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加强档案馆文化建设

2019-08-22杨生俊

卷宗 2019年20期
关键词:陇西县档案馆建设

杨生俊

档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真实记录,是人们保存、传承创新文化的重要载体。2018年机构改革后,档案馆作为文化公益性纯事业单位,在新形势下更应抓住机遇,积极拓宽档案文化发展思路,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做出贡献,充分发挥档案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和资政育人作用。

1 加强档案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加强档案馆文化建设是坚定文化自信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档案是文化的母体,是文化传承与传播的载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资源。档案自信根植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源于档案特有的历史凭证和文化价值。文化自信是档案自信的统领,档案自信是文化自信的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为档案工作者树立档案文化自信,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服务民生实践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对弘扬档案的文化价值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坚定文化自信的体现。

1.2 加强档案馆文化建设是文化传承的依托和保障

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璀璨绵延,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成就积淀而成的,这种积淀离不开古代文化的传承,而传承就是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必须依托档案。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原始真實记录,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凭证,是文明赓续的基因密码。也正因为有了世代相传的档案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才有依托,才有保障。

1.3 加强档案馆文化建设是新时代档案工作的价值取向

档案馆工作不能像过去只停留在文书档案层面,仅仅开展分类组卷、装订保管、查阅利用等基础工作。新时代档案工作只有抓住国家文化建设的良好发展机遇,努力做好思路创新及工作方法创新,挖掘实物档案蕴含的文化价值,精心布展,将档案的文化内涵用较为直观方式丰富多彩地展现给人民群众,把档案馆建设成社会公众认识和体验璀璨文化的桥梁和纽带,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资政育人的文化功能是档案馆建设的价值所在。

2 当前档案馆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和瓶颈

2.1 对档案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长期以来,社会上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人们对档案文化及其价值的认识较为浅表。认为档案工作就是保管性的工作,只要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谈到档案价值,首先想到的是查阅和作证。档案的文化价值和档案馆的文化属性并未得到社会认同,没有将档案馆与文化联系起来。档案的文化形象在社会中还未完全树立。

2.2 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目前有些地方档案馆建设滞后,功能不齐全,工作环境缺乏文化氛围,大多数县区档案馆室陈旧老化,场所面积不足,消防设施、安保措施达不到规定标准,制约着文化功能开发。如陇西县档案馆总建筑面积仅858平方米,为1987年建成。《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2008〕51号)规定,县级一类档案馆建筑面积为4600—6800平方米,县级二类档案馆建筑面积为2600—4600平方米。陇西县总人口52.92万人,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馆藏档案目前18万卷(因库房面积受限近5年文书档案基本未及时进馆),预计未来10年档案数量将达到25万卷。因此陇西县理应按县级一类标准规划新建档案馆。陇西县目前正在实施的档案馆改造项目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虽已接近原有面积的3倍,但远不及《档案馆建设标准》规定,制约着档案馆文化展厅的布置和文化功能的拓展。类似问题在周边其它县区较为普遍。

2.3 档案馆人才资源不足

长期以来,档案管理工作被视为人们心目中的清闲之地,绝大部分人员所学专业与档案工作不对口,非专业人员“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管理系统学习,人才素质良莠不齐。同时现有人员年龄老化,受编制限制新人员进不来。由于缺乏理论基础,档案工作往往停留在文书档案的组卷装订、扫描保管等浅表层面,无法深入开发档案的文化功能。人才资源不足成为档案文化建设的瓶颈。

3 加强档案馆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3.1 提高认识,科学规划,加强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

档案管理者和决策者应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是党和政府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事业,把档案馆建设纳入当地社会事业发展长远规划,就当前来说,至少应纳入“十四五”规划。就陇西县而言,应以莫建成艺术馆、陇西县文化艺术中心(十馆)城市规划为契机,将县档案馆建设规划其中,把档案馆建设成为和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一样的当地标志性文化设施。参照《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2008〕51号),规划建设6000平方米以上的新档案馆,为未来开发档案文化提供足够的基础设施和空间。

3.2 统筹谋划,引进培养,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要打造档案文化产品,需要熟悉档案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支撑。这样的人才不仅要有档案专业知识,熟悉档案业务,还要有其他学科如历史、文学、广告设计、摄影、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构建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档案文化需求为导向、知识更新为主线的人才培训体系,建立相应的人才培训、竞争、奖励机制,拓宽档案工作者的知识面,提升档案工作者的能力,建设高素质的档案人才队伍是当务之急。必要时应打破编制等限制,实时引进档案专业人才,或通过事业单位招考等途径选拔优秀的专业人才充实到档案人才队伍中来。

3.3 挖掘资源,突出特色,营造浓厚的档案文化氛围

利用馆藏老照片、书画档案等建立文化走廊,塑造人文环境,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整体设计,让档案工作者在富有档案行业特色的文化环境中受到启发和熏陶。在醒目位置设置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标语牌,集中反映档案工作者应有的道德、素质、精神、作风和形象,充分展示档案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锐意进取的良好形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逐渐提高档案部门的知名度,扩大档案文化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3.4 全面收集,精心布展,提升馆藏档案的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的进步,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档案的认识逐步着眼于它的文化性。面对社会对档案文化需求的不断高涨,档案馆应将接收档案范围扩大到文化性档案,使更多的富含文化元素的档案能够收集进馆,以丰富档案文化资源。在收集内容上,要加强对当地的地貌物产、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著名人物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具有社会文化价值的档案的征集力度,拓展文化积累的层面,增强档案馆文化含量。如陇西县档案馆布置并开放了陇西籍留美博士罗锦堂学术陈列馆,正在规划建设的威远楼北宋古建筑陈列馆、陇右大家王了望专题陈列馆、陇西名人书画陈列馆、陇西改革开放40年成就展览馆等,既能提升档案馆的文化内涵,又能充分发挥档案文化的资政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宝玲.从文化自信到档案自信[N].中国档案报,2017-9-13.

[2]《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2008〕51号)

猜你喜欢

陇西县档案馆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2017年7月26—27日陇西县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陇西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太仓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when与while档案馆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