。

例如,上海市某地的科学技术博物馆,举办了植物知识知多少的竞赛活动。设置了一等奖一名,奖金5000元,二等奖两名,奖金20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1000元,优秀奖十名,奖励一些植物纪念品。该博物纪念馆的上述活动资金,是通过与当地的一家植物标本制作企业,举办联合活动而获得。通过这样的形式,该博物馆扩大了在中小学生群体当中的影响力,全面提高了科学知识教育的趣味性程度。参与这个活动的中小学生,都可以更加系统和牢固的掌握与植物相关的一些知识,学生可以与比赛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良性的互动,观看一些植物标本与模型,从而获得更加生动直观的一些。植物知识[2]。

2.2 提高信息技术在博物馆展览设计当中的应用

科学技术博物馆要善于利用目前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处理技术,来对博物馆的展览形式进行优化设计。

第一,博物馆可以利用幻灯片,视频等新媒体教学技术,来将原有的实物版的科学技术展览道具展现为数字化的形式。例如通过灯光秀,在原有的教学道具上投入一些光影效果;在道具上加装一些触摸声音感应器;在道具上加装一些智能投屏设备等等。让中小学生可以通过触摸这些道具,来获得更加丰富的感官体验。

第二,博物馆可以利用VR投影技术、虚拟场景技术等等,为中小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博物馆参观体验。例如,山东省某科学技术博物馆,就将原本的动物展厅设计为了动态化的VR效果。中小学生在进入这个展厅之后,不仅可以观察到各种生动灵活,形象的动植物标本,还可以听到每一种动物的叫声,感受到在森林当中各种动物生活在一起的场景。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大大的调发,感官融合在一起,也加深了学生对于这些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程度与感悟程度。

3 结论

综上所述,只有优化展览效果,提高展览设计的系统性与精细化程度,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兴趣。从本文的分析可知,研究科学技术,博物馆展览与教育发展,有利于管理人员从发展的角度看待目前博物馆展览设计当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我们要加强对于展览设计的理论研究,促进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完善。

参考文献

[1]肖芳.试论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意义——以深圳博物馆为例[J].大众文艺,2019(10):56-57.

[2]林伟立.地方博物馆美术资源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J].大众文艺,2019(10):225-226.

作者简介

高晓(1986-),男,河南新乡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博物馆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教育科学技术博物馆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博物馆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谈小学阶段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形式的结合与创新
中学技术学科STS的实施研究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